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津滨网 编辑:李若怡 2024-05-28 22:02
王瑞·青春秘史
倏忽已过半生,记忆的闸门开启时,起点总是东沽的新华书店。印象中,书店坐落在”三块板渡口”的东南侧,弥漫着鱼腥味的戏楼市场里。那是一座高大的建筑,尤其是内部的挑高非常高,走进去要推开两层吱吱呀呀的木门,有种进入教堂的感觉。
我那时刚上小学,好像是国庆节期间,我获赠的第一本课外书就是出自这里,那是一本小人书。送书的“仙子”,是延霞姐。我大姨有六个子女,她排行老幺。她大我11岁,当时也就刚刚成年,从“遥远”的新城骑着“大铁驴”来东沽卖菜。印象中,她的菜摊摆在书店的门口,左边是西红柿,右边是黄瓜豆角之类的寻常蔬菜,整个戏楼菜市场一圈都是卖菜的,菜也是大同小异。我到现在也想不通,一个不到20岁的姑娘,是怎么有信心能把这些菜一天内卖完的。
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是那个中午。
我爸或是我妈派我给延霞姐送饭,铝饭盒,小网兜,有饭有菜,热热乎乎。当时没有外卖,“戏楼小餐”和书店遥遥相望,似乎是唯一的饭馆,但也不是一个年轻的菜贩能消费得起的。延霞姐很感动,扭身领着我进了书店,让我自己选一本书。当时,书店的格局如同副食店,书架前,横着一个一米多高的玻璃栏柜,想要什么书必须由售书员操作。一米多物理距离的区隔,使得买书的过程有一种宗教仪式般的神秘感。所有读者都只能从书脊上的信息中判断是不是心仪的类型,书的排列应该是有自己的规律,但是对于一个第一次闯入书店的小孩来说,就是有点目不暇接。都想拿来摩挲把玩一下,又不好太麻烦售书员,只能用肉眼逡巡扫视锁定目标。目光在《伊索寓言》《雷锋日记》《三百六十夜故事》《民国烟赌娼》……之间来来回回,纠结了半晌,终于选定了,要那本《白雪公主》。黑白印刷,上图下文,薄薄的一册。为何选这本?可能是因为书比较薄,应该不贵,大概一两角钱吧,不至于让还没怎么“营业”的延霞姐瞬间“破产”。
像捧圣旨一样把书捧到位于东沽福申街的家,那一天,我沉浸在格林童话的世界里不能自拔。美丽的公主、邋遢的小矮人、森林木屋、狠心的王后、懦弱如同木偶的父王,还有那面能互动的魔镜,简短的文字配上单线条的墨笔画,给一个没进过图书馆的、没真正经历过绘本阅读的少年以强烈的冲击。自此阅读,变成了我的至高享受,至今如此。
写这篇稿前,我在微信上问正在沉醉于资产重组项目的延霞姐,还记不记得这件事,她说完全没有印象了。多年前无意中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不经意间给一个少年带来了一棵大树。今天,我仍从事与文字有关的工作且甘之如饴,源头,可能就是近四十年前,一位青春少女,在新华书店种下的一粒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