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天津日报 编辑:李若怡 2022-02-13 21:25
“启动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一心为民的炙热情怀,不仅跃动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字里行间,也萦绕在两会代表委员的心头。
“瞄准‘急难愁盼’,才能把实事办进群众的心坎里。为了解决部分楼栋设施陈旧老化、下水道堵塞等问题,我们挨家挨户上门与群众商量解决方案,及时为居民排忧解难。”市人大代表,河西区马场街德才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赵婷说。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让百姓从生活的点滴细节中感受到温暖,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应有之义。
民生小事里藏着大文章。“柴米油盐”,连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把千家万户的“千头万绪”事情抓实抓细,百姓的幸福感一点一滴积累,党员干部与群众的鱼水之情也会愈发深厚。
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今年我们又新建了500亩暖棚,准备引进新的农产品,再扩大一下种植范围。我们还聘请了多名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村民搞生产。这样一来,我们村的产业发展更有底气,农民收益也会更有保障。”谈及乡村振兴,市人大代表、北辰区双街村党委书记刘春东说。持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提升乡村治理的“温度”,就能实实在在做到乡村振兴为了人民、乡村振兴依靠人民、乡村振兴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织密多层次社会保障网,办好高质量教育,强化医疗卫生供给,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出行环境……《政府工作报告》中滚烫的民生热词,承载着信心与期待。“从我们既往的舆情调查和社会调研来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各项惠民举措落实落地就有了强大的动力源泉;从群众的新期待中找准问题把准脉,做好民生工作就握住了‘金钥匙’。”市政协委员、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首席专家王来华说。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解决好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就能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人民”二字重若千钧。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这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使命。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改善民生作为硬核任务,顺应民心期盼、办好民生实事,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不断变为现实。(记者 朱绍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