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邮递员”牵手超级工程

稿源:津滨网   编辑:邵华   2022-06-06 17:41

津滨网讯(记者 张广艳 陈西艳 通讯员 陈振强)记者从总部位于滨海新区的中交一航局获悉,近日随着E18管节成功安放,深中通道沉管建设长度达3800米,突破总长的四分之三。这一节节航母般大小的沉管在海底“安家落户”,背后离不开一位特殊的“深海邮递员”——“一航津安1”。

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四位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通道集群工程,也是当今世界建设条件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的工程之一,尤其是沉管隧道施工面临50公里超长距离浮运、穿越中国最繁忙航道、深水深槽强回淤等难点特点,每个环节都不容出错。

为建好这一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中交一航局历时3年,自主研发出世界首艘自航式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一航津安1”。该船采用独特的双体船型设计,无母型船参考,光甲板面积就相当于两座标准足球场。它的问世,标志着海底沉管隧道施工正式进入智能化时代。

“一航津安1”正式投用前,建设团队按照惯例进行试航。但过程中他们发现,现有的测控系统主要涵盖了浮运和安装两个核心环节,对一体船进出坞、系泊等关键工序不够完善,给一体船作业埋下了坞门碰撞、船舶搁浅等风险。因此,开发出一款功能更强大,让各个施工环节测控无缝对接的系统成了他们的头等大事。

一年的时间里,建设团队对沉管隧道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进行细致研究,初步把原有的浮运、安装相对独立的测控模式,优化为全过程测控模式,覆盖每一个环节。但在海上动态环境下测试时,又出现了新问题:由于计算偏差较大,且系统长时间运行,稳定性受到干扰。为适应海上动态环境,测量团队每天背着几十公斤重的测量设备,顶着火辣辣的烈日,进行各种调试、分析,最终开发出严格的“三维数学计算模型”,成功解决了系统精度问题。

不仅如此,建设团队在自主研发的新型测控软件上,首次引入北斗系统,打破以往严重依赖GPS的被动局面。经过比对,两者精度相当,但北斗稳定性更有保证,且成本只有GPS的四分之一。“使用新的测控系统后,就像是给一体船安装了行车记录仪,船及航道周边环境信息一目了然。”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副总工程师宁进进说。

目前,在“一航津安1”的助力下,深中通道创造了“一月一节”的外海施工新纪录。同时,相比传统方案,使用一体船浮运安装,仅单个管节就可节约燃油80吨以上,减少废气排放约100万立方米,拖带耗时减少20个小时以上,大大缩短了沉管浮运和航道封航时间,并圆满解决了深中通道建设面临的沉管长距离运输的安全风险,减少了沉管拖航航道疏浚挖泥量超千万立方米,取得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图片由中交一航局提供)

相关链接:2020年6月1日,我国自主研发投资的世界首艘自航式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一航津安1”顺利出坞。该船集沉管浮运、定位、沉放和安装等功能于一体,是目前世界上安装能力最大、沉放精度最高、施工作业最高效、性能最先进的海底沉管隧道施工专用船舶,圆满解决了深中通道建设面临的沉管长距离运输带来的安全风险和航道疏浚等难题。该船的设计建造,进一步推动和巩固了我国在世界沉管隧道施工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200003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