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天津日报 编辑:马润荞 2024-01-20 15:40
2023年,我市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全市经济运行整体向好。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我市经济呈现出稳的基础不断巩固、进的动能不断积累、好的预期不断释放等三个特点。
稳的基础不断巩固
经济增速稳。一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实现开门红;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增长4.8%和4.6%,符合预期;全年增长4.3%,比上年加快3.3个百分点,整体呈现前高后稳的运行态势。
行业发展稳。克服旱情洪灾不利影响农业生产稳步增长,粮食产量255.7万吨,连续8年保持在200万吨以上;工业生产逐季加快,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分别比前三季度、上半年和一季度加快0.2、0.5和0.6个百分点;服务业持续恢复,增加值增长4.9%,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6个百分点,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接触型服务业增势良好,增加值分别增长6.0%、5.5%、8.5%、20.0%、8.6%。
就业物价稳。城镇新增就业35.69万人,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居民消费价格始终处于温和上涨区间,4月份以来保持在1%以内,全年上涨0.4%,其中非食品价格上涨0.5%,食品价格下降0.2%。
进的动能不断积累
经济结构优化取得新进展。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见行见效,12条重点产业链在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9.8%,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集成电路、车联网、航空航天、高端装备产业链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32.7%、19.2%、17.8%和13.5%。十大现代产业体系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超过9成,达到90.2%,基础性地位持续加固。生产性服务业扩容提质,1—11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2%和13.5%。
新动能持续集聚壮大。2023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4.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服务业新经济增势较好,1—11月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0.2%、14.4%和14.2%,均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平均水平。新产品产销两旺,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服务机器人全年产量分别增长1.9倍、81.3%和11.8%;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零售额分别增长41.3%和31.5%。创新投资持续增加,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1.9%,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9%,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9.3%。
消费需求加速释放。立足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我市积极融合商旅文体展各项元素,成功举办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展览会等知名展会,密集举办明星演唱会、城市马拉松等文体娱乐活动,来津游客数量明显增加,文旅服务业增势强劲,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旅行社及相关服务、电影放映、会议展览及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3倍、1.4倍和1.5倍。住宿餐饮消费快速增长,全年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33.5%和26.4%。高品质商圈活力四射,购物中心和百货店零售额分别增长37.6%和12.6%。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新销售模式发展较快,限额以上网上零售额增长13.9%,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33.0%,限额以上住宿餐饮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客房收入和餐费收入分别增长1.9倍和78.8%。
质量效益水平稳步提升。2023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8%,其中税收收入连续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增长17.2%,占比为77.9%,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连续5个月实现月度正增长,营业收入利润率逐月提高,1—11月为6.88%,高于全国1.06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7%,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进一步缩小至1.79。
好的预期不断释放
经营主体活力增强。我市全年新登记经营主体增长13.8%,其中新登记企业增长17.8%,占比35.8%。新登记民营经营主体突破30万户,增长13.3%,占比达到99.0%。我市召开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实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17条”“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9条”措施,助力民营经济发展,民营企业限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规上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均好于全市平均水平,民营企业进出口保持增长,1—11月增长1.4%,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4.1%,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先行指数向好。我市工业用电量(剔除线损)连续10个月增长,全年增长3.4%;交通运输畅通有序,公路货物周转量连续11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增长14.1%,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平稳增长,分别增长1.8%和5.5%。(记者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