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 守护我们的家园

稿源:天津日报   编辑:刘阳   2023-08-06 23:17

  西青区 一名党员一段堤 一个支部一排桩

  天气蒸笼般闷热,齐月胜汗流浃背,在西青区辛口镇当城村的临时安置点,他正为村民们安装热水器,随后又马不停蹄地安好充电桩,乡亲们的农用车可以充电了。

堤防巡查组第四组在子牙河右堤背水坡,利用竹竿探查有无渗水情况。

  从7月31日至今,齐月胜一直坚守在抗洪一线,没人知道,那天他刚刚从医院复查归来。与癌症抗争多年的他,来不及喘口气,就参与到本村村民的转移安置服务中来了,直到凌晨2点,终于收拾出20多间安置房准备迎接转移的乡亲们。村干部劝他注意休息,他却说:“我是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守卫我们自己的家园,是我分内的事。”

  在风雨中逆行、在堤坝上奋战、在暗夜里坚守,连日来,在西青区抗洪一线,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力以赴战洪峰、防洪灾、保安全、保稳定。

  汛情就是“动员令”,险情就是“冲锋号”,防洪应急任务就是锻炼党员的“磨刀石”。

  辛口镇第六埠村党委书记郝庆水一直奋战在抗洪一线,这些天,他带着全村100多名党员、干部、志愿者坚守在防汛抢险一线。作为村里的防洪防汛“主心骨”,他入户动员、转移安置、做群众思想工作、护堤巡堤,忙得一刻不得闲。“我们村是三河交汇之地,这道子牙河堤坝是城市防洪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守好大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连续几天,郝庆水都没睡整宿觉,他心里一直绷着防汛这根弦,年逾五十,连续奋战加高温湿热,他的身体出现不适。“不能退、不能倒、不能怂!”郝庆水带上药,继续守在子牙河大堤上。

  西青区水务事务中心建设管理科科长孙维芳,已经连续8个日夜带队坚守在防汛抢险一线了。顶着烈日酷暑、冒着大雨,哪里有险情就到哪里去,仅用了3天时间,她带领大家完成了11.6公里的东淀围埝应急加固和4个堤防口门封堵工程。这些天,她顾不上吃饭,顾不上休息,也顾不上家中两个孩子和车祸手术后仍在医院的老人。“关键时刻,共产党员不就是要主动出列吗?”这对于有着22年工作经验的“老水利”,早已经是家常便饭。

  挑重担、当先锋、打头阵,挺身而出当“尖兵”。连日来,西青区全面动员2000余个基层党组织和3.9万名党员干部投身防洪防汛。辛口镇、杨柳青镇在蓄滞洪区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干部逆水而行,成立25个工作组,按照“一名党员一段堤、一个支部一排桩”原则,包保“党员责任堤”。209名“青”锋突击队精干力量火速集结、全时热备。全区党员干部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精神状态奋力应战。

  静海区 台头镇的留守人

  随着东淀蓄滞洪区启用,8月2日开始,静海区台头镇18个村的2万多名村民暂别家园。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洪水的步步临近,按照要求,每个村只留下了个别的留守队伍,而他们也成了台头镇18个村的留守人。

  见到民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郝桂文时,他刚刚从大清河台头镇段北堤上巡查下来,在附近的胡同里“转圈”。“这是老李家,一说转移马上跟我说,书记您放心,我们全力配合。”“这是老嫂子家,我们村的低保户,家里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是我们一起给抬上的车。”胡同里,郝桂文挨家挨户地敲了一遍门,“我们留守的最大任务就是看看大堤是否安全,看看有没有老百姓仍在村里逗留。”

  距离大清河仅“一步之遥”的民生村,共有1028户、3200余人。今年57岁的郝桂文是土生土长的“民生人”,他对这里的一切都非常熟悉。这几天,他和留守小队把村子划分成5块区域,每个人负责一块,每天不间断地在各自的“圈里”开展巡查。

