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津滨网 编辑:李若怡 2023-08-27 19:42
统战工作是一门科学。对统一战线若干称谓进行辨析,准确把握和使用统战工作范畴的基本概念,是建立科学严谨的统战理论体系的需要,也是提高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需要。
关于“党外人士”“非中共人士”“党外代表人士”“党外干部”
“党外人士”,是特指中共党员以外的人士。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开始提出和使用这一称谓。1940年3月6日,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中首次使用“党外人士”的称谓。抗日战争时期,除使用“党外人士”的称谓,还使用“民主人士”“爱国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等称谓。到解放战争时期,则更多使用的是“民主人士”的称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主人士”“爱国人士”“爱国民主人士”等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称谓,在中央文件和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中一般不再使用,对中共以外社会各界人士的称谓,通常使用“党外人士”。
“非中共人士”和“党外人士”的内涵和外延是一致的。21世纪前后,一些人认为民主党派也是政党,其成员也是该党的党员,笼统地称包括民主党派成员在内的各方面统一战线人士为“党外人士”不够准确,建议使用“非中共人士”称谓。目前,“党外人士”这个称谓可以在党内继续使用,主要强调的是中共党内与党外的区别:“非中共人士”称谓内涵明确、可以广泛使用,不会产生民主党派不是政党和对民主党派不够尊重的误解。
“党外代表人士”,是指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作出较大贡献、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士,其标准是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1990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同时采用了“党外代表人物”和“党外代表人士”的称谓。之后,1990年7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通知》使用“党外代表人士”的称谓,2012年2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党外代表人士”概念、范围、基本标准都作了界定。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影响很大的党外人士,不一定都是党外代表人士,还必须符合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的基本标准。
“党外干部”,特指不具有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份的干部。由于干部是指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中的公职人员(士兵、勤杂人员除外),或者指担任一定的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员,很多党外代表人士不具有干部身份,因此不是所有的党外代表人士都是党外干部。由于有一些党外干部还达不到党外代表人士的标准,因此也不是所有的党外干部都是党外代表人士。1951年3月26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次统一战线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工业部门的工程师、职员不都是共产党员,政权机关中也有党外干部,还有大量的非党文化人士、教师、医师,技术人员等等,对他们都要很好地团结、教育,同他们一道走到社会主义。”这是党内文献中关于“党外干部”称谓的较早记载。(记者 范炳菲 通讯员 刘慧琴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