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高质量发展的“滨城答卷” | 不负深情厚望 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滨海答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滨海新区三周年综述

稿源:津滨网   编辑:刘洁珊   2022-01-17 08:48

历史的印记刻下三道年轮。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滨海新区视察,提出重要要求,寄托殷切期望。

谆谆嘱托言犹在耳,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那些催人奋进的殷殷期盼与希望,全部汇聚成滨海新区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奋进追梦的前行力量。三年来,滨海新区全面践行、一体贯彻新发展理念,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显担当、展作为;三年来,滨海新区砥砺前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好政策好环境令优质资源要素集聚;三年来,滨海新区主动对接,医疗、教育、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合作深化,民生福祉越来越多……

在奋斗中奔跑,在奔跑中成就,滨海新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书写着“十四五”新答卷。

牢记嘱托肩负使命 

服务京津冀 拱卫首都安全

“现场各队站的人员,马上开始冬奥物资作业,各相关人员请到位,重点做好组织,确保接卸安全……”1月11日上午,随着天津港集装箱码头公司操作营销部值班经理张欢一声令下,靠泊在码头的“海丰联发”轮准时开始卸船作业。不到两分钟,装载着冬奥会物资的40尺集装箱顺利吊装下船,平稳装在集卡上直接驶离码头。

几天前突如其来的“奥密克戎”袭击津门,但这并没有打乱天津港的接卸节奏。他们在立即开展员工核酸筛查、严格港口各项防疫措施的同时,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人员活动和公路疏港一度受限的不利影响,始终保持港口生产作业正常运转,以实际行动筑牢首都疫情防控“护城河”。

天津港集团副总裁刘庆顺表示,作为北京冬奥组委明确的赛事物资海运货物进境推荐口岸,天津港在冬奥会物流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海上门户枢纽作用。这里严格按照北京冬奥组委的有关要求,建立了物资运输保障机制,有针对性地为冬奥会物资制定专项接卸服务保障方案,优先保障冬奥会物资船舶作业效率,实现北京冬奥会物资运输无缝衔接。

“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年前视察天津港时的殷切希望。

诚如总书记所期盼的那样,三年来,滨海新区主动服务重大国家战略,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受全球物流链产业链流通受阻、需求低迷等诸多因素冲击,世界主要港口普遍受到严重影响。而作为京津冀和“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天津港却逆势增长,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实现高起步。2021年,天津港年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标准箱,实现历史性跨越。这是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港重要指示精神,深度服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推进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好环境好平台 

集聚优质资源 创新梦想迸发闪耀

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好环境、好平台,是集聚资源要素的重要支撑和依托。“让有创新梦想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有信心又有激情地投入到创新事业中”,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展示中心视察时的殷切嘱托。三年来,滨海新区在创造良好氛围,搭建优势载体平台,营造优质营商环境上下足了功夫。新区以各开发区为主战场,细化挖掘载体资源,形成了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南港石化产业基地、航空物流基地、临港新片区、海港片区、华苑科技园、海洋高新区、东疆保税港区、生态城中新合作区等为主体的9个承接载体,引导北京项目向各载体集聚。围绕创业者的需求去改变园区生态,是所有在这里拼搏的人们最直观的感受。

“有问题先反映给理事会”“大家共谋共商共同发展”……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滨海新区在全国首创构建以企业为主角的主题园区共同缔造理事会共治模式,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企业生动实践。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是新区第一个组建共同缔造理事会的主题园区,企业是理事长唱主角、提需求,园区办公室作为成员,倾听意见,跑腿落实,让为企服务更加精准,真正实现了“企业吹哨,服务马上到”。在理事会成立的近一年时间中,这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深度融合,创新氛围更浓、营商环境更优,员工生活更便利。

据统计,2021年,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共新增项目1093个,三年年均增长47%,累计注册企业超3000家。园区企业威努特获评2021年中国新基建创新力量TOP100强,完成3亿元D轮战略融资;数字医疗项目中智科技自主研发的“中智社区健康屋”项目在滨海新区应用推广;科芯智慧农业项目入选农业农村部优秀案例;孵化的中科蓝海测试公司获批天津市级科普基地;海外人才创业项目华晟未来、生强科技入围全国博士后双创大赛总决赛等。

“要做好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做大做强了,我们才能够扎扎实实、名副其实攀登世界高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都有这样一份责任。”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年前在视察滨海新区时强调的。

实体经济是大国的根基,经济不能脱实向虚。滨海新区最大的优势是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产业优势,要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作为,关键在于立足优势、放大优势、做强优势,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世界一流产业创新中心,不断提升产业层级,全力推动产业重构。

三年来,滨海新区坚持实体经济发展方向,在推进转型升级中构建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1+3+4”现代产业体系。目前新区已集聚52家百亿级企业,建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8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和机械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021年,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2%和15.8%;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京津冀特色“细胞谷”建设规划启动实施,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揭牌……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建设,呈现出高端化、集聚化态势,有效推动了滨海新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滨海新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迈进。

人才是区域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动力。三年来滨海新区做优产业、人才融合发展“生态圈”,聚焦“1+3+4”现代产业体系主导产业,相继成立了17个产业(人才)联盟,对信创、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12条产业链实现全覆盖。通过联盟打造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的优质生态,当好人才“五星管家”,精准引才、合力聚才、用心安才,建设人才枢纽。

滨海新区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滨海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按照党中央要求和市区委部署,致力于打造京津冀配套完善的“产业区”、高效便捷的“出海口”、宜居宜游的“后花园”、能源物资的“供应地”,最重要的是保障首都粮油等物资安全,天然气等能源安全,港口、海洋、网络等环境安全的“护城河”。2021年,滨海新区启动“美丽滨城建设攻坚行动”,实施“五大战略”、“四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仅2021年,滨海新区就引进北京项目1095个,协议投资额2821.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分别超过9.5%和12.9%,超过2018年两倍多,三年累计引进北京项目超过2700个,协议投资额超过8000亿元,新区高质量发展步伐持续加快。

共建共享

“滨城”百姓尽享民生福祉

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人民满意。幸福“滨城”,要具有鲜明的民生底色。三年来,滨海新区不断与京冀加强社会事业合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稳步开展。一项项举措,一次次合作背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是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环境生态方面,新区积极对接天津市周边区域、河北省相关地市和北京市,共同开展区域环境保护联防联治工作,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区域的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医疗卫生方面,京津冀异地就医普通门(急)诊直接结算和京冀执业医师在新区多机构备案等医疗资源共享服务加速推进;教育方面,新区积极引进首都高校资源,中国核工业大学建设加快推进,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共建临港实验小学、与北师大附中共建十二年制学校,与北京朝阳教育学院合作骨干教师培养、与人大管理培训中心开展教师管理队伍联合培养;人才服务方面,新区实现了三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高端外国人才办理来华就业手续和审查结果互认……优环境、惠民生,一项项民生福祉让百姓尽享“滨城”新生活。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滨海新区将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接续奋斗、阔步向前,谱写出高质量发展的华彩篇章!(记者 赵贤钰 )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