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津云 编辑:李若怡 2024-09-26 23:27
九月上旬,一场天津融媒体粉丝节,给坐落在河东区海河岸边的棉三创意街区带来了空前的人气,摩肩接踵的人群、亮眼的消费数据,无不彰显着勃勃生机,今天,我们就一起深入这些老厂区、老企业,去感受它们跨越百年、披荆斩棘走出来的创新盘活之路!
老厂房焕发生命力
棉纺三厂的前身,是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天津纱厂,而天津纱厂又是由始建于1921年的裕大纱厂和宝成纱厂合并而成,。算起来,这里不少纺纱制纱的老厂房,都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棉三整体搬迁后,这片区域一直处于闲置状态,2013年,天津住宅集团、纺织集团等单位,联手对棉三老厂区进行开发,修缮厂房、铺设管线,打算把它打造成一处符合当今商用、办公需求的文创街区,招揽企业、商户入进驻,激活尘封的老厂房,实现资源再利用。
天津棉三创意企业管理服务公司总经理陈强,正是那时来到这里,投入到提升改造工作中的,“当时整个园区破败不堪,好多楼只剩下四面墙,完全没有使用功能,我当时的感觉就是这可能修好吗?而且要修成文创街区,太难了啊!”陈强说。
棉三厂区一共有九组、十三栋厂房,有大有小,布局各异,按照文物修复原则,陈强他们必须在不改变建筑原貌和主体结构的前提下展开修缮,这直接导致了施工难度的增加。作为这次天津融媒体粉丝节的举办地之一,位于棉三街区南区的老棉三发电厂,当年负责烧煤发电,给各个厂房供电供热,而它也是整个街区里,最后一座展开修缮和利用的建筑,这主要是因为,它由五栋房屋拼接而成,每一栋的修建年代不同、材质不同,风格也不同,彼此之间还有隔断,很难实现综合利用,而且楼体严重破损老化,修起来工程不小,必须得慎重考虑好今后的功能和用途再动工,另外还有一点最棘手的,作为发电厂,这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煤斗,和用于起降吊车的水泥柱子,占地方不说,还把楼内空间切割成了小碎块,想找出一个相对宽敞、完整的区域都难,这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建筑的用途。而出于对文物的保护,这些柱子和煤斗又不能拆,因此陈强他们跟文物专家研讨多年,才最终定下来,把这个老发电厂改造成一处活动展示空间,用于举办各种展览和沙龙,这样既能把它的工业风貌作为展示特色保存下来,又能巧妙、灵活地利用空间。
建筑功能和设计思路有了,可到了动手修复的时候,难题又来了,大楼长期空置,、年久失修,有的地方甚至只剩下房梁,连楼板都没了,为了避免给楼体造成负担或破损,文物专家建议,新添加的楼板不能跟过去的老房梁或柱子产生接触,。于是,陈强他们左右权衡,反复修改方案,在楼里重新做了一套地下基础和承重结构,将楼板搭载在了新建的钢制承重梁上,历经半年多紧张有序的施工,去年十10月份,棉三老发电厂完成升级改造,投入了使用。整洁而富有创意的布局,、充满艺术氛围的文创空间,使整座建筑焕然一新,活力满满,。到目前为止,这里已经先后举办展览、拍卖、产品推介、艺术交流等各类活动数十场。
持续三天的天津融媒体粉丝节,为棉三创意街区带来了十二万人客流、近千万元消费收入,而借着这次粉丝节,棉三也收获了一批新粉丝,不少之前不怎么到这边来的市民,趁着参加活动的间隙,徜徉在街区里,满怀好奇地走进一栋栋写满故事的老厂房,喝杯咖啡、看看展览,沉浸其中,感受这些百年建筑在新业态中焕发出的旺盛生命力,。人们不禁思绪万千、赞叹连连。
如今,棉三街区老厂房的利用率已经超过70%,其中不少商户都是自打棉三一开街就入进驻进来的,跟街区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16年,天津茉莉花茶拼配工艺传承人张津生,将店铺落户在了棉三,芬芳的茶香萦绕在厂房里,相得益彰,别具韵味,吸引了许多爱茶之人专程前来品茗赏景,而这也为棉三这个充满工业气息的老街区,增添了一抹风雅之气。
为了让入进驻棉三的企业长久健康发展,市国资委、河东区文创产业发展办公室和陈强他们公司等单位群策群力,努力为大家完善配套、对接资源,。不久前,区文创办就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张津生跟一家航空公司达成合作,将花茶产品送进机舱里,呈现在了全国各地的旅客面前。“这种合作是双赢的,街区好了,我们就好了,我们好了,街区也会随着这个知名度一起提升。希望我们能跟棉三一路长长久久地走下去。” 张津生说。
