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开工头一天:干劲和信心,充盈在津城的每一个角落

稿源:津云   编辑:马润荞   2023-01-29 10:13

大年初七,兔年开工头一天。在渤海湾的钻井平台上,工人们干劲高昂地为祖国生产着石油;从天津港启程发往河北定州的氢能源重卡,跑出了京津冀绿色发展的音符;医院里,重症科的护士在为病患尽心尽力每一分钟;而在社区,工作人员给辖区商户送去了新年的祝福和关怀。

不打年盹,鼓足干劲,寒冷还未完全退去,津城的各个角落,人们已经用行动开启了全新的一年,追逐着新的希望……

海上石油人:冻得麻了疼了 继续“战天斗地”

大年初七,渤海湾放晴了,在海洋石油941钻井平台上,钻井队长吴俊逸正带着队员们一起除冰。这个钻井平台,是中海油服钻井事业部塘沽作业公司管理的海上钻井平台,距天津海岸线140海里。

春节期间,当我们在温暖的家里、舒适的酒店里过年时,在和亲朋好友们嗨聚畅饮时,吴俊逸和队友们在渤海湾深处经历了一场一年多来最猛烈的寒潮,下雪、冰雹、大风等恶劣天气轮番登场,队员们在-20℃的严寒中连续作业,维护设备,即时除冰,保障着钻井平台的正常生产。虽然思家心切,可人人斗志高昂。

这几天,也是吴俊逸记忆里一年来最冷的几天。海上湿度大,加上不时地落雪,以及作业用水,平台表面和设备上经常结冰,对安全生产造成隐患。平台组织各班组开展除冰作业,蒸汽管融化,人工作业……各种方法一齐上阵,队员们干得热火朝天。可有时人力在大自然面前总是很渺小,经常是刚除过一遍,后一茬冰又结上了。“没事,接着干!”吴俊逸说。

钻井平台,可以理解为把一艘大船升起在海面以上,虽然有暖和的生活舱室,但大部分钻井作业和设备管理都是在户外,如司钻、副钻、泵工等岗位,需要24小时不间断值守。队员们穿着厚厚的工装,戴着棉帽,“武装”很到位,可还是很快被-20℃的低温给“冻透”了,队员们的手脚经常冻得麻木、疼痛。倒班时,脱下的棉衣像一个直挺挺的“大冰棍”。

低温,不仅对人是个挑战,对设备运行也是个考验。大年初一,排管机因超出常规运行温度出了故障,这是输送钻井油管的关键设备,怎么办?为了不影响生产,平台决定用人工的方式来替代,就这样,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队员们来到了26米高的高空,人工输送油管,持续长达一天。他们就是这样一群可爱的“战斗”在海上的石油人!

吴俊逸,生于1989年的重庆人,在位于天津的中海油服工作已有10年多。这个值班周期,他已经在钻井平台值守了26天,接下来的元宵节他同样要在海上过了。包括平台经理陈冲等人在内近120人的队伍,几乎都是在海上平台过的春节,有队员已经在平台上连续工作了60多天。“公司对我们很关怀,我们海油人,就要克服各种困难,保障生产。”吴俊逸表示。

大年初七,开工头一天,对吴俊逸和队友来说,这一天只是无数个常态化海上作业的寻常一天。海洋石油941平台在2022年钻井进尺累计超54000米,新的一年,他们要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争创更加突出的成绩,为祖国献上更多的石油。

运输人:27辆氢能重卡 开向津外第一站

初七上午,27辆氢能源重型货车在天津港一字排开,启用仪式过后,一辆辆装满进口焦煤的氢能重卡陆续发车,五六个小时后将抵达河北定州旭阳能源有限公司,卸下焦煤,再装上焦炭,返回天津荣程集团,车上的焦炭也会投入到钢铁的冶炼中去。

“这是我们的氢能重卡第一次走出天津,对于我们意义非凡。”42岁的苗建鹏是天津荣程集团荣程智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的市场开发部总经理。作为天津港至河北定州氢能重卡新示范应用场景项目的负责人,初七早晨不到7点,他就到了集团驻天津港办事处,将车辆组织起来,协调装车事宜,再次确认行车路线,一个个环节不容马虎,“我们从去年10月份开始筹备这条线路,就盼着今天发车了……”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委积极推动我市大型工业企业进行绿色清洁运输建设,在帮助企业构筑氢能重卡运输示范应用场景的同时,全力支持天津港打造绿色发展新样板。2021年8月20日,天津荣程集团荣程众和自用氢能源项目落成启动,以“天津港—津南荣程厂区—静海市场端”为主线的天津区域首条闭环氢能运输示范应用场景成功搭建。

为了向河北定州发车的这一刻,苗建鹏和同事们已经忙了3个月。与天津市内的运输不同,天津港到定州单程300公里,为了保证续航,大家提前趟了一遍路线后,改装了氢灌,让氢能重卡可以续航350公里以上。

