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上观新闻 编辑:马润荞 2023-06-19 15:23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办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指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在哪里,调查研究的工作就应该延伸到哪里,群众在哪里,调查研究的重点就应该关注到哪里。伴随着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网络泛在”已经成为常态,线下生活与线上生活已经融为一体。这就要求我们在调查研究中不仅要下沉一线,走进田间地头、工厂社区,走好线下群众路线,也要时常在线,走进网络社区、社交媒体,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在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需要我们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把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作为必修课,提升做好网上群众工作的本领,善于把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方法与互联网时代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树立新时代网上群众观
调查研究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群众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具体工作中的体现。做好调查研究,首先必须明确调查对象。群众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存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也不是为了调查而调查,而是为了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更好地推动我们的事业发展,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需要我们在历史辩证运动中把握“作为调查对象”的群众。在这一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共产党人调查研究的目的是引领群众改造世界。在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到,尽可能详尽地了解和掌握欧洲工人阶级的状况、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是首要的任务。从1842年到1844年,恩格斯用了21个月的时间对英国工人阶级生活、工作、斗争状况做了全方位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写下《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代表欧洲各种政治势力的社会主义流派,要求我们要区分“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要求“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在1925年就写下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并由此回答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1927年初毛泽东曾经用32天走访了湖南广大农村,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写下了《湖南运动考察报告》一文,并由此回答了正确看待农民革命问题的基本立场,确立了做好农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方法论原则。共产党人进行的调查研究,不同于一般社会学意义上的调查研究,而是带着使命任务进行的革命实践,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党的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而群众的存在方式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前提性问题。
今天,互联网已经整体上重塑了人们的生存交往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数字化生存深度改变着群众本体的存在样态,特别是伴随着各种新型社交媒体的兴起,广大人民群众已经深度参与到网络空间建设当中。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ChatGPT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名词背后是社会生产的新业态、人们生活的新样态。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工作是通过网络完成的,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是通过社交媒体进行的,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许多情绪和不满也往往是在网络空间抒发的,线下和线上生活前所未有地融为一体,互联网已经成为反映民意的晴雨表。在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我们不能够了解群众在虚拟空间中的诉求,就不能够了解群众的真实生活状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在新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开展群众工作的主战场,网民已经成为我们走好群众路线的主要工作对象,这是新时代群众工作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必须正视的一个客观前提,不能离开这个客观前提抽象谈走好群众路线。这就需要我们坚持运用唯物史观,树立新时代的网上群众观,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要走进论坛、贴吧,走进群众的朋友圈、抖音号,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及时掌握网上舆论动态,了解网络舆情民意,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群众的所思所盼。
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调查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人们的思维方式总是与他们的生存方式密切相关的,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必须树立起互联网思维。
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与网络化生存相一致的一种思维方式。有人把这种思维具体化为用户思维、颠覆性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跨界思维等多种。我们也发现,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上有着鲜明的网络特质。比如在价值观念层面,互联网所包含的平等、开放、共享等价值理念在新时代青年身上就表现得比较突出;在思维方式上,互联网所提供的全新的知识生产系统和学习机制让今天的青年能够改变传统学习方式,在海量的知识资源中进行学习,现在的青年都有“有事问百度”的习惯,这和前互联网时代的人更多向经验丰富的老人或者专家请教有明显不同。但是问题也很明显,通过互联网渠道所获得的知识具有碎片化的特征,不利于培养人们系统化的思维,并不能够把知道的东西转化为整体性的知识。今天的年轻人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反应敏捷、思维活跃,但也存在知识厚度不够,思维系统性不足,对终极性问题理性思考不多,容易受感性的情绪化语言影响等方面的特征。这些新问题、新情况是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必须从对象的层面认真考虑的问题,因为调查研究的对象总是鲜活的人,如果我们不了解调查对象的思维方式特点,就是在盲人摸象。调查研究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要了解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
在数字化生存时代,我们要学习掌握互联网信息传播的规律、网络用户的思维习惯、网络内容生产的底层逻辑、网络信息平台传播的内在机理,这些东西的背后都蕴含着互联网思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这些能力的核心就在于善于用互联网思维思考问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身体已经处在互联网时代,而头脑仍然停留在工业化时代,那我们就不可能做好新时代的网上群众工作。
善用数字技术改进调研方法
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我们开展调查研究、创新调研的方式方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撑,使我们能够在更大范围、更多维度、更深层次地了解和掌握调查对象的状况。今天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使用的大规模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因为有了大数据的支撑使这一分析工具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比如,过去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所需要的问卷设计、样本抽样、效度检验、结果分析等劳动强度很大的工作,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的一个小程序加辅助分析软件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甚至在某些专项调研中通过大数据的支持,调研样本可以做到“倍数加成”的提高,这就有效提高了数据调研的质量。而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用户画像技术,可以相当精准地对调研对象的状况进行直观呈现,这也极大提高了调查研究的精准化水平。
新时代的调查研究工作既要传承发挥好我们党在过去调查研究中行之有效的那些传统方法和手段,通过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个案访谈等形式察实情、出实招、见实效,也要充分运用新的技术手段,通过技术赋能提升调查研究的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克服本领恐慌就要始终保持一种学习的态度,了解掌握运用这些新的技术手段,通过技术赋能让调查研究走深走实,形成网上网下同频共振、相互补充的新时代调研范式,以使我们的调研工作和决策部署更加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新闻学院、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