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人民论坛网 编辑:马润荞 2023-08-12 19:37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大步迈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越过越好,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壮美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人民论坛网推出“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系列报道,讲好神州大地广袤乡村的振兴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项山乡与兴国县长冈乡,探寻这里的产业富民路。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赣州市的企业、农村、革命纪念馆,就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考察调研。他强调,要把乡村振兴起来,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要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使乡村的精神风貌、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风气都焕然一新,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
桔兴村业,橙旺故乡;寻红兴乡,传承不息。
美丽果实蕴藏巨大财富,更是这片红色故土上的人民奋斗坚守、自强不息的见证。遇千辛万苦,应重重困难,老区人民共同克服。振兴家乡的美好心愿,都寄托于金灿灿的硕果之中。盘山的产业路也是致富路,特色产业积累深厚,家家户户桔橙飘香;广扩致富渠道,生活有了新希望……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近日,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四同实践队赴寻乌、兴国开展革命老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探寻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实践团队着重探讨寻乌蜜桔、赣南脐橙等产业振兴之路,学习人民广泛参与的乡村振兴建设历程,走入一家一户、走进田间地头,体悟当地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特色产业致富路上的宝贵经验。
在调研中,我们遇到的村民尤其是年纪较大长期在村居住的老人,如桥头村潘爷爷、项山村刘奶奶等,和实践队员真诚交流了家乡近年来的巨大变化,“感受最深的,就是路修得真好”“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路水电气网,现在都很方便”“村里环境确实更好了”……
桔橙稻虾,农业兴乡
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在寻乌与兴国,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尤为突出。
寻乌是寻乌蜜桔和赣南脐橙的主产地,口味甘甜、皮薄色鲜、气味芬芳的桔橙是当地人民的“致富果”。以寻乌县项山乡桥头村和卢屋村为例,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村民们逐渐掌握了更多防治虫害的科学方法,搭起了大棚和防虫网来阻断虫害传播,果树种植得更好了。
柑桔脐橙种植产业对于卢屋村推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对村民增收起到了很大作用。村民说:“我们村大多数人都靠着种植脐橙在村里建了房子、买了车子,还有一部分靠着果树在县里买了房子嘞!也正是有了果树,很多家庭才能送小孩出去多读书,我们也才有机会去谈教育、谈人才、谈未来。”村民质朴的语言,勾勒出的却是产业兴乡的生动图景。
皮薄色鲜的桔橙
近年来,兴国县长冈乡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在13个村成立了以村党组织为引领的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积极探索“村集体+农户”方式,特别是将稻虾养殖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先手棋”。
据了解,石燕村的稻虾产业是该乡结合当地实际引进的新型产业。水田种稻,稻下养虾,生态种养模式让龙虾和富硒大米迅速走红。1000亩的稻虾基地不仅发展了特色产业,也带动周边乡亲务工就业,每人每年可增收3万余元。
2021年,石燕村稻虾基地被评为了赣州市首批富硒产业示范基地。长冈乡现已建成700多亩稻虾基地,丰收季每天可收获商品虾2500余斤,吸引周边70多名农户到基地入股、务工就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多业发展,广扩富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产业兴旺是实现农民群众生活富裕的根本依托,富民产业的多渠道、全方位发展,为各村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其中“多渠道增收致富”是关键词。
在寻乌县卢屋村中,实践队员们遇到了“多栖发展”的村民卢阿姨,她家不仅承包了五百多棵果树,同时还经营着一个小型的养猪场,家中还有一个家庭酒坊和几十头高山黑山羊。这种利用多产业多渠道创业增收的情况在当地并不少见,大多农户都有两项及以上的收入来源。
卢屋村富民产业之高山牛羊
卢屋村作为中宣部定点帮扶与深圳市龙岗区重点帮扶的对象,主要有“高山牛羊、山腰柑橘、田间瓜豆、花中蜜蜂、林下种菌、屋顶光伏”等六大富民产业,其中主导产业是柑橘脐橙生产,养殖产业以牛羊养殖为主、蜂鸭养殖为辅,种植业有短期瓜豆、灵芝种植等,安装光伏电站440千瓦,且部分村民安装了个人屋顶光伏。卢屋村充分发挥乡村多元化特色产业优势,擘画出一幅乡村振兴“新图景”。
卢屋村富民产业之菌菇种植
党群同心,帮扶暖心
走入各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向在一线奋斗的领导干部们请教基层工作经验;走入百姓家中,听他们讲乡村振兴的实际效果与生产生活难题,两相对照,共同学习,在人民群众与基层村干部丰富的经验面前,实践队收获颇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如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是准确把握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需求,二是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
以乡镇政府与一些企业合作创办的阳光助残就业基地为例,卢屋村通过“基地+残疾人”的形式,发展特色产业致富增收。在统一建设灵芝种植基地、发展灵芝产业的同时,创造了一部分公益岗位,促进本村残疾人或重度残疾人家庭成员创业就业,共享发展成果;针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这三类人员,借助多元产业优势,发展就业载体,提供就业帮扶,大力鼓励和支持其就业创业。
在卢屋村,村委会卢委员既是村委会的干部,同时也是卢屋村柑橘脐橙的种植者之一。在寻乌各村,脐橙产业的发展壮大是基层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成果。在村干部传授种植经验、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培训的同时,村民的积极主动性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一方面,村民们更加重视产业管理,努力提升果实品质,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电商、直播等销售方式,拓展销售渠道。“村民们对于产业发展是有智慧有想法并且努力推进的,政府对此当然是大力支持!”
实践队在长冈乡调查纪念馆前合影
我们在这片红色故土上,沿着革命前辈的光辉足迹,倾听人民群众的真心话,见证乡村巨变的秀美图景,感悟产业兴乡的真实巨变,向人民群众虚心学习,总结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难题的宝贵经验。同时,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刻领悟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次重要行动。多年来,学院持续推动学生深入基层、走进乡村,深入贯彻党的初心和使命,真正将理论学习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秉行知中国、服务中国的理念,擦亮“四同”育人品牌。(作者: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NKUers赣行实践小队)
(实践队成员: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薛晓斌,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黎雨馨 黎晓娟 赖长风 李炎栖 楚玉婷 许艺镡 岳子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