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滨海之“最” | 大沽船坞——中国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厂

稿源:津滨网   编辑:李若怡   2021-06-02 12:02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河海交汇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灿烂的滨海文化。本系列专题将带您探幽史林,我们将从历史的长河与现代的产业发展过程中认真梳理,遴选在全市、全国乃至世界各领域中都值得自豪的滨海之“最”,深度探秘滨海新区各时期、各领域的典型范例,将散落在滨城各处的历史文化“珍珠”串成一条璀璨夺目的“项链”。

它是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厂

和重要的军火生产基地

是中国北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不仅是中华民族

抗击外侮、保家卫国的历史见证

更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的缩影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位于滨海新区海河南岸大沽坞路27号,与大沽口炮台相距仅1.5公里,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是中国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厂和重要的军火生产基地,培养了北方第一代修造船工人。

大沽船坞是为抵御外侮、加强海防,及时为北洋水师修造舰船而建。在震惊中外的甲午海战期间,它在承修损坏的部分船舰的同时,继续赶制军火,与北洋水师爱国将士一起,为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是继福建马尾船政、上海江南船坞后我国第三所近代造船厂,是中国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厂和重要的军火生产基地,是中国北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培养了北方第一代修造船工人。北洋水师大沽船坞旧址不仅是中华民族抗击外侮、保家卫国的历史见证,而且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的缩影。

1622188322566090968.png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摄于1931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采纳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开展了为富国强兵而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兴办中国军工企业,以期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光绪六年,李鸿章派天津海关税务司在大沽海神庙附近购民地110亩作为船坞基址,命名“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又称“海神庙船坞”。相继建起甲、乙、丙、丁、戊、己六座船坞,轮机车间、马力房、抽水房、木工厂、码头、起重架、绘图楼及各办公房。光绪十一年(1885年)9月,海军衙门成立。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四艘炮舰巡视海防,来坞避冻修理。此时的大沽船坞已达到同时装配和修理六艘船舶的能力。光绪十六年(1890年)后,大沽船坞除修、造舰船外,开始生产军火。

1622188370799000301.jpg

“甲”字坞(旧照)

1622188391235071659.jpg

轮机厂房(旧照)

进入民国时期,大沽船坞几经更名、扩充,抗战期间大沽造船所被日军侵占,添筑木工厂房一座,添装电滚、车床各两部。建造大型拖轮托华丸、旋洋丸,为东亚公司、兴中公司、华北盐业公司修理河源、河达、河清等船只并建造了一批驳船。

1949年1月,大沽船坞回到人民手中。1954年8月,为适应国民经济和水运事业的发展,便于集中生产指挥,大沽船坞划归新河船厂,取消大沽坞的建制。1995年其遗址被定为塘沽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定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22188422970088796.jpg

“甲”字坞使用中

如今,大沽船坞甲坞原有的坞壁木桩已改为混凝土,坞门由原来的双扇木质挤压式对口坞门改造成钢质浮箱式坞门至今保存完好,乙、丙、丁、戊、己五座船坞掩埋。

轮机车间是旧址所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原厂房建筑。上世纪70年代,轮机车间停用,遗存至今。砖木结构,溜肩形高封山墙,屋顶呈双脊形,铺灰色泥质瓦。建筑开间19.77米,进深14间,长55.26米。由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部分墙体倒塌,更换为红砖,现在建筑内墙壁还保留有原来的青砖。

轮机厂房修缮中(摄于2020年10月)

轮机厂房修缮将完成(摄于2021年5月)

2020年10月,有着整整140年历史的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正式开启修缮工程。一期工程主要对轮机厂房木结构、屋顶、门窗、地面、墙体等部分进行修复,改善视觉效果,发扬其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从而更具实用性,为下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发稿前,记者从滨海新区文物保护所了解到,2021年6月,修缮一期工程即将完成。(记者 果琳 视频制作 张鹏 美编 张璠)

小编诚挚的邀请您

深入了解大沽船坞遗址的前世今生

并亲自前往大沽船坞遗址纪念馆

感受这座百年船厂的历史传奇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