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小康》 ● 中国小康网 编辑:刘阳 2023-09-21 22:53
仲秋的华池,依然绿意盎然。
在城壕镇余家砭村华池县现代农业菌光互补示范产业园里,黑色的食用菌大棚之上,一排排湛蓝色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标准化光伏菇棚内,一垛垛整齐排列的菌棒散发出阵阵菌香,流水线上的菇农们正忙着进行加料、套袋作业,合格的菌种棒有序转运进入标准化养菌棚,一派繁忙景象。
接种、装车、运输,余家砭村民老李和工友们正忙碌着。“在这里打工一天能挣100块钱,每月干20多天,能挣上2000多块钱,还不耽误照顾家里。”老李很喜欢这种打工、顾家两不误的生活。
华池现代化农业菌光互补示范产业园航拍图。 李卿 摄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近年来,华池县依托位于子午岭林缘区的地理优势和靠近西安、银川等地的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为循环链条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注入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金、吸引民间资金等方式,先后投资2.5亿元建设“三园一中心”(山庄乡食用菌产业园、城壕镇菌光互补产业园、林镇菌光互补香菇数智化产业园、有机肥粪污配套处理中心),通过典型示范、辐射推广、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实现菌光互补、产业叠加、效益倍增,推动绿色现代农业健康稳步发展。
津甘共建齐步走
华池县食用菌共建产业园,是由天津北辰区和华池县立足“集约化、标准化、科技化、设施化”的建设主题,围绕 “生态、高效、特色、现代”的发展定位,按照功能完善、政策优惠、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管理高效、服务优质的要求,以食用菌为载体,科学布点生产、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共同打造的集“农业科研、菌种培育、示范种植、现场培训、实地教学、休闲观光、采摘旅游、初深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产业园大棚内码放整齐的菌棒
天津援派干部,华池县委常委、副县长孙宝远介绍,华池县津甘共建食用菌产业园是天津市北辰区与庆阳市华池县东西部产业协作的最好见证,近年来,辰华两地始终将项目谋划作为重中之重,结合天津市和甘肃省最新工作要求,华池县发展实际需要,省、市年度考核关注重点,通过多轮次全方位走访调研,拿出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方案,按照庆阳市“三元双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以及华池县农业“五园建设”发展方向,累计投资4500万元打造食用菌产业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研究、产品后期营销上都拿出了较高比例的资金进行扶持,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当前,津甘共建食用菌产业园已经成为了筑巢引凤的关键点位,已累计引入企业4家,合作社3家。
在共建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在山庄乡尚湾村建成食用菌产业园一处,引导天津市北辰区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向共建园区集中。2022年共向园区投入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1230万元,围绕食用菌大棚建设、配套设备采购、技术研发、产品销售等方面实施项目两个,新建香菇四季出菇大棚60座并完善相关配套设备、建成食用菌科研基地一处,引进三家企业入园投资1324.74万元,共同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全年生产香菇2600吨,黑木耳鲜品2800吨,实现总产值8000万元,创汇20余万美元,实现了华池县对外贸易“零”的突破。
华池县津甘共建食用菌产业园的菌菇大棚
“在创新经验借鉴方面,华池县还结合示范村整体建设要求‘东经西引’,以天津市第一批援派党务工作者到岗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为契机,将北辰区社区治理‘五常五送’成功经验引入南梁镇荔园堡村,一手运用东西部协作资金不断提升农村硬件水平;一手引用工作办法不断提升村民生活软件水平。”孙宝远说。
智慧大棚全自动
走进华池县山庄乡食用菌产业园,只见一排排现代化黑色温室大棚整齐排列,甚是壮观。山庄乡司法所所长李文超说:“目前山庄乡食用菌产业园共有四季养菌出菇大棚242座8.5万平方米,去年在县委县政府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园区新建了爱尔兰大棚及配套自动化生产线一处,使得菌种生长的温度、湿度、含氧量都可以通过智慧系统实时调节,有效节省人力成本,缩短生产周期。”
菌棚内,菌菇的芳香夹杂着潮湿泥土的味道沁人心脾,一排排菌棒上各种方向的“小伞”长势喜人,工人们“一人一道”边分拣边采菇,忙得不亦乐乎。华池县政府办副主任阎啸说:“园区用的原材料是硬质木屑、石膏加麸皮,保证了产品质量,还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建了爱尔兰大棚,全自动化生产车间,可以全部实现恒温、恒湿、温室光气自动化控制,提高了花菇的品质,而且产量大大增加。”
智慧大棚的自动化生产线
产业园的建成运营,成了当地群众务工的好去处,同时群众还可以通过土地入股进行分红,也可自主经营发展食用菌产业,一系列措施拓宽了当地群众的收入渠道。孙宝远说:“群众通过土地流转、资产入股的方式,参与到企业园区的经营或者分红,也可以通过自主经营的方式延续给予技术指导,2022年连续为尚湾村集体分红68万余元,带动当地600余人务工,户均增收1万余元。”
