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庄镇:传统手工豆腐里的幸福味道

稿源:津滨网   编辑:白璐   2024-06-28 11:57

津滨网讯(记者 朱春蕊 摄影报道)豆腐的“腐”,音与“福”相同,颇受人们的喜爱,是我国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食物,但是,民间有句老话,“人生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做豆腐自古就是个辛苦的营生。在过去,磨豆腐因其三更睡五更起,烧柴、推磨、翻浆,不停地忙活,仅能得到糊口的小钱,非常不容易。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的发展,传统豆腐作坊日渐稀少,如今人们餐桌上的豆腐大多是机械化的豆制品加工厂批量生产出来的,人们想吃到一块传统手工做出来的豆腐并不容易。

不过,在小王庄镇北和顺村,却有一位“豆腐李”——李维贵,他是李氏豆腐的传人,至今,他与妻子还延续着做豆腐的祖业,他的“李氏豆腐”在附近十里村乡颇为有名。

6月26日临近中午时分,小王庄镇向阳里小区33号楼东侧门脸房前热闹起来,“李氏豆腐”开始售卖了,前来买豆腐的大多是老主顾,还有不少住在大港街道的人专程开车来到豆腐坊买他家的豆腐。村民们觉得老李做的豆腐好吃,有传统豆腐的味道。不一会儿功夫,他的四大盘卤水豆腐就兜售一空。“他家的豆腐有嚼劲儿,入口光滑清香,尤其是切了片儿,煎着吃,更是好吃!”村民高奶奶说。

手工做豆腐是一件辛苦的差事。每天凌晨一点,在黑漆漆的夜里,李维贵夫妻俩就开始了豆腐坊一天的忙碌。“豆制品的制作需要经过选豆、浸豆、磨豆、沸煮、冲花、点卤、包布、压豆腐等多道工序,豆腐想要口感好,讲究的就是火候,冲花、点卤最关键……这些全靠四十多年来的手上功夫。”说起“豆腐经”,今年62岁,自20岁便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做豆腐的李维贵滔滔不绝。

“黄豆都是我们精心挑选出来的,差的都要剔出来。” 李维贵说道,在原材料的把控上,他们必须精挑细选,制作豆腐时,黄豆要提前浸泡,当豆子充分泡胀变软,浸泡效果就达到了最佳。“我小时候,看见父亲每天挑着挑子走村串户去卖豆腐,最远的地方到了西青那边的村子。父亲担子的一边是豆腐,另一边担的是换来的黄豆,当时一斤黄豆可以换多少多少的豆腐……”李维贵边说边不禁回忆起父辈每天吆喝着卖豆腐的情形来。

黄豆泡发好后,接下来就要进行研磨了。”最早是人工来研磨,后来是用牲口磨磨,现在用上了电磨,省时省力了很多。磨的时候要一边加水,一边磨,每次加水的水量要控制好,不然磨出来的豆浆就太稀了。” 李维贵介绍说。

1719475417239025274.jpg

熬煮生豆浆

1719475447918044200.jpg

将煮好的豆浆舀入缸内

1719475490641097179.jpg

用过滤网去除豆渣

1719475520003024696.jpg

点卤

1719475544878065877.jpg

上包

1719475569303060015.jpg

压包

1719475588680018129.jpg

开包

1719475608380009744.jpg

豆腐制作完成

豆子磨好后,要用过滤网将豆渣过滤掉,接着,将磨好的豆浆倒入柴火锅中大火烧开,再舀入瓷缸内,待凉到一定程度后,便进入到了做豆腐最关键的步骤——点卤。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点卤环节是最考验耐心和技术了。“点卤的时候不能着急,你着急豆腐出来就变味儿了,必须要有耐心,一点儿一点儿地加入卤水,点到一定程度,可以稍微用勺子到缸底下抹一下,但是不能总往底下去抹,否则豆腐出来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李维贵说。

“我跟我们爷爷学做豆腐的时候,我就着急,我就问我们爷爷,比如说,咱们10斤豆子,放多少卤,咱用秤称出来不行嘛,我们爷爷说不行,就得凭眼看。” 李维贵的妻子回忆道。

经过技术含量颇高的点卤环节,浓浆就像变魔术般凝固成豆花状,这时再将其倒入罩着笼布的不锈钢筐里,将笼布裹紧打结,不锈钢筐上再压上重物,以便将多余的汁水沥出。至此,一颗颗黄豆经过水与火的洗礼,最终升华为一块块热乎乎、香喷喷的老味儿豆腐。

“平日的时候我们每天可以卖出三、四包豆腐,到了春节期间,就更加繁忙起来,每天要做七、八包豆腐,还供不应求。豆腐兜福,过年吃豆腐,是一件有福气的事情。” 李维贵笑着说道,满脸都是幸福的模样。

每道传统味道的背后,都有着当地独有的文化记忆。李氏豆腐的古法工艺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成为备受老百姓欢迎的餐桌美食,还形成了植根乡村的独特文化符号。随着小王庄镇田园休闲文旅名镇建设的提速,小王庄镇不断挖掘、提升传统文化价值,大力开发手工古法豆腐等乡村特色美食,着力打造乡村美食文化节。

“提炼特色文化,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目前,我们正在为李氏豆腐申请注册商标,未来还计划将其与毗邻的徐庄子古枣乡营地联合起来,将豆腐坊打造成为手工古法豆腐体验基地,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未来,小王庄镇将持续聚焦文化特色、挖掘文化底蕴,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我镇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的文化动力,留住乡愁,留住记忆。“小王庄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