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巩固船舶融资租赁领先地位,扩大资金结算规模,发展特色航运保险……2023年以来,天津金融行业积极服务港产城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记者从市委金融办获悉,聚焦跨境租赁和离岸租赁等新增业务,市委金融办提出建设船舶、海工和出口离岸三个世界级租赁中心的具体举措,以进一步巩固船舶融资租赁的全国领先地位。2023年,我市完成船舶租赁处置业务203单,同比增长34%,资产规模47.1亿美元,船舶租赁处置业务规模占全国总量90%以上;完成海工平台租赁处置业务6单,资产规模6.5亿美元,海工平台租赁处置业务规模占全国总量100%。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共为我市引入散货船13艘,新增运力约40万载重吨,融资额约4亿元。
其间,市委金融办、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印发相关工作方案,支持银行机构将更多适港企业纳入跨境人民币结算优质企业。组织全市56家银行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首办户”拓展专项行动,2023年,拓展“首办户”1672家、办理业务316亿元。吸引易生支付、建龙钢铁等12家头部企业回归天津办理结算业务。2023年,全市经常项目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为2363.6亿元,同比增长24%。
为发展特色航运保险,市委金融办组织保险机构赴大船天津、中交海建等公司对接金融需求,鼓励保险机构围绕港口责任、物流风险等领域开发相关保险产品服务。推动天津航运保险信息服务平台上线,组织开展船舶保险业务的机构上传理赔数据,已累计辅助62次承保业务开展。2023年,航运保险总收入5.83亿元,其中船舶保险保费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32.9%。
功夫不负有心人,据此前发布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天津航运金融指标排名全球第14位、国内第4位、北方首位。航运金融包括的船舶融资、资金结算、航运保险、航运金融衍生品等4项指标,我市皆表现突出。
“下一步,我们将以金融服务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为重要抓手,会同国家金融管理部门驻津机构和金融机构做好四方面工作。”市委金融办副主任黎红告诉记者,一是进一步优化船舶融资租赁营商环境,扩大船舶融资租赁业务规模。二是开展跨境人民币“首办户”拓展行动,实施京津冀跨境人民币结算优质企业互认方案,支持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三是推动保险公司做好在保船只存量业务续保,同时加强与我市新设航运企业对接,增加我市航运保险保费收入。四是面向全市征集航运金融衍生品优秀案例并加强宣传,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另悉,市委金融办还将把与市港航局等市级部门建立的适港企业金融需求快速响应机制拓展至滨海新区、和平区、河西区、河北区4个重点区。“相关区在招商引资或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适港企业金融诉求,可随时通过机制推送我局,当天我们就会发送到相关金融机构,引导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定制化金融产品服务。”黎红说。(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