老品牌走上新赛道
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既涉及到街区、建筑,也关系着产业、企业和品牌,。老字号品牌历史厚重,富有情怀,但往往存在机制陈旧、市场敏感度低等问题,如何通过创新,让老品牌焕发新生机,是个难题,天津本土的民族品牌抵羊,就是历经波折,才终于找到新赛道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家深陷危难,抵制洋货、实业救国的热潮涌动,在这样的背景下,著名爱国企业家宋棐卿先生,怀着振兴民族工业、弘扬民族精神的信念,于 1932 年创立了“抵羊”品牌,主要生产毛线等针织产品,。当年,“抵羊”毛线一经问世便畅销全国,被誉为“国货之光”,短短三年内就击败日本和英国的毛线品牌,占据了中国87%的毛线市场。2006年,抵羊被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回顾往昔,从创立到如今,近百年光阴里,抵羊品牌经历过辉煌,也曾陷入艰难维系的困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织毛衣那是刚需啊,全家四五口人都穿织的毛衣,改革开放后,出现了各种新型保暖材料,比如羽绒服对毛线冲击就很大,慢慢的,毛线市场不断收缩,产品滞销,最难的时候,为了让企业存活下去,抵羊职工都自己出钱买毛线,现在好多老职工家里还存着当年的毛线……”天津纺织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东瀛告诉记者。
前些年,为了实现抵羊品牌焕新,天纺集团想过不少办法,除了传统毛线针织产品,还曾尝试向时尚服饰领域转型,可先生产、后销售的传统门店模式、滞后于市场需求和大众审美的产品,常常导致销售困难、库存积压。
2022年3月份,市国资委启动老字号进校园活动,同时市工信局、商务局也根据天津振兴工业老字号、老品牌实施方案,在推进轻工产业“一品牌一策略”专项行动中,分析现有问题、明确发展目标,为抵羊量身定制了一套市场对接方案,他们有关部门带着“抵羊”走进学校、企业展开宣传,努力寻求校服、工装、职业装等订单,借此帮助“抵羊”在传统产品基础上,拓宽业务范围、挖掘潜在市场,“当我们进到企业和校园后,发现大家对‘抵羊’还是有情怀的,讲起家里老人以前用抵羊毛线织毛衣这些事情很有感触,这给我们很大信心,回来就商量干脆把校服、工装这块开发成我们抵羊下面的一个子品牌。”抵羊智造总经理张红艳说。
2022年十10月份,抵羊智造有限公司成立,经过一年多的洽谈,公司跟全市五个区、十余所学校,以及水务集团、能源集团等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校服工装类产品销售额累计达到了三千多万元,。受此启发,公司改革业务布局,在抵羊品牌下,针对不同人群和市场,细分出高端定制、校服工装、新材料等五个子品牌,各自根据订单开工生产,轻装上阵,既避免了库存积压问题,又增加了企业感知市场的触角和灵敏度,。何东瀛说:“我们现在是多个赛道同时发力,每个赛道都小而美、专而精,其中新材料是眼下的热点,我们跟科研团队合作,从植物、动物、矿物中提取有益成分,纺成纱线做成衣服、袜子,不仅更加柔软亲肤,还具有抑菌和可降解等特质,十分受欢迎。”
如今,在抵羊智造的制衣车间里,将图纸输入电脑,仅需十分钟,制版打印一体机就可以自动裁出衣服小样,居家服、工装、校服,各类款式新颖、时尚环保的服饰,以平均每天四百套、每年十余万套的速度生产出来,交付到消费者手中。今年上半年,抵羊智造的销售收入达到了6300万元,接近去年全年销售额的二2倍,。同时,公司联合56家协同生产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一条集纺纱、织布、成衣业务于一体的产业链。
百年老品牌,走上新赛道,抵羊,不仅实现了自身的盘活焕新,同时还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迸发出了蓬勃的活力! (津云新闻记者宋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