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运河,见证这座城市书写新篇章

稿源:津云   编辑:马润荞   2024-06-27 21:58

image.png

流动,是这座城市不变的风景。繁华数百年的漕运盛景早已远去,流速交付给了身旁的轨道。

清晨,作为京津双城的中间节点,武清站早已恢复忙碌。工作了一天一夜的周毅,马上迎来交班的时刻。2008年,作为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它以350公里的时速连接身旁的城市,唱响京津“双城记”的旋律。武清地处北京和天津之间,北运河南北贯穿武清,因此武清被称为“京津走廊”,成为了水陆之通衢,畿辅之咽喉。

北运河畔的清晨,属于蓬勃的新绿、沃野的金黄,属于温润平和的静流,也属于每一份脚踏实地的辛勤劳作。刘天民,天民蔬果专业合作社的创办者。45岁的他,是土生土长的粜粮务村人,毕业后便回到家乡。与现在不同,曾经的粜粮务是镇里有名的困难村。2009年,刘天民建起天民蔬果专业合作社,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学习现代化科技种植的供应模式。如今合作社的村民已由当年的5人发展到全村所有农户,经营土地覆盖粜粮务全部及周边村落。

丁家瞿阝,土壤富硒,黑小麦在这里拔节生长,“智慧浇灌”正成为这里的“超级大脑”,滋养着这片土地的丰饶之变。顺着运河的脚步,乡村振兴的实践壮丽铺展。一湾运河,“串珠成链”,守望这片沃土的不变与嬗变,奏响了新时代的“运河号子”。运河鲜食小镇正加速成型,更多的食品企业来这里寻求新的机遇。每年,20多亿斤的蔬果,通过更加高速高效的城市路网,流向身旁的城市。

流动,创造着时代里不断向新的风景,也守护着一方静谧如初的家园。

初冬,南迁的候鸟陆续抵达大黄堡湿地,这里是它们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丰茂的水草和鱼虾将会为它们的长途跋涉提供能量。300年前,为了稳定洪水期北运河的水量,人们在北运河上游开挖青龙湾减河,并在狼尔窝附近分洪,形成了这片洼地,孕育出完整的生态体系。每年,有10余万只鸟类,在这里繁殖、越冬和迁徙。湿地巡护队每天五次例行巡检,全年无休,守望着这片湿地的安静与祥和。

借京津冀协同发展之势,京津产业新城正乘风而起,构筑起非首都功能疏解新平台。从智能制造到科技创新,探问生命,也联通未来,高端产业集群释放活力,汇聚着这片产业高地赓续向前的动力。北运河畔,古老的使命已经完成,传奇故事写出新篇。

大运河不仅仅是世界的文化遗产,那么今天看来它更是令世人瞩目的精神文化遗产,所以我们看北运河随着中国在南北大运河的地位的提高,那么它对于世界人民如何认识中国人,认识中国文化,认识中国精神,也将越来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