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津滨网 编辑:李若怡 2024-05-29 14:54
郑万友·家事如天
认识我的人,偶尔就拿我的婚姻打趣:你们听听、听听,人家郑老师的读书经历多么浪漫和有趣呀!买书读书,顺便就搞成了对象,真有几把刷子啊!每每这时,我要么抿嘴一笑,要么解释读书的确让我受益匪浅。
同事、朋友和亲戚说我读书成就了婚姻,这是事实。
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在“下边”(乡下)一所学校任教,双休日或寒暑假就安排时间到城区的汉沽新华书店买书,次数多了,就对热情服务的营业员有了好感,尤其是那个肤色略黑、留着荷叶头的女孩。我每次买书时,她都微笑着询问买什么,有时还主动推荐新书。后来,在我表姐小琴的助力下,我俩有情人终成眷属。
要结婚了,但因我们单位分房子是“论资排辈”,年轻的我不够资格,只能望“房”兴叹。怎么办呢?正在我束手无措时,汉沽新华书店的领导伸出了援助之手,将河西新华书店二楼闲置的两间办公室借给我们住。我听后,打心底里感激,于是叮嘱妻子一定要敬业爱岗,把领导的好牢记在心上。没想到,我们这一住就是十年。
河西新华书店的地理位置颇好,坐落在河西二经路中段,对面是河西电影院、北面是河西派出所、东面与汉沽少儿图书馆和汉沽广播站毗邻。它是汉沽新华书店的一个分店,工作人员最多时四人,更多的时间里只有一个叫满郁文的阿姨和我的妻子。店面很大,书不少,三四个营业员却把店打理得井然有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读者的称赞。
近水楼台先得月。作为书店职工的家属,又有地利之便,我便如鱼得水地读了很多书。尤其是购书,极其方便,我跟满阿姨或妻子说一声,就立马给下了订单。有几本书我记得很深刻,其中有刘锡庆的《写作通论》和当时写了火遍全国的《风流歌》的青岛诗人纪宇的自选诗集。彼时我在新华书店拿到那些还散发着墨香的新书时的喜悦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书读得多了,就有了自己也写点东西的想法,然后给《汉沽盐场报》《汉沽报》投稿,真的把在书里读到的知识转化成了“产能”。当手捧报纸,看到自己的钢笔字变成铅字后,那个高兴劲儿简直像酷热的天里吃了水灵灵、特解渴的大西瓜。之后的几日,仍然沉浸在自豪愉快的情绪之中,当然有时也会想到新华书店的好和妻子的鼎力支持。
1991年,我和另外三个文友在河西新华书店二楼的大平台(一楼的房顶),共同编辑了以汉沽作者为主的多人诗歌合集《潮声集》。现在,几位文友提起当年书店那个大平台宽敞舒适的编辑环境时,仍旧笑容满面,赞不绝口。
最让我感念的是,在此后的生活中,我与汉沽新华书店又有了多次密切接触,其中的两次是新华书店给我和另外几位汉沽本土作家提供了签名售书的机会。为了扩大活动的影响力,书店领导还与相关媒体联系,对售书情况进行报道。2018年,由我主编的电子刊物《文友》与汉沽新华书店、汉沽街道后坨社区里共同举办了汉沽区域内的小学生“书香伴我成长”作文大赛。在宣布比赛结果时,我和汉沽新华书店经理等人给获奖学生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品。还有两次,在汉沽新华书店二楼,我以本土作家和作文老师的双重身份,为学生们讲了如何“读书与写作”,受到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回忆起自己走过的大半生,真的感激与新华书店有着很多关联,而这些关联不仅让我拥有了一个善良贤惠、知我爱我的妻子,更让我在书的帮助下,一步步圆了作家梦——先后加入新区、天津市作协和中国作协,并出版了十余部自己的诗文集。
无论从“公”的方面说,还是从“私”的角度讲,我都是应该感谢新华书店的。因为我深深地知道,如果没有新华书店及员工的厚爱,我此文里提到的那些成果将不复存在。
走笔至此,我想说:新华书店,永远爱你!
1981年天津市新华书店分布图 王剑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