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津滨网 编辑:严玉霞 2023-04-27 23:31
编者按
当前,滨海新区正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全力推动落实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加快打造新时代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美丽“滨城”。为全方位展示全区上下昂扬奋进,发挥龙头引擎作用,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决心信心,营造“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加快建设美丽“滨城”的浓厚氛围,区融媒体中心在全媒体平台推出“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见行动•‘一把手’访谈”特别报道,邀请各开发区、各部门、各街镇“一把手”走进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企业现场,围绕2023干什么?怎么干?说思路、谈招法、话成效,用实际行动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滨城”样板。
今日推出第四十二篇:滨海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坤访谈。
作为新区重要民生保障部门,近年来,滨海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实字为先、干字当头,全力做好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人才人事、社会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各项重点工作,促进新区人社工作提质增效。2023年,新区人社局将如何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从哪几个关键点发力?近日,滨海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2023年,区人社局将认真落实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在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品质生活样板区建设实践中,重点打造人才集聚、就业服务、产教训融合‘三个高地’,不断强化民生服务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马坤介绍说。
建设人才集聚高地 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水平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落实“人才强区”战略,2023年滨海新区将增强人才引育动能,提升人才引育全周期服务能力。一是落实“海河英才”“滨城十条”等各项人才政策,集聚各类人才,推动人才流动便利化。二是实施“智汇滨城”计划,高标准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载体平台建设,努力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水平,加快引育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三是加大青年战略人才引育力度,开展永不落幕的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打造人才对接引进活动品牌。
今年滨海新区将办好第二届‘滨城人才季’系列活动,通过“全国高校滨城名企双选会”“直播带岗”“人才讲堂”“人才沙龙”等主题活动,加大与全国人才聚集区和高校的对接联系,加强新区人才环境和政策宣传。“我们将在北京、上海、武汉、长沙、沈阳、山西、重庆等多个城市开展‘津招纳贤·筑梦滨城’引才城市行活动,扩大滨城引才影响力,吸引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到新区创新创业。”马坤说。
“滨城人才季系”列招聘活动 搭建企业和求职者对接平台
“津招纳贤·筑梦滨城”引才城市行活动 引育优秀人才
围绕重点人才需求,滨海新区将高标准推进天津(滨海)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载体建设,探索构建“国际人才社区”。积极支持海河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完善博士后制度,支持鼓励博士后留“滨”工作,年内新增博士后工作站15家以上。开展紧缺人才需求调查,为企业积极延揽急需紧缺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推广“订单式”培养模式,打通高校向企业输送人才渠道。支持产业(人才)联盟开展人才自主评价,持续优化人才服务体系,加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集聚人才“近悦远来”。
ICT国际人才中心 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
建设就业服务高地 年内城镇新增就业9.5万人以上
就业,一头连着民生冷暖,一头连着经济发展。2023年区人社局将在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强化重点群体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劳动者技能和水平、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奋力书写更高质量“就业民生答卷”。
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 居民就近找工作
新区将高标准实施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建设覆盖全域的智慧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提技能、强服务、稳就业上做全国示范。保障重点群体就业,落实“1311”服务,确保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推进南北两翼就业帮扶体系建设,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5万人以上。出台重点企业用工专项补贴政策,开发一批人力资源供给基地和合作院校,搭建企业用工输送平台,稳定企业用工保障。实施“创梦滨城”计划,出台支持政策,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丰富担保方式,创业贷款额突破8000万元,扶持大学生创业企业200家,办好“海河英才”创新创业大赛,讲好滨城青年创业故事。
突出就业服务质量,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人力资源服务聚集区服务大厅,打造多点位、品牌化的“滨城零工之家”。打造“15分钟”服务圈,就业公共服务延伸至社区村居,分级分类实施针对性就业帮扶服务。全面推进“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打造“滨城E就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应上尽上、全程在线”。
建设产教训融合高地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2万人次
滨海新区将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依托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公共实训中心,深度对接产业需求,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培训模式,办好技能赛事,培育遴选“大国工匠”,构建职业、就业、产业联动发展格局,建设“技能滨城”,为“制造强区”提供人才支撑。
新区先进制造业公共实训中心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研究制定《加强产教融合产训结合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支持公共实训中心建设,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行动,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2万人次,公益性创业培训1000人次。积极建设海河工匠大师工作室,大力培育“滨城杯”技能大赛品牌。
提升民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128项经办业务实现“一窗通办”
积极落实“打包快办”模式,区人社局将审定、领取、登记失业金,存取、查询档案等128项高频民生事项全部纳入 “一窗通办”服务窗口,实现群众“进一个门,找一个人,办所有事”,结合“一制三化”、智慧人社平台系统,实现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马上办。完善适老化举措,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针对性服务措施。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和“百人进千企”服务活动,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积极解决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
区人社局公共服务窗口 高频民生事项“一窗通办”
落实职工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工伤保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机制。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贯彻落实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推动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积极宣介个人养老金制度。引导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优化工伤保险服务流程,全面推行工伤保险网上办理模式,做好工伤保险服务保障。
下一步,区人社局将重点推进“业务下沉街镇就近办”项目,进一步突破区域、层级限制,通过内部流程再造、区域业务协同,方便群众就近办理业务。丰富优化下沉延伸服务项目,在南北两翼不断扩大实施范围。加强对各开发区、各街镇人社业务的统筹协调服务,加强对人力资源产业园、产业(人才)联盟等各类载体平台的服务引导,织密人社业务服务网络,惠及更多企业和群众。
提升维护劳动关系和谐能力 将新就业形态群体纳入保障范围
落实《滨海新区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办法》,滨海新区将最大限度吸纳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推进适合新就业形态群体的利益诉求表达新渠道,不断强化职业认同感。推进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护薪行动”,加快“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涉及线索、政务服务热线接收线索、信访舆情或矛盾调处部门转办线索的处理效率,严格落实“541”制度的检查,从严做好联合惩戒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劳动争议处置“增效行动”。扩大“云调解、E仲裁”平台覆盖范围,推动经开区、保税区、高新区“智慧仲裁”建设,加强全区层面智能集成和信息沟通。深化“调裁审援服”一体化处置。提升劳动争议先行调解成效,健全集体性劳动人事争议“应急调解”协调制度,进一步充实一线专兼职仲裁员、调解员人员力量,创新培训方式,加强行风建设,打造群众满意的调解仲裁优质服务窗口。
优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裁审一体化”服务机制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