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道街道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 齐抓共管 共建共享文明家园

稿源:津滨网   编辑:李若怡   2022-08-25 13:55

津滨网讯(记者 马兰 摄影报道)家住杭州道街道宏达园小区的任宁宁每天晚饭后,都喜欢带着女儿到绿岛公园散步,走进绿意盎然的城市公园,享受最美好的亲子时光,工作了一天的疲惫逐渐消散。“这几年,我们这里环境变化太大了,小区内外卫生整洁,城市绿化随处可见,生活在这里越来越舒服了。”任宁宁说。

一城之美,始于文明。任宁宁感受到的只是文明创建成果的一部分。为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杭州道街道坚持“党建引领 共同缔造”,主动作为,持续发力破解难题,用绣花功夫“绣”出辖区城市新面貌,让文明成为永不褪色的城市符号。

党建引领聚合力 共绘文明“同心圆”

“多亏了有你们,要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8月23日,秀园里小区居民张女士家的下水管突然爆裂。情况紧急,张女士第一时间求助社区居委会。当时正在小区里进行改造施工的中铁十八局四公司工人师傅听说这件事,立即带着工具前往张女士家。

“这个我们专业,顺手就干了,您放心吧!”工人师傅边说边干。像这种“顺手”的事,中铁十八局四公司已经在杭州道街道辖区内干了数不清多少件。

为了破解街道和社区党建工作缺乏有效载体、服务居民资源匮乏等瓶颈问题,杭州道街道持续深化落实“大工委”“大党委”机制,以党建为引领,共同缔造美好家园,汇聚各方力量,共促文明城区创建。中铁十八局四公司就是杭州道街道共建单位之一,他们发挥专业优势,在老旧小区改造、紧急抢险、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杭州道街道与金隅集团、国能公司、塘沽燃气公司、环渤海国际家具、博寿堂、贻成公司等94家共建单位一起构建起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区域化党建共同体,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推动区域共治共享,统筹下好党建引领文明创建“一盘棋”。

聚力攻坚创文明 为民留住“烟火气”

既要保留“烟火气”,又要体现“文明风”,这是深化推进文明创建的一道必答题。

沈阳道菜市场及周边属于杭州道街道较为传统的商圈,老旧小区集中、人口密集、商户众多、道路狭窄等问题增加了该区域的治理难度。“都习惯了来这儿买东西了,但是周围道路窄,人和车一多,就显得有些乱了。”周边居民吕女士说。

为有效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杭州道街道坚持市场规范管理与便民利民相结合,全力整治菜市场周边环境,同时实行常态化管理,既满足居民日常采购需求,又持续打造宜居环境,不让“烟火气”变成“乌烟瘴气”。针对沈阳道菜市场问题,杭州道街道联合相关科室和综合执法大队,坚持精耕细作,加以整改落实。“这下环境好多了,商户们都规规矩矩的,这样的菜市场逛起来才舒心。”一位居民说。

“对于辖区内的所有菜市场,我们会督促定期开展大扫除,生熟食严格分区,保持市场内外整洁;引导商户诚信经营、合法经营;在市场内设立公益广告阵地,让市场经营户和消费者耳濡目染,做文明市民。街道还联合相关职能单位对周边交通秩序和摊贩进行整治,让市民群众的‘菜篮子’拎得更加放心舒心。”杭州道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栾峰介绍说。

以常态促长效 让“文明”成为高频词

“咱们不是签订‘门前三包’协议了吗?自己家门口的秩序要保持好,门口干净卫生,顾客更愿意来光顾。”这是杭州道街综合执法大队每日的例行巡查,从清晨到日暮,执法队员坚持以“巡查”为抓手、以“循环”为方法,把长效机制贯穿文明创建全过程,实现以常态促长效的良性循环。

除执法人员外,街道还组建社区、物业和社工、网格员、楼门长等多元多维的巡查队伍,构建纵横协同的工作体系。巡查力量的相互补充,进一步推进了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规范化常态化。

8月20日,在治国里社区,定期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如约而至,来自辖区的党员和志愿者们穿上红马甲,带上清洁工具,深入各小区和楼门,捡拾垃圾、摆放车辆、发放宣传材料,大家都相当熟练。“我一直定期参与,大家一起干,成效很显著。可能是因为自己去清整了环境,所以现在进行日常环境维护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名志愿者说。

在杭州道街道,6000多名志愿者形成强大合力,街道建立的长效机制激发了志愿者的参与热情,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

“在辖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交通路口等明显位置,我们定期增补、更换各类文明创建宣传展牌、公益广告。同时,还利用电子屏每日滚动播放相关的公益广告,向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和文明创建工作明白纸等。”栾峰说。杭州道街道全方位高密度多阵营的文明宣传,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此外,有范儿又有型的文明景观如同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在传播文明理念的同时更提升了城市品位。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200003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