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天津日报 编辑:李若怡 2023-02-16 10:52
风起京津冀,潮涌渤海湾。
9年前的早春二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广袤的京津冀大地,激荡起催人奋进的发展旋律。
9年携手并进,9年协同共赢,京津冀从“三地”到“一家”,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接力前行,把协同发展的壮阔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着眼津冀,“两地”早已用大局意识,以担当精神,凭智慧力量向时代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交通协同 “海陆”双向并进
2022年5月,“石家庄—天津港”韩新海运海铁联运首发班列搭载着18标箱石家庄生产的维生素C,从石家庄国际陆港驶往天津港,将接转韩新海运的外贸集装箱船舶运往印度萨地亚。
这,是世界最大的多式联运海运公司韩新海运首次在中国北方地区开通国际海铁联运业务。
近年来,通过开展海铁联运、织密环渤海航线网络等举措,以天津港为核心、以河北港口为两翼的津冀港口群,正努力成为推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支撑。
津冀同心,便捷的不只是港口海运,还有百姓出行。
去年初,津石高速公路天津东段正式通车,标志着天津港与雄安新区便捷的高速通道打通。1.5小时直达雄安新区,为天津打造由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城市快速路构成高效率对外多辐射道路体系添上了精彩一笔。
服务雄安新区发展,需要天津付出什么、调整什么,天津坚决落实、立说立行。
2017年4月,雄安新区揭开面纱之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方,天津召开大会坚决拥护、全力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如今,天津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成效明显,持续深化津雄交通互联、产业互促、生态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天津港雄安服务中心成为雄安新区快速通关、便捷出海绿色通道。
产业协同 众多项目落地
2022年夏天,一场主题为“项目激发新动能、津冀合作谱新篇”的津冀合作项目暨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推荐入冀项目云签约活动举行。
活动中,集中发布了《2022年河北落地津冀合作签约项目清单》,共57个津冀合作项目在河北签约落地,总投资399.78亿元。
签约项目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引领河北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上的关键一招,产业协同既是“当头炮”,也是“晴雨表”。
9年来,天津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除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纳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还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同时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
国内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中科曙光,是国内服务器、存储、大数据一体机等计算设备的重要生产者,其大多数产品均由位于滨海新区的基地制造。
“我们研发中心在北京,生产制造、物流在天津,多个项目在河北落地。”曙光工作人员深感,他们就是京津冀产业协同典型的受益者。
服务协同 便捷普惠民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后,是人与生活的“一体化”。无论是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人才还是养老,这些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步伐加快,真正提升了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几台机器看似普通,“内心”却相当强大。临时身份证明开具、驾驶证查询、不动产登记查询、社保查询打印、智能报税……这些热门服务自助终端都能办理。
“随着北京、河北在天津落户的企业逐渐增加,跨省办事的问题愈发凸显。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我们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便利化。”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工作人员说。
“通武廊”三地紧邻,被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小京津冀”。2017年2月,京津冀三地签署《推进通武廊战略合作发展框架协议》,携手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试验示范区。
多年来,武清区以合作共建、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为方向,与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加快推进产业、交通、环保、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领域的深度协作。
着力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三地率先实现交通“一卡通”。以三地45所各级各类优质学校为基础,共建10个基础教育共同体、5个教育联盟。
作为国家首批首个区域标准化试点,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于去年5月正式开诊,进一步提升了“通武廊”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化、均等化、便利化水平。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冬已尽,春又来,让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兔”飞猛进,奋力奔跑,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加美好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