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发布37项“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

稿源:天津日报   编辑:高志翔   2025-03-29 11:31

3月28日上午,京津冀三地政府联合举办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京津冀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论坛。此次论坛以“协同创新,共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围绕展望与部署、前沿与国际、链接与推介等内容,搭建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多方交流平台,链接前沿技术、国际资源,推动政策协同、资源共享、平台共建。科技部相关司局、京津冀联合办和三地科技部门、相关政府机构、科技园区、创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代表,以及来自瑞士、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家的外籍嘉宾,共计200余人参会。

最新成果、需求清单“首发首秀”

“首发首秀”一直是中关村论坛年会最“吸睛”的关键词。此次论坛发布了一批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最新成果和需求清单。

多年来,天津发挥深厚工业底蕴优势,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梯度培育智能工厂,加快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

论坛上,我市围绕装备制造、原材料、消费品、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发布了37项“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包括联想创新科技、海洋石油工程公司、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施耐德万高电气设备公司、丹佛斯、天士力医药集团等13家企业的生产智能排产、自研AI(人工智能)智擎安防系统、能耗数据监测、精密加工智能体应用等场景,覆盖工艺设计、产品研发、设备管理、质量管控等环节,为行业发展提供场景牵引。

中关村发展集团持续深化“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战略定位,发布了《中关村京津冀集成服务体系》和《数智引擎·京津冀典型园区洞察平台》,推动“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的打造,共育京津冀新质生产力。河北省发布了现代化钢铁、绿色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数字产业等八大重点领域创新应用场景的百项需求清单。

在主题推介环节,天津天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雪颖围绕天开高教科创园的推介,迎来阵阵掌声。

“两年前的今天,《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规划方案》正式发布。两年来,园区不断发展,‘一核两翼多点’布局逐渐成型,目前,新注册科技型企业超过3200家,科创氛围日益浓厚。”他说。

天开高教科创园致力于构建大学与城市之间相互滋养、双向赋能、相辅相成的良好发展局面。截至今年3月,天开高教科创园入驻企业1656家,包括355家北京企业,有47家是清华、北大和中科院孵化转化企业,园区投融资规模达到21.37亿元。同时,园区还聚集了179家金融机构和174家科技服务机构。

“天开高教科创园致力于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科创园区,计划推动10家企业上市、落地投融资100亿元、实现1000亿元产值贡献、吸引1万名高层次人才就业,未来,成为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京津冀全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策源地的新支点,以及全国区域科创版图中的新地标。”张雪颖发出邀请,“天开已开,未来已来。天开高教科创园诚挚欢迎各界人士前来投资创业、合作交流。”

推动京津冀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是京津冀努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的必然选择。

论坛期间,京津冀与欧洲社会机构联合启动“京津冀欧洲社会组织科技合作机制”,促进中欧技术交流、联合研发、成果转化,打造“双向赋能、多元链接”国际化科创合作载体,深化推动中欧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协作领域的开放融合。

论坛上还举行了“共建中关村京津冀集成服务平台”启动仪式。中关村发展集团发挥中关村创新生态服务优势,与京津冀城市合作,将搭建雄安新区、天津、保定、唐山、衡水等多个线下集成服务中心,推出“中关村集成服务小程序”,以“线上+线下”的方式,为京津冀地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全链条服务,成为企业成长加速引擎与创新生态赋能枢纽。

“每年都参加中关村论坛年会,年年有收获。这次不但参与启动了中关村京津冀集成服务平台,还收获了欧洲亚洲商业促进(联盟)等新项目合作签约。”天津中关村科技园运营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超群告诉记者,“我们与属地政府合作,计划打造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线下集成服务中心,成体系地导入中关村八大类203项产品和服务,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零距离’集成服务。”

此外,他透露,科技园正在酝酿一个大动作。

“我们正在研究扩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现在的面积是10.3平方公里,计划扩大到近30平方公里,方案正在完善申报中,未来能够满足更多企业的发展需求。”黄超群说。

“这次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签约后,我们将有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基因编辑、高科技食品等8个项目陆续落地科技园。”欧洲亚洲商业促进(联盟)理事会召集人、欧盟中国友好协会秘书长盖琳说,“前不久,到科技园调研走访,了解到双方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存在合作空间,我们依托在欧亚地区的资源优势,可以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发掘更多国际合作机会。今后,联盟、协会将着重支持科技园拓展海外资源网络,在促进中欧合作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比如,京津冀在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优势明显,未来可以与欧洲传统工业技术结合,推动京津冀地区与欧亚国家创新协同、高质量发展。”

论坛期间,还发布了“2025年度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项目指南”,结合京津冀“六链五群”产业布局,聚焦合成生物制造、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三大重点领域,设立24个指南方向,引导三地的基础研究团队开展联合研究,打造京津冀地区发展的“创新源”。(记者 陈璠 袁诚)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200003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