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人民日报 编辑:刘阳 2023-04-19 10:14
《人民日报》今日刊发了《新时代美丽“滨城”建设步履坚实(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纪实》,报道了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纪实。全文如下:
倚靠京津冀,面朝渤海湾,眺望太平洋,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得天时地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滨海新区考察时指出:“要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天津要充分利用滨海新区平台,先行先试重大改革措施,努力为全国改革发展积累经验。”
2006年5月,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2009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设立滨海新区;
2015年4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滨海新区天津港东疆片区正式挂牌运行;
2021年8月,天津自贸试验区滨海高新区、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成立;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滨海新区200多万干部群众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新时代美丽“滨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270平方公里的热土,铺展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
繁忙的天津港。图片为滨海新区提供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让每个有创新梦想的人点燃梦想,让所有的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浪向15度,流向10度!准备入水!”巨大的屏幕上“风高浪急”,中海油海上油气平台导管架安装全过程的模拟仿真现场,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传统的模拟依托我们自己的工作站,需要连续进行7天,在这里只要4小时。帮助完成这一转变的,是‘天河’的超级算力。”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首席工程师喻龙感慨。
喻龙所说的“天河”,就是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从2010年“天河一号”部署完成,到如今“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成功研发,“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经历了从“赶”到“超”的跨越式发展。
从千万亿次到亿亿次,再到现在的百亿亿次,“天河”的每秒算力在突破极限的同时,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
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滨海新区的优势也是创新。紧紧依托创新驱动,加快形成以高端制造为主的新型支柱产业,滨海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日臻完善,高质量发展根基更为稳固。
2022年,滨海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超1.1万亿元,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产业优势凸显,成为稳定全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
发力创新驱动,锻造国之重器。走进滨海新区现代产业展示交流中心,“胖五”火箭、超深水半潜式生产储卸油平台、水下滑翔机、矩形盾构机……一件件展品、一幅幅照片,生动展示新区的研发制造能力。
发力创新驱动,瞄准新兴产业。卫星柔性智造中心建成投用,飞腾腾珑E2000芯片实现量产,全自主双100G智能网卡芯片填补国内空白……滨海新区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发力创新驱动,厚植发展沃土。“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我们优化创新平台,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搞创新。”滨海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李刚告诉记者。
如今的滨海新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超过4600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400多家,“雏鹰”“瞪羚”和领军(培育)企业超2500家,创新主体“底盘”不断壮大。
今年初,滨海新区总投资1208亿元的122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49个,总投资649.3亿元。到2025年,滨海新区将建起智能科技、信创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海洋经济6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我们将进一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优化创新生态,壮大创新主体,让每个有创新梦想的人点燃梦想,让所有的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滨海新区区长单泽峰说。
中铁盾构机下线。图片为滨海新区提供
融入高质量发展大局——
“核心研发在北京,成果转化来滨海新区,协同发展有了新样板”
距北京中关村东南170公里的渤海湾畔,坐落着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落地滨海新区,有两个想不到。一是园区提供了特别合适的试飞场地,从办公楼出发只要七八分钟;二是房租减免、装修补贴,持续发展有了动力。”对科技园给予的政策支持,致导创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晓宇印象深刻。
2014年,致导科技在北京中关村成立。2017年初,李晓宇带领团队来到滨海新区,成为第一家从北京中关村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落地的科技企业,“我们要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创新研发和生产中,推动无人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核心研发在北京,成果转化来滨海新区,协同发展有了新样板。”一见记者,科芯(天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旭东就兴奋地说。
“在北京,我们实现了关键技术研发积淀,滨海新区则为技术落地提供了应用场景和成本优势。”李旭东介绍,借助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平台,科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紧密结合,在全国投产了10余个智慧化农业种植生产基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功能区,滨海新区主动融入协同发展大局,用大担当拥抱大机遇。
优势互补,成长空间更大。
走进联想(天津)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车间,19套机械臂在智能制造系统的配合下熟练操作,平均24秒就下线一台台式机,还能满足小批量、多批次的复杂机型生产切换。滨海新区,已成为联想集团战略转型的重要基地。
联想只是缩影。近年来,滨海新区抢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窗口期,持续提升载体功能,加强现代服务业、金融、社会事业等重点项目导入,着力打造标志性承接集聚区,协同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深度融合,发展舞台更广。
天津港发挥枢纽港优势,与河北港口共建世界级现代化港口群,推动区域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格局。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起“专业化大平台+众创空间+孵化器”的创新创业综合平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硕果累累。
协力同心,服务措施更好。
