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光明网 编辑:高志翔 2023-02-28 20:53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的指导下,光明网联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高端智库,推出“理响中国之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第五季”专题视频。13位党校教师以独特的青年视角,通过深入浅出的理论阐释、生动鲜活的理论故事和“高颜值”的理论视频,推动广大青年与党的创新理论“共情”,打造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精品力作。
本期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胡颖廉,解码如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怎么理解这句话?我先讲讲自己的经历。
我今年40岁,和很多网友一样,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巨变。小时候大人经常会讲,“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意思是家家户户都住进了高楼,安上了电灯电话,社会主义就实现了。我家是90年代初装上固定电话的,那时候县城房价是一千块钱一平米,装那部电话花了五千块钱,可以足足买一个厨房。
2001年我考上清华大学。同宿舍有六个兄弟,在毕业之前大家都用上了手机。有三个人是一起办的校园卡,号码是连着的,到现在还在用。
如今我的闺女也十几岁了,她用智能手表和同学通电话。在她的印象当中,固定电话只是一个书本概念,因为家里早已经不用了。
通讯方式的变化只是反映生活水平的一个侧面,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尤其是最近十年来,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
很难想象十五年、三十年后,生活的具体场景会如何改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那么究竟什么是民生福祉,高品质生活又高在哪?
有一个通俗的说法,叫做“民生七有”——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可以看得出来,这几乎涵盖了我们生活的全周期,从生到长,到病,到老。
过去十年,人民的生活全方位地改善,体现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方方面面的政策。我给大家两个数据,78.2和76.1。别紧张,不是公布期末考试成绩,这分别是2021年我们国家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以及美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我们居然要比最发达的美国高两岁,是不是有点意外?
但这还不够!
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民生福祉就不能停留在“有”,更要追求“优”,优秀的优。所以最近一些年,有的地方就提出了“民生七优”——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不论是“善”还是“厚”,不论是“良”还是“宜”,它实际上代表的都是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所以通俗地说,当“民生七有”升级为“民生七优”,就是高品质生活。
于是有人会问,高品质生活从何而来?党的二十大报告给出两个答案,一是坚持发展,二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具体怎么理解呢?
第一,没有发展就没有高品质生活。
大家也许听说过“中等收入陷阱”“福利主义陷阱”这些词。概念有点抽象,2016年我去中美洲讲课,亲身感受了一番。
在一个有两千多万人口的大城市,从机场到市区的路上,我感觉经历了三个世界。首先是大片大片的贫民窟,有红的、黄的、蓝的、白的简易棚;然后到了开发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整整齐齐的幕墙玻璃,阳光照射在上面非常的耀眼;再往里头走是市中心,有一座皇宫,气势恢宏但是略显破败,周边道路坑坑洼洼。我问当地官员,为什么会这样,差距如此之大?他回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还没真正富起来,人就开始懒下去”。
如果福利水平超过经济发展阶段,福利就不可持续。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是肯定要迈过去的,前提就是坚持发展。
第二,抓品质也是抓发展。
我举个例子,关于人才。有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要靠人才,创新驱动发展,所以人才宝贵。这两年一些城市上演“人才争夺战”,他们实际上争夺的是发展的底气和后劲。人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如果没有人口基数,没有优良的教育,没有舒适的生活环境,人才就不可能源源不断地涌现。所以说,好的生育政策、教育政策、社保政策,看起来是花钱的事,从长远看是一笔有价值的大账。所以说,高品质生活反过来也促进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实际上正是看到了民生的根本性地位和作用。
前些天我问几个学生,对于高品质生活,你最关心什么?他们都是年轻人,有90后、95后甚至00后,回答让我略感惊讶。有人说“生活品质高了,物价会不会更高”;有的担心“年轻人收入不高,品质怎么可能高”;还有说“我关注的生活和爸妈完全不同,这高品质和我有关吗”。这些回答有一定代表性,本质上反映了大家的疑惑——高品质生活,我能做什么,我又能得到什么?
实际上,作为普通人,高品质生活与我们的结合点,就在于通过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比如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自己少生病晚生病既让自己受益,也是对社会的贡献。又比如《宪法》规定,教育和劳动既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同时也是义务,所以“躺平”是不可取的。
还有,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同样说的是权责一致……
只有为共同富裕而共同奋斗,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2007年,我在美国东部的一所大学访学。当时的一些生活细节令我印象深刻——餐馆的纸巾很厚实,洗手池都有热水,厕所总是那么干净整洁敞亮而且没味。我当时想,中国什么时候也能这样。如今这些场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已经不稀奇了。不少人开始追求更高品质也更有个性的生活,比如说绿色低碳、健康轻食、智能家居、黑科技……美好生活的道路越走越宽。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在想,守人民的心,具体又是守什么呢?答案也许很丰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高品质生活和民生福祉,让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一起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