  与土生土长的郝桂文不同,和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郭义停是村里的“新人”。接到转移全村1250户村民的任务时,30岁的她刚刚上任两个多月。同样的是距离河堤“一步之遥”,郭义停十分明白此次和平村村民转移的急迫性。

  “因为是刚到村里工作,对大家的情况不是特别了解。这个时候,村里的60多名党员站了出来,村委会的工作人员站了出来。”在大家的集体努力下,最终和平村顺利完成转移。而她成为留守人。“我的巡查范围包括大堤、居民家,还有地里。这不,刚刚劝走了一位回到地里想掰点玉米的老人。”

  “书记,我家的猪该喂了”“书记,我孩子的录取通知书落在家了,学校明天就得要”……这两天,郭义停的两部手机一直响个不停。面对村民的一个个问题,她耐心地解答着,“只要不违反规定,我们能帮的就多帮一把。”

  晚上8时,巡查到大堤上的郭义停停下了脚步。放眼望去,夜幕之下,整个大堤热火朝天,到处传来“一、二、三,加油”的口号声。

  此刻,包括3300余名武警官兵、静海区508名党员干部组成的突击队以及应急、供电、属地机关等多个部门在内的5000多名“守堤人”,与42台挖掘机、推土机,83台运输车一起,争分夺秒地奋战在大堤加高加固一线。

  此刻,公安机关、蓝天救援队等通过高点监控、无人机巡查等多种方式,正在进行河道及村庄、道路监测,全方面守护大清河堤的安全。

  此刻,同样巡查到大堤上的郝桂文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在这里,他曾下河救起过一名落水的女孩,也曾与村民一起配合公安机关抓捕犯罪分子。这里是他的家,是2万多名“台头人”的家。“我们是台头镇的留守人,我们一起保卫我们的家!”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

  滨海新区 守好船闸 不让海水倒灌

  驱车沿滨海新区渤海石油路一路向北行驶,海河特大桥旁的白色小楼上“新港船闸”4个大字映入眼帘。昨天上午,当记者来到这里时,新港船闸负责人刘维利正带领工作人员一项一项仔细进行着防潮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

  防潮挡板上安全挂钩、底板、箱体等是否完好,沙袋等防潮物资储备是否充足……刘维利和工作人员分成几组,挨个巡查。

  新港船闸位于滨海新区海河入海口,船闸东侧连通大海,西侧连接海河,中间设有用于船舶通行的闸塘,南北则连接新港街等区域,有居民小区,也有企事业单位。

  “做这些巡查就是为了迎接下午即将到来的风暴潮。受其影响,估计下午5点多,船闸将迎来超过5米的最高潮水水位。我们船闸海拔高度4.4米,与周边城区道路基本持平,这样就会产生超过60厘米的水位差。”刘维利告诉记者,“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及时防止海水水位过高,潮水倒灌到周边城区,影响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另一方面,船闸也肩负着应急行洪通道的职责,要为行洪创造条件。”

  下午3时左右,船闸东侧大潮来袭,水位逐渐上涨,刘维利赶忙和同事们开始现场巡查。另一边,新港船闸工作人员冯静则在运行监控中心检测着海水水位的实时数据。

  3.72米、4.02米、4.12米、4.25米……海水水位上涨速度越来越快。

  “水位4.3米,组装防潮挡板……”下午3时45分,随着现场报警铃声响起,现场工作人员立即行动起来。只见一个个防潮挡板被迅速安装到位,将急剧上涨的潮水与周边街道隔绝开来。

  很快,潮水漫过船闸,涌入闸塘,宽约22米的闸口犹如一个小型瀑布,水声隆隆。下午5时21分,大潮到达了最高水位5.09米后逐渐退去。

  指着船闸,刘维利解释道,大潮来临水量激增,为了保障市民安全并为行洪创造条件,既要堵又要疏。“通过安装防潮挡板,我们防止了海水倒灌进入城区,这是‘堵’;而将大潮带来的海水暂时引入闸塘,等退潮后再排入大海,则是‘疏’。”