深化“跨省通办”,建立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通办联动机制,共同推出4批179项“同事同标”事项。推进京津冀金融同城化,实现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政策京冀企业共享……一项项举措、一次次合作背后,是看得见的实惠、摸得着的成效,是众多经营主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利企便民”
近日,林德英利(天津)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进口的两个集装箱汽车零配件,顺利运抵天津港。采用天津海关推出的“船边直提”模式,货物从船上装卸到货车上,再到运至企业仓库,全程用时仅2个小时。
“只需办理一张单据,就可以完成从铁路运输到乘船出海,效率高了,成本低了。”在东疆保税港区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的展板上,海铁联运路线辐射华北、西北、东北,天津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达逐一介绍。
“今年,新区将出台优化营商环境6.0版方案,形成创新引领、协同落实、优化提升三张清单,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主任李长洪说。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国际双循环动力和活力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国家博物馆里,静静躺着109枚公章。2014年5月20日,滨海新区组建全国首家行政审批局,率先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109枚“卸任”公章,成为滨海新区深化改革、简政放权的生动见证。
“牢牢铆住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利企便民。”李长洪表示。
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开放活力充分激发。
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6个维修机位排得满满当当,技术人员干得热火朝天。“往年这个时候,机库里经常是空空的,而今年几乎每个机位都没有闲下来过。”公司总经理陈健聪说,“海关推出‘维修改装+租赁’业务监管模式,为综保区内租赁飞机的交易处置提供了更多选择。我们计划启动第三条‘客改货’改装线,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
作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滨海新区充分用好自贸区资源,推动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空客、丰田、三星等100多家外资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设厂,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滨海新区全区外贸进出口总值占到全市70%以上。其中,自贸试验区用占全市1%的土地,贡献了天津全市四成的实际利用外资额、30%的进出口额。
中新天津生态城东堤公园。图片为滨海新区提供
铸就高质量发展品质——
“锚定绿色,锁定低碳,在转型升级中融入新发展格局”
天津港第二集装箱公司码头,货箱林立。1000多米码头岸线上,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穿梭不息;百米外的智控中心里,智能水平运输管理系统正通过“5G+北斗”导航控制机器人“大脑”,完成装卸工作。
2021年10月,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正式投产运营。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用三年时间改造天津港码头,装卸效率全国领先。”天津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褚斌说,“锚定绿色,锁定低碳,在转型升级中融入新发展格局,天津港将继续实干苦干,力争把所有码头打造成智慧绿色码头。”
“智慧零碳”码头北侧,巨型风机迎着海风转动。“这是我国港口首个‘风光储一体化’智慧绿色能源项目,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营销部港口岸电负责人贺瑞介绍,系统并网发电后,每年总发电量达到2330.2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7340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万吨。
绿色,是美丽中国的底色,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今日滨海新区天蓝、地绿、水清,高质量发展底气足。
着眼智慧、节能,发展身姿愈发轻盈。
在车位停好车,机器人自动对接充电,电动汽车还能变身“充电宝”反向给电网送电,赚取峰谷电差价;造型颇具未来感的光伏座椅既是蓝牙音箱,又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这种科幻片中的场景,实实在在发生在滨海新区。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滨海新区考察期间,国家电网职工张黎明向总书记做了汇报演示。去年,张黎明和他的团队又研发出移动共享充电桩项目:“我们的初衷就想让同事干活儿更安全、更省劲,让百姓用电更方便、更安心。”
着力减污、扩绿,发展成色更加亮眼。
推进“871”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完成北大港湿地生态补水9900万立方米,实施“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造林300亩、提升改造201亩……工信部近日公布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来自滨海新区的13家企业上榜。去年,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碳排放成交量611万吨,位列全国第三。
传递高质量发展温度——
“幼儿园学位充足,出门就是大花园。作为新滨城人,特别幸福”
绿树绕新居,人在花中行。家住中新天津生态城,正在散步的市民赵立元竖起大拇指:“这里是产业新城,也是宜居家园!”
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城拥有国家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河、湖、湾、海交相辉映,蓝绿空间占比超过50%,观海听涛、游湖赏绿,年游客接待量接近1000万人次。
去年底,一汽丰田第1000万辆汽车在滨海新区下线,在国内丰田合资企业中率先晋级千万阵营。创造这一纪录的,是坐落于中新天津生态城的一汽丰田新能源工厂。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动中国电子智慧科技产业园、产融智能科技产业园等产业载体建设,强化产业服务设施配套,推进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落地和本地配套企业壮大,构建汽车全产业链生态圈。”生态城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依托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优势,朝着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四宜”城市不断迈进。高速聚集的港产城融合发展动能,惠及万户千家,成为民生福祉。
“刚来滨海新区时就想着挣了钱回老家买房,孝敬父母。现在呢,父母都跟着我来新区安居。”来自河北邢台的王攀,在滨海新区汽车制造配套行业工作,“幼儿园学位充足,出门就是大花园。作为新滨城人,特别幸福!”
昔日1/3盐碱荒地、1/3废弃盐田、1/3污染水面的不毛之地破茧重生。去年,中新天津生态城常住居民突破12万人。
家住南开区的郭佳在滨海新区工作,往返于市区和新区间,每天三个多小时行在路上。随着高铁滨海站投入使用,从天津站到滨海新区,通勤只要30多分钟。
除了“班车化”的京津城际高铁,滨海新区还拥有滨海西站、滨海北站和塘沽火车站。城市建设提速,绕城高速全线通车,轨道交通加快建设,“津城”“滨城”沟通协作更加密切。
前不久,一块长19.2米,高10.88米,单面面积约209平方米的巨大LED屏幕,亮相于家堡滨河公园。不少市民慕名而来,在这个天津市首块8K超高清大屏前沉浸式欣赏节目。有产业、有生活、有人气的朝阳之城,在“滨城”核心区于响片区全新开启。
未来,约6.1平方公里的于响片区将打造“滨城”城市客厅、现代金融中心、新经济总部基地,力争到2025年,就业人口达到10万人以上。
“坚持港产城融合、组团发展、职住平衡、城乡一体,滨海新区将继续聚焦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天津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中展现更大作为。”滨海新区区委书记连茂君表示。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
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天津滨海新区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