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镇:林下配上“致富药” 群众增收有“良方”

稿源:津滨网   编辑:高志翔   2024-03-22 10:45

津滨网讯(记者 李婷婷 报道 刘汯林 摄影)大地回春,农事渐忙,播种育苗正当时。近日,走进太平镇郭庄子村,随处可见一片繁忙景象。眼下,正是中药材连翘栽种的好时节,当地村民们纷纷来到田里栽种连翘秧苗,培育新希望。而中药材的种植也成为拓宽当地群众稳定增收的又一致富新渠道。

伴随着清晨的暖阳,郭庄子村白蜡树林里一片火热的劳动场景。原来这连翘不是单独种在空旷的田地里,而是套种在白蜡树林间。只见,当地的村民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忙着整地、挖垄,有条不紊地开展中药材连翘秧苗的栽种。记者在现场看到,劳作的村民、来回穿梭的大型机械与整齐的地垄融合在一起,犹如美妙的五线谱,构成了一幅美丽生动的春耕画卷。

据太平镇郭庄子村党总支委员左学军介绍,去年该村在大田里就尝试种植了中草药射干,生长期为三年,目前长势良好。今年,村里又试水林下经济,在600亩的白蜡树地里开辟出40余亩林下土地作实验基地,试种连翘1万多株。“连翘的果实分青翘和黄翘,青翘市场价格普遍在20多块钱一斤,那么亩产效应预计达到16000多元,现在村民们种植的积极性也非常高!”左学军说。

记者了解到,连翘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不仅可以药用,还具有食用价值,且耐寒耐旱,其种植管理简单,生长周期短,适合林下种植,更重要的是,市场需求也广阔。郭庄子村林下种的连翘是三年的种苗,今年需要养护一年,明年开始就会陆续挂果。到了盛果期,预计每棵树挂果2—3斤左右。并且,连翘开的花也特别漂亮,届时,几十亩连翘花迎春盛开,与周边桃花、梨花竞相绽放,红色、白色、粉色、绿色相互交织,将成为周边居民赏花观景的新胜地。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我们通过指导农户充分利用林下土地间隙,积极开展中药材的春种生产工作,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附加值,还能将‘农闲时间’变成增收致富的‘农忙时间’,实现‘一地多用’‘一土多收’。”说起林下套种中药材的好处,郭庄子村党总支书记元祥义也有说不完的话。

原来,郭庄子村土壤盐碱性较高,粮食作物产出低下,长期以来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村民收入结构单一。村里主要是中老年人,增收乏力,曾经农闲时不少人总是聚在一起打麻将。2018年,该村坚持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后,流转1600亩左右的土地,开始进行经济价值较高的绿化树苗白蜡、榆树的种植。随后,又尝试在林下套种中药材,发展林下中药材经济。

“种玉米和小麦每年村民收入大概在600元每亩,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最高的收益每亩地可达到800元。”元祥义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我们林下种连翘,一亩地可以种220棵,每棵按2斤收成,那就是440斤。按现在保守的价格来说,一斤的连翘卖到20块钱左右,那就是一亩地8800块钱,除去开支,纯收入最起码还可剩到8000块钱左右。这样对比下来,农民收入这要翻了好几番!”

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林下中药材产业不仅让当地群众以流转的方式盘活了大量的闲置土地,同时还能在地里务工增收。记者了解到,郭庄子村成立村集体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大力支持村民发展中药材种植,蹚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让林下中药材种植成为助农增收的新亮点。

村民郭大爷是村里第一批报名响应林下种植连翘的村民,这几天他每天都忙碌在田间地头,整地、挑苗、挖坑、栽种、浇水……“肯定是咱老百姓受益啊!种中草药比种大田收益要好得多,不仅让我们学到了技术,还提高了收入,在村委会的领导下,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郭大爷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告诉记者,虽然是第一次,但他对连翘林下种植信心十足。

“从去年到今年的药材种植试验,我们对中药材的前景有了一个看好的想法。今后,我们将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让更多的村民们都得到实惠。我们还计划拓展种类,比如说苦参、地黄、丹参、防风等一系列适合当地土地结构的中药材种植。”对于林下中药材产业的后续发展,元祥义也有自己的计划,“推动开之后,我们还要在太平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计划把整个太平镇通过'一农一药'这样结合,实现我们太平镇'一村一品'的理想目标,最终达到北方药材基地这种一个大的想法。”

郭庄子村发展中药材种植仅仅是太平镇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该镇立足资源优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大力发展蔬菜、林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形成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利益共享的多赢格局。下一步,太平镇也将不断打造和完善农业特色种植基地,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干劲足、有钱挣、能致富,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200003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