  刘维利说:“我们将24小时坚守在新港船闸,全力保障设施完好有效,实时监控潮水水位,及时关注预警信息,为近期行洪创造有利条件。”

  武清区 一段路“一盘棋” 一车瓜一条心

  8月5日,大清早,王利民开上电三轮,买上一车西瓜,朝永定河防洪堤开。

王利民(左)和侯振东在崔胡营村西侧巡堤。

  “虽然不是我的‘班’,但心里头挺担心这事的。老伴儿帮忙,买瓜装车,我俩从邵七堤、八里桥,沿堤一直开到冀营、崔胡营这边,各个点位给撂两三个瓜。我们这儿各级干部都在场呢,他们中好多人昼夜守着大堤,因为黄花店镇这儿已经有几个村进水了。”

  王利民是武清区黄花店镇东田庄村村民。8月1日22时10分,永定河洪水水头入津,汛情牵动人心。沿线黄花店镇14个村庄村民提前转移,东田庄村未涉及,可听说各村分地段巡堤急需增援,64岁的王利民快速响应,“作为一名党员、退伍军人,也当过村干部,组织号召,上下‘一盘棋’,我义不容辞。”

  “班”:“夜班”,19时至转天7时,跨夜12小时。

  巡堤路段:黄花店镇崔胡营村西侧到冀营村西口。

  队员:王利民和同村“发小”侯振东。

  8月2日晚“第一班”。王利民带上手电、蚊香,捎上侯振东,开电三轮十来分钟到防洪堤崔胡营村西侧驻守点,步行,往返巡堤三四公里,看水势,查险情。

  伏天,堤上闷热,让人喘不过气。王利民拿块毛巾,车里带个饮料瓶,装满1.5升水,汗浸湿的毛巾一宿涮好几遍,天没亮,瓶空了。侯振东没带毛巾,汗顺颊而下,湿透的背心不时拧一下,朝脸抹一把……

  “碰上好几拨人,我们村‘一肩挑’侯磊,还有其他村干部,因为好多事要干,他们不总盯这儿,有点空儿就来,比我们累。还有不认识的,给送来一兜冰棍。”王利民看到,白天夜间,骑车的、开车的、穿制服的、平常装扮的……大堤上,防汛车辆、人员来来往往,匆匆忙忙。

  连续两个跨夜班,王利民身体“抗议”,“没胃口,闹肚子,没事。想想在外面的、离开家的乡亲们,困难咱都忍耐着,不算啥。”他和侯振东还每天尽量早到一会儿,替换“白班”村民。

  困难没上交,“援兵”已送到。8月4日20时,刚值班一小时,来了“换班的”。“好些志愿者,说考虑我们劳累,区里统一给调度的,我们的班调到14时到20时。”

  “值班”时间缩短,王利民却歇不下去,“心里‘不落忍’,这时候都忙得脚不沾地,上面还惦着我们,我也想表点心意。”5日一睁眼,他喊上老伴儿沈福英去买瓜,一口气买了12个,直到车里塞不下。8时许,王利民偷偷“返岗”,给一个个驻守点送瓜……

  17时,王利民和侯振东戴着应急防汛红袖标,正在崔胡营村西侧巡堤。

  大堤以东,崔胡营以西,受滩地洪水影响,沟渠里水位已接近出村路。站高处,朝村里望,一个新构筑的膝盖高护村坝把水拒到了农宅之外,崔胡营村干部和村民志愿者在村口昼夜守着,“村民已转移,大堤以东,农宅外一圈,庄稼、大棚淹了,农宅还比较安全,就看后期水量了。”

  眼前沟渠水流淌,车辆、人员往返奔忙,王利民湿了眼眶,“再大的难也会过去。”

  (记者 张立平 张雯婧 万红 本报记者 刘雅丽 文并摄 本报记者 潘立峰 通讯员 袁忠清 摄)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