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论语》,印刷精美,轻轻翻开书页,还飘出淡淡的墨香。书中的翻译也很精确,故事背景补充得十分生动、完整。它常常将我拉入知识的海洋中,令我无法自拔。这本《论语》被我毫不犹豫地买下,珍藏至今。 如今,我依旧经常来到这家书店读书。新装修的书店面积减少,却变得更加精致。纯白色书架排列其中,略有几分淡雅,日暮时分,夕阳让那几抹白色散发出光彩。
我在新华书店购买的第一套书,是四册的《十万个为什么》,定价28元。这个数字至今在我的脑海中清晰如昨,那时是笔“巨款”。彼时,父亲刚下岗,做点小生意,在南市服装街租了一个露天摊位,专卖旅游鞋。暑假里,父亲把我放在亲戚家照看,就匆匆出摊去。我被亲戚家书架上的大百科全书“种草”。傍晚,父亲收摊来接我,我迫不及待地表达了对这套书的渴望。
又回到了那喧嚣的街道上,我的心却变得宁静了。 回到家后,泡上一杯茶,我打开书,浓郁的茶香与书香弥漫在房间内,清清幽幽,沁人心脾。此后,我每当空闲时,便会来到新华书店,挑一本书,在角落里找到心中的宁静…… (作者系塘沽五中学生
陈乐姮●青春秘史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的知识、书中的奇特想象、书中传授给后人的道理与梨花的香气,一同弥漫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花香和书本,也正如花朵陪伴着春天般默默传递给我温暖。 儿时,我缓步走在解放路上,目光被眼前如白雪般的一树梨花所吸引。梨树旁是“新华书店”几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熠熠生辉。书店门口拥着水泄不通的人群,我心生好奇,随人群一同挤入书店,准备一探究竟。
“红楼”悲凉的结局里,久久不能释怀。这一次,我真实地沉浸在行行文字之中,我与新华书店的情结也永远没有尽头。 书店蕴心志,字句泛书香。在新华书店的每个故事都值得期待。 (作者为塘沽第十四中学学生
陈焕然●青春秘史 秋天的一个傍晚,我骑着单车沿海河而行,望夕阳在西方的天际缓缓下沉,映得高楼间一片金黄。顺着落叶的红黄“地毯”,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少年记忆中的新华书店映入眼帘。她在金黄阳光下是埋藏的宝藏,令人忘却烦恼。秋风吹得草丛沙沙作响,我回到了几年前的盛夏,在新华书店的窗边,感受着科幻读物给予我的震撼。 暑假的晌午,我同玩伴河边漫步。突降阵雨,我们偶然躲进木屋中,猛然发现这是个书店。
张燕峰●青春秘史 高考之后,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里,有很多同学选择打暑期工。我也跃跃欲试,心想,打工挣来的钱可以买几条漂亮的花裙子,在大学校园一定鹤立鸡群,那该多美。想到这里,我忍不住笑出了声,似乎我已摇身一变成了一个骄傲的公主,羡慕的目光会从四面八方向我投过来。 于是,我走上街头,连着问了几家餐馆和店铺都遭拒绝。我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满怀信心地继续向前走去。
让我释放了怨气、舒缓了压力,还会让我豁然开朗,打开内心的格局。 我与新华书店的故事,缘于初见,情长于陪伴。
我每次去书店都要在那书旁徘徊很久。有一天,是一个女店员值班。她约莫 20 多岁,一头乌黑的秀发异常夺目。我匆忙走过收银台,不敢看她,装作挑选其他书的样子。见她低头整理账目,我便慌张地抽出那本书看了起来。我每次都会夹一个纸条做记号,结果每次都发现我的小纸条还在。可能这么长时间只有我一直在关注着我的“老朋友”吧!
什么样的科技书呢?还懵懂的我一门心思认定一定是要和农业有关的,我家反正是没有。当时还没有网购,就算是有网购第二天交也来不及,下午正好放学早,我决定出去买一本。 我飘飘无所倚,不过幽幽一身影,放学后在学校周边盲目地转了一圈,毫无收获,整个人无所适从。经常买漫画的报刊亭自然是没有,卖我最讨厌的教辅书和我最喜欢的动画贴纸的小书店也没有,还能去哪儿?我最终只想到了新华书店,那儿大,在当时的我看来什么书都有。
一起看书,因为都不想错过里面的插图。我记得书中的一个细节很滑稽,主人公小山山把半个西瓜皮扣在头上当帽子,这个画面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之后,我们买书目标的实现就可复制了。记得集资买回的第二本书是《松花村来的小姑娘》,里面有一段是小姑娘把松鼠带进了课堂,引出许多故事。那本书是1角2分。 我到现在都很佩服妹妹的智慧:大家凑钱!多聪明的办法啊,这样要不了三两个月我们就能买上一本书。
书店,是爱书人的精神圣地,如同朝圣者心中的耶路撒冷。 三十年前,天津和平路新华书店是我常光顾的地方。那是一座古朴的二层小楼,夏日里,爬山虎覆盖着外墙,带来一片葱郁。走进书店,墨香四溢,或浓或淡,让人沉醉。翻开书页,书香淡雅,扑鼻而来,仿佛是与我嬉戏的精灵。午后的阳光斑驳洒落,温暖而宁静。在这里,我遇见了三毛、毕淑敏、迟子建,也读到了《羊脂球》《海底两万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八零后的我们这一代,记忆中的儿时时光,尽是些街坊邻居、同学伙伴相互串门儿、忘情嬉戏的细节。那时候,玩具也零星地有,但是更多的游戏内容,还是班里同学或同个家属院的小伙伴,三五成群地跑跳打闹,或围坐闲聊。高端一点的,就非骑个自行车去书店莫属了。
冯雅滨·青春秘史 在北方一些地区,逛也被称为浪,比如浪公园、浪超市、去市里浪一浪,逛书店也被称为浪书店。逛和浪,其实是一个意思,但我觉得逛是溜达、随便转转,浪似乎还有享受的意思。 我小时候,就喜欢浪书店。我家附近有一个规模很大的新华书店,我爸是军人,每次他回来休假,总喜欢带我去浪书店。 那时的书店,都是闭架售书,书都摆在柜台里和书架上,需要哪本,营业员就拿出来给读者,非常不方便。
郑万友·家事如天 认识我的人,偶尔就拿我的婚姻打趣:你们听听、听听,人家郑老师的读书经历多么浪漫和有趣呀!买书读书,顺便就搞成了对象,真有几把刷子啊!每每这时,我要么抿嘴一笑,要么解释读书的确让我受益匪浅。 同事、朋友和亲戚说我读书成就了婚姻,这是事实。
蔚新敏·青春秘史 那年我跟大水缸一般高,上三年级,“六一”的头两天,我爸接了个做案板架的活。 我爸是国企职工,业余做木匠活,通常是吃过晚饭,200瓦的灯泡架上,他干活,我打下手,递斧子、凿子、锯子、墨斗、尺子,拽线,熬胶,扶木板……只要他干活,我就不能闲着,我就是钻老鼠洞他也得把我掏出来。用我爸的话说,这叫“熏”,假以时日,我成了木匠,也算门里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