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滨海之“最” | 久大精盐公司——中国最早的民族精盐企业

稿源:津滨网   编辑:邵华   2021-05-13 13:31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河海交汇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灿烂的滨海文化。本系列专题将带您探幽史林,我们将从历史的长河与现代的产业发展过程中认真梳理,遴选在全市、全国乃至世界各领域中都值得自豪的滨海之“最”,深度探秘滨海新区各时期、各领域的典型范例,将散落在滨城各处的历史文化“珍珠”串成一条璀璨夺目的“项链”。

中国旧时一直用土法制造食盐

直至久大精盐公司的创立

生产出中国本土制造的第一批精盐

这才结束了国人食用粗盐的历史

同时它也是中国第一座自有的精盐厂


1953年12月,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志谈到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有四个人不能忘记,其中一位就是范旭东。他是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111

范旭东

中国旧时所用食盐为土法制造,掺有泥土及杂质,直至鸦片战争开埠后,外国人不习惯食用中国所产土盐,将精盐引入中国。由于中国没有相应精盐生产技术,市场一直为外国人把持,为了挽回利权,中国的有志之士,一直尝试建立中国自有的精盐厂。

久大东厂

久大精盐厂包装室

1913年秋,从日本留学归来的范旭东只身来到渤海盐都——塘沽考察,面对荒凉的渔村和海滩,他以一个化学家的眼光和实业家的魄力,独具慧眼地发现了塘沽丰富的盐业资源和便利交通条件,认定这里是发展民族化工事业的宝地。他募得资金买下通州盐商开设的熬盐小作坊,开始筹建精盐公司。他与当时盐务署顾问、“盐政杂志”主编景韬白商议,在其兄范源廉(时任教育总长)和师友梁启超等人的支持下,于1914年 7 月 20 日申请立案,同年 9 月 22 日获准并在塘沽设立“久大精盐厂”。1916年4月,该厂生产出由中国人制造的、让普通国人都吃得起的精盐。产品色白、粒细、纯度高,结束了国人吃粗糙、劣质食盐的历史。经过多次扩建,久大精盐厂分为西厂和东厂两个厂区,所产精盐,由范旭东亲笔设计五角形商标——“海王星”,象征着为广大人民造福。

久大精盐公司获得的国货证明书

久大精盐厂的成功,不仅结束了中国人民食用粗盐的历史,而且积累了资金和办厂经验,为此后永利碱厂的创办奠定了基础。

“抗战”全面爆发后,范旭东拒绝与日本人合作,西迁至四川自流井张家坝,1938年9月18日久大模范食盐厂投产开工,为川盐支援抗战的“增产赶运”作出了贡献,建国后不断壮大,现已发展为久大盐业(集团)公司。抗战结束后,久大、永利的人员回到塘沽收复两厂。1953年7月1日,久大盐业公司宣布公私合营。1955年1月1日,永利和久大实行合并,组成“公私合营永利久大化学工业公司”,随之“永、久”两厂合并为“公私合营永利久大化学工业公司永久沽厂”,后更名为天津碱厂。名称几经变更,如今发展为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并从最初单一的盐化工实现向海洋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港化一体化相结合的现代化工的延伸与转变。(记者 陈西艳 报道 图片由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美编 张璠 )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