该园区可以充分利用秸秆废料、畜禽粪便等原料,积极探索以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为循环链条的“三元双向”农业循环模式,不断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努力做到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全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科致富辟新路
为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华池县现代农业菌光互补产业园采用“科技+农业”新型致富模式,并引进两当黄波菌业入住园区,注册成立了庆阳双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据了解,两当黄波菌业在全国各地销售市场非常大,为黑木耳后续的销售渠道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华池县现代农业菌光互补产业园
“科技+农业”的新型致富模式就是采用光伏板替代大棚遮阳网,在产生发电效益的同时,既为菌菇生长创造了适宜环境,又较好解决了光伏发电与大量占地之间的矛盾,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赢。现如今,城壕镇周边农户也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劳务协作、保底分红等方式参与到食用菌产业中,真正通过产业带动村民们走上奔小康的快车道。华池县城壕镇市场监管所所长王星亮介绍,该示范产业园共流转土地960亩,在现有大棚内发展香菇种植20万袋,光伏板下成功种植黑木耳,让村民信心倍增,今年又增加了羊肚菌、榆黄蘑、赤松茸、香菇等。如今,产业园已成为周边群众务工的好去处,春秋采摘季,务工人员可达到400人。今年产业园区预计收入4000万元,农户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
菇农在采摘黑木耳
“和黄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真没想到还能种出这些宝贝疙瘩。”王星亮难抑喜悦,“镇子周边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劳务协作、保底分红等方式参与食用菌产业发展,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华池县津华绿源食用菌香菇科技园占地面积320.07亩,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依托县内丰富的玉米秸秆和牛羊粪污等资源优势,大力推行 “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产业模式,带动山庄乡4个村234户800人从事食用菌产业,打造园区集产业、观光、旅游、研发、展销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同时不断扩建大棚、研发新产品,把产品通过各种渠道推向市场。
“我们现在每天的出菇量在6000到7000斤,预计每个菌棒的产量可以达到8两,按当下的市场价格,菌棒的第一茬采摘就能回本。” 津华绿源食用菌香菇科技园总经理李志生谈到菌棚收益时信心满满。
华池县津华绿源食用菌香菇科技园内的菌菇大棚
天津援派干部、华池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冯健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上半年我们完成了食用菌产业园45座大棚的改造提升。包含大棚内的水路、电路、棉被、出菇架等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硬化了园区堆料场、通道地坪、修建了安全防护栏。为后续的企业入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采购单出自动化制版机2台、电动叉车2辆、搬运车1辆。验收香菇菌棒56万余棒,补助资金现已到位。在技术培训方面,已完成食用菌技术骨干培训50人次,普及培训200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独特的气候特点、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按照四个一体要求,全面拓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产业链条,按照政府做决策、建机制、搞服务,龙头企业做技术与品牌、托市场,合作社做纽带、建基地、联农户的组织模式,依托庆阳市食用菌科技示范乡镇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益,助农增收致富,为华池县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谈到未来,孙宝远用了一句话总结,“北辰区的帮扶,核心思想是用务实的态度帮助华池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近年来,华池县立足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逐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单一种植到全产业链的转变,走出了一条专业化、合作化、园区化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华池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小菌棒开启了它奋起致富的旅程,一幅业兴人富、村美人和的美丽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中国小康网庆阳9月21日电
撰文 摄影 摄像/吉宝刚
联合报道/天津市合作交流办
天津市援甘工作前方指挥部
支持单位/天津北辰援甘华池县工作组
华池县乡村振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