【理响中国·青年学习班】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

稿源:人民论坛网   编辑:马润荞   2023-08-15 15:36

【本期金句】

要高度关注新业态发展,坚持网上网下结合,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

——2022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本期领学人】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王文浩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依托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和智能交互技术的新业态平台企业迅猛发展,由此衍生出的外卖骑手、网络主播、快递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日益发展壮大,使社会结构和就业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区别于传统行业从业者,新就业群体不仅区域分布广泛、来源构成多元分散,其择业观念、职业技能和组织方式等也独具特点。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建立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加强对该群体的教育管理、思想引领与服务关怀,增强党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是加强这一领域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亟需在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上寻求创新。

2022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高度关注新业态发展,坚持网上网下结合,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为新形势下提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效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首先,以“行业+地方+企业”的模式,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架构,夯实党建根基。一是要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党建工作责任,推动成立外卖配送、快递、电子竞技等行业党委,制定行业党建工作清单,履行行业党建工作政策制定、综合协调和检查指导等职责,同时强化地方党委领导责任、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责任,压实街道社区的属地和兜底管理责任,协同居民区党组织,形成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及时将管辖范围内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二是要以新业态平台企业总部党支部为中心进行组织延伸,依托企业平台,按照“应建尽建”的要求,建立和设置隶属关系明确的党支部或党小组,并与属地党委密切协作,由属地党委派驻专(兼)职党建指导员联系指导,根据业务板块调整理顺党组织关系,优化党组织架构,填补关键部位党组织空白,完善工作链条,鼓励工作预期较稳定且符合条件的新就业群体转入组织关系,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在新兴领域做到有形、有效覆盖。

其次,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积极创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与技术手段,加强教育管理和思想引领。一是要办好线下活动,坚持党建引领、工会先行,推动新业态平台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并以“应入尽入、应管尽管”为原则,畅通新就业群体的加入渠道,同时在新就业群体中遴选党建联络员和党建骨干,成立学习小组,加强对一线工作人员的联络管理,用好晨会、调度会等人员集中时间段,按要求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推进理论学习、党日活动等与行业实践深度融合,引导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二是要针对新就业群体党员“隐形”多、流动性强、联系困难等现实问题,高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介,由平台企业支持建立新就业群体党建一体化“云端”平台,把党的工作嵌入“云”上,强化动态管理,落实“三查三核”,开发在线学习模式,发展沉浸式、便捷式教育,帮助新就业群体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共同的价值观,提升其认知水平和职业素养。

再次,突出组织关爱和服务关怀,吸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进入社会治理大格局,使之更好融入社会“生活圈”和“治理圈”。一方面要以党建统筹市场、社会等各方面资源,联合各级职能部门,引入专门社会工作机构,靠前服务,帮助解决新就业群体医疗、居住、出行等难题,为之提供必要的劳动保障、政策支持和法律援助,推动形成尊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社会氛围,同时还要以党建工作创新推动提高平台经济监管水平,助推新业态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发挥党建带动优势,鼓励新就业群体发挥自身特长,因业制宜、自主选择,积极担任城市治理网格员、应急需求代办员、文明创建监督员、社情民意传递员等服务岗位,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培养共建共治共享的融合力。

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不仅是助力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单元,还是美好生活的追求者、创造者和守护者。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创新发展,既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情况分类施策,织密组织网络,强化教育管理和思想引领,还要营建关心关爱的“服务圈”,传关爱、递关怀、送关心,并扩大社会治理的参与路径,鼓励其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将“新生力量”转化为“有生力量”,把“最活跃的地带”打造成“最坚强的阵地”。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200003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