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美国外交还经得起“最差国务卿”折腾吗?

稿源:海外网   编辑:王景磊   2020-11-13 20:44

摘要:这样一位将“撒谎、欺骗、偷盗”的政治信条灌入美国外交之中的政客,最终让美国外交成了国际社会的笑话。

内文图.jpg

11月10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里根研究所发表讲话。(图片来源:法新社)

在美国国务院近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宣布美副国务卿克拉奇将率美方代表团在11月20日与台湾举行“经济繁荣伙伴关系对话”。同一天,蓬佩奥在里根研究所发表演讲,用“迄今为止最强硬的语言”攻击中国政府。今日俄罗斯网站认为,蓬佩奥的言论“试图重塑美中关系并确立一场其继任者难以消除的新冷战。”在本届美国政府任期仅剩两个多月之际,作为美国外交最高负责人的蓬佩奥仍在疯狂演出,无疑是在已经被折腾得伤痕累累的美国外交之上,又狠狠地拉上了几刀。

自2018年就任国务卿以来,特别是进入大选季之后,对华强硬已成为蓬佩奥的“职业标签”。过去这10个多月里,蓬佩奥几乎每天都在用“莫须有”罪名指责中国,以至于中国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一度成了“专门的蓬佩奥先生谣言辟谣的场所”。在美国大选举行之前,蓬佩奥又一次打破美国外交惯例,出访南亚和东南亚多国,沿途不断兜售反华主张。

除了对华强硬之外,蓬佩奥也不忘对他国事务指手画脚。连日来,蓬佩奥对亚洲、非洲和欧洲多国选举大放厥词:11月10日,蓬佩奥在推特上表示,美国对缅甸选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感到担忧,在缅甸人民寻求行使自身权利的时候,美国与缅甸人民站在一起;11月6日,蓬佩奥呼吁白俄罗斯当局停止对和平示威者的暴力,他表示,白俄罗斯人有权通过自由和公正的选举来决定自己的道路。极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大选如今的走势却像极了长期被美国批评的“不民主国家”:一位总统候选人在上千万选票尚未统计之时就宣布自己获胜;党派支持者在重要“战场州”持枪围攻计票中心;自投票日当晚起,多个大城市爆发骚乱,国民警卫队乃至军队出动维持秩序;选举之前许多城市的店铺纷纷用木板将门窗封死,以防有人趁火打劫……然而蓬佩奥对此却保持了沉默。如此“双标”遭到了他前任的嘲讽:前国务卿希拉里对蓬佩奥称美国高度关注坦桑尼亚“选举异常”的推文直接评论道:“比讽刺还讽刺”。

实际上,蓬佩奥看似疯狂表演的背后,满满都是捞取个人政治资本的算计。蓬佩奥不可能不清楚,他作为国务卿在美国政坛上表演的时间已经所剩不多,他迫切想捞取更多“政治资本”以谋取更大政治利益。早在2019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就曾披露,蓬佩奥曾一度考虑在2020年辞去国务卿一职,并角逐堪萨斯州参议员的职位,为自己在政坛上更进一步累积政治资本。可以说,美国外交工作和国务卿的岗位,不过是其实现个人政治野心的“垫脚石”,他的目光可能早已瞄准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

不过,蓬佩奥本人的政治形象早已不堪。据美国新闻网站Politico报道,目前蓬佩奥正面临多项调查:美国特别检察官办公室正在就他在共和党全国大会发表视频讲话的行为是否违反联邦法律进行调查;民主党议员正在调查蓬佩奥今年早些时候策划解雇国务院监察长史蒂夫·利尼克的原因;国务院监察长办公室则在调查他的夫人苏珊·蓬佩奥在国务院行为是否不当。Politico称,相关调查并不会因为蓬佩奥是否卸任国务卿一职受到影响,这意味着,即使在明年1月20日蓬佩奥离开美国国务院,这些调查都将成为悬在他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可以想见,在这样一位国务卿领导下,美国外交又能取得怎样的成果。11月12日,蓬佩奥将展开对欧洲和高加索多国的访问,然而多个目的地国的领导人最近几天都纷纷向拜登发去了贺电,CNN认为蓬佩奥可能会面临极其尴尬的会谈;蓬佩奥近日表示已有近50个国家和170家电信公司加入了美国领导、而主要由他张罗的“清洁网络”,但实际上,在清除中国企业设备这个问题上,即使是美国的传统盟友英国也并没有对其唯命是从——英国政府敲定的禁用中国设备最后时限是2027年,看似下了“禁令”实则留下了操作空间;蓬佩奥上个月底的亚洲之行也成为一场“冷遇之旅”,尽管他如“复读机”一般散播反华言论,但却收效甚微,斯里兰卡政府官员甚至在他还没抵达之前,就公开表示不会成为美国反华的“马前卒”。

从这个角度而言,蓬佩奥近期令外交人士跌破眼镜的言论,又给他“美国历史上最差国务卿”的履历表上再添上了重重一笔。这样一位把外交当炮弹、把国务院当中情局的政治人物,这样一位将“撒谎、欺骗、偷盗”的政治信条灌入美国外交之中的政客,最终让美国外交成了国际社会的笑话。(聂舒翼)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