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 天津日报 编辑:李若怡 2025-03-26 16:19
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强协同抓落实促发展”第六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我市加快建设“都市型、体验式、年轻态、人文韵”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2024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2.61亿人次,同比增长10.9%;国内游客旅游花费2931亿元,同比增长32.3%;接待入境游客36.99万人次,同比增长32.41%;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近5亿美元,同比增长34.15%;天津邮轮母港共接待国际邮轮105航次,接待出入境游客35.74万人次。
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将继续聚焦海河资源禀赋,打造“海河之夜”核心IP(知识产权),擦亮“河海津韵”城市名片。在拓展提升海河文化旅游带方面,将通过统筹规划提升海河文化旅游观光带品质,塑造世界级的滨水公共客厅;优化提升海河游船产品供给能力,撬动海河沿线文旅产业扩容升级;打造水岸高空观览项目,探索利用海河沿岸超高层建筑培育高空观览项目,形成高低错落、立体化的海河文化旅游景观。
今年还将继续深度打造“‘桥’见海河,邂逅浪漫”品牌,推出海河之夜——桥边音乐汇、桥边舞蹈秀、桥边非遗展等系列活动。从4月中旬持续到10月底,围绕国际劳动节、端午节、建党节、建军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和周末,在海河沿线特色桥梁周边的亲水平台、文化广场开展交响乐、民乐、流行乐、京剧、舞蹈等艺术展演、非遗展示等百场活动,让游客深度感受天津的高雅艺术气息和深厚文化底蕴。
聚焦提振消费,丰富文旅供给,我市将推动打造八种文化形态特色场景,在四季主题和“桥见”“街角”“邂逅”等品牌文旅活动中融入天津八种文化形态的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赋予可知、可视、可感的文化意象,开发主题旅游线路,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让津派文化耳熟能详、深入人心。推进文旅重点项目建设,盘活利用历史文化资源,重点推动李吉甫旧宅、河北区东西里、原新华信托银行大楼等文物建筑盘活开放;持续推进鼓楼—古文化街、文化中心等重点片区提升;跟进推动携程度假农庄、武清区运河不夜城、津湾广场文化承载力产品打造和商业配套、市内免税店和阿星人乐园等项目落地。
在推进文化惠民方面,今年将实施津派文艺精品创作计划,创排京剧《潞安忠魂》、交响乐《战旗》、舞蹈剧场《青·润》等作品,复排京剧《华子良》(传承版)。举办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活动。组织国家级重点艺术院团和市级专业艺术院团知名艺术家参演的新创或保留经典剧(节)目展演,预计演出超过200场。举办第十届市民文化艺术节,推出近40项重点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发挥我市文博资源优势,突出津派文化特色,在元旦、春节、清明、端午、国庆等节日开展博物馆里过传统节日、纪念日等文化活动,适时开展延时开放服务。(记者 廖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