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大洋网 编辑:王景磊 2020-01-14 16:19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口堪称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蕴藏着中国繁荣发展的密码。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创造流动机会、畅通流动渠道、扩展发展空间、兜牢社会底线作出总的设计和安排,为流动人口大国面向未来的新发展破解密码、精心谋划。
《意见》首次构建了我国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的政策体系框架,把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为新一年开启新的征程集聚起强劲动力。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后,以深化改革来破除发展的制度障碍,是中国赢得未来、赢得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中,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关键一环,决定着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的路径、空间和活跃程度,事关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中国不断推进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和户籍等制度深层次变革,从多维度、多层面为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从逐步放开农民进城到公平对待流动人口、再到全面推进市民化,我国城乡流动渠道更通畅,区域流动更自由,劳动者职业流动更顺利。尤其在近年,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到施行《居住证暂行条例》,再到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城市落户方案》,随着农民工、大学生、创业者北上南下、东奔西走的脚步,中国腾飞、中国发展的愿景不断清晰起来。
中国流动起来,要搭建起横向的桥梁、纵向的阶梯。狭窄而拥塞的流动渠道会引发社会的停滞,多元而畅通的渠道则会带来社会的进步。《意见》聚焦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户籍、单位等关键问题,以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牵引区域流动,以用人制度改革促进单位流动,以档案服务改革畅通职业转换,解除人力迁徙、职业上升中的焦虑,让人的要素跨区域、跨产业、跨单位动起来、活起来。
中国流动起来,要打破体制机制上的各种“玻璃门”“旋转门”。社会的公平往往与社会性流动的通畅相伴相生。创造流动性,便意味着创造公平和公正。要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使大中小城市联动起来,打破公共服务中的各种隐形障碍,以普惠政策为社会性流动奠定公平的基石。
中国流动起来,要最广泛地调动起人口流动的活力。在旧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今天,抓住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牛鼻子”,一方面要激发创新创业者、高技能劳动者、职业农民等新兴职业群体的活力;另一方面要从兜底保障入手,破除社会流动弱化、固化的障碍,夯实社会流动性的基础。
人口的流向其实是经济社会活力的“风向标”。中国流动起来,归根结底要强起来。而俗话说的人往高处走,某种程度上是人随产业走、人随发展走。人口的流动为中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中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反过来为人口的流动带来了机遇。因此,要抓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一调节流动性的“总开关”,实现人口红利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跃迁。
(广州日报评论员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