27辆氢能重卡在天津港货场有序装车,站在一旁的苗建鹏手机接二连三地响起。有两次,给一个人的微信还没回复完,另一个人的电话就顶了进来。苗建鹏笑着告诉记者,为了开工第一天的这场重要启运,他初五就开始忙碌,“我们是钟摆式运输,就是要让车辆重去重回,去的时候拉的是进口焦煤,回来拉的是人家焦化好的焦炭。车辆不放空,就能相应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这个过程中,需要联系的方面就会很多。”

下午3点,一切准备就绪,车辆陆续从天津发车。苗建鹏拿出手机,打开了集团的智慧运输平台,一辆辆已经行驶在路上的氢能重卡变成了坐标点,一点点向着津外的第一站前进。

截至2022年12月底,荣程集团已经相继建成1000公斤/12小时自用加氢站1座,500公斤/12小时加氢撬站2座,累计投入氢能源重型营运货车122辆、累计运输量达176.87万吨、行驶里程206.16万公里、减排二氧化碳1897.7吨。

苗建鹏说,从事运输14年来,他很荣幸见证着柴油货车向氢能货车的转型,“我们天津一直在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相信不远的未来,公路运输零排放一定会实现。”

重症监护科护士长:新的一年 做好每一分钟

早上8点,换上工作服、开完交接例会后,天津市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科的医护人员忙碌的一天开始了。刚刚过完农历新年,病人数量还不多,重症监护科病房里做起大扫除,清理病房、消毒地面,为新一年准备好干净整洁的就医环境。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能回家的病人都会出院回家过年,今年春节,重症监护科里还有4名病情较重、无法回家的病人。春节7天假期,重症监护科护士长陈蕾每天都会来到医院,看望他们。

相对其他科室,重症监护科的工作强度更大,在这里,护士们不但要负责病人的治疗,还要像病人的家属一样,照顾病人的一切生活起居。输液、抽血、给病人洗脸刷牙、翻身、擦洗、灌肠、喂水喂饭、擦汗、洗头、处理大小便……护士几乎一刻不闲,他们守在身边,随时为病人提供一切服务。

平日里,护士们几乎没有请过假,因为一个护士休息了,就要有人接替,护士们为了不让同事加班,哪怕自己生病,家里有事,都会尽量克服。今年春节期间,陈蕾安排部分外地护士回家过年,留在天津的护士值班,4名患者由12名护士轮流照顾,保证患者在春节期间得到好的医疗救治。

春节前,重症监护科病房的墙面上贴上了福字,护士为每个留在医院的病人送去平安果、吉祥物等新年礼物,让病房里增添了节日的喜庆。

“在病房过年很独孤,生了病也很恐惧,但有护士在身边照顾,今年这个春节没有那么孤单。”患者孙大爷说。平日每天的探视只有一次,但春节期间,重症监护科增加了家属探望时间,让病人能多和家人相聚在一起。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护士长陈蕾要求重症监护科医护人员继续做好本职工作。陈蕾说,她已经在重症监护科工作了10多年,理解这个病房对病人的意义,“我们就像消防员、守门员,每天都是战斗状态,一分钟都不能松懈,一旦有丝毫疏忽,都是人命关天。”

社区干部:走访商户 信心更足

开工首日一大早,南开区王顶堤街道天拖西社区居委会书记卢金坤,便带领社区工作人员们一起走访社区物业和商户。

开工大吉,她向大家传递了新年的祝福。春节期间,天拖西社区的很多商户都连市了,让社区的春节过得格外热闹、丰富,“商户们都挺有心气儿的,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客流量又回来了,经营状况越来越好。”卢金坤笑着说道,“原本除了给大家拜年,还想了解一下商户们新一年工作有什么困难的地方,走访发现大家对新的一年信心更足了。”

由于天拖西是新社区,过去一年,物业在疫情防控方面做了很多贡献,卢金坤特意向物业人员表达了感谢,新的一年,也鼓励大家把工作做得更好,对于社区卫生、安保工作,要“更上一层楼”。

新的一年,有着新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也要做出相应的预案和安排。“过往一年,社区的重点工作围绕疫情防控展开,很多工作要求不能聚集。如今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了,社区的工作也逐步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方向。”

天拖西是新社区,社区内的人员彼此熟识度不高,所以卢金坤今年计划通过开展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对社区工作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今年还将重点加强对老年人的服务,对独居老人等重点人群加强排查、走访,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让老年人在社区生活得更加舒心。

“兔年来了,希望大家都能在工作中‘兔’飞猛进!顺顺利利!” 卢金坤祝福道。(津云新闻记者 陈庆璞 鲍燕 劳韵霏 张赫洋)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