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津企再创多项世界纪录!汕头湾海底隧道成功贯通

稿源:津滨网   编辑:李若怡   2025-03-26 14:15

津滨网讯(记者 单毅 张惺卓 王鼎鑫)3月26日,在汕头湾海底68米深处,随着“永平号”盾构机近5层楼高的直径为14.57m的刀盘破岩而出,世界首座时速350公里单洞双线高铁隧道——汕头湾海底隧道成功贯通,标志着连接汕头与汕尾的“黄金通道”取得突破性进展,创造了国内外海底隧道建设多项记录。据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消息,该海底隧道由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设)总承包设计。

1742959748825055697

据悉,汕汕高铁连接广东省汕头市与汕尾市,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线控制性工程汕头湾海底隧道全长9781米,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设计与建设难度堪称世界级工程教科书,被誉为目前在建难度最高的隧道之一。

在隧道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多次开展重大科研立项攻关,现场论证把关,合力攻克建设难题,不断加快推进隧道建设进度。“隧道不仅要在8度的高烈度地震区穿越 17 条断层破碎带,其中的8条为活动断层,还要承受海底近1Mpa的超高水压和强腐蚀性海水的双重压力。”中国铁设汕汕高铁项目总工程师李为说。

记者了解到,在海域矿山段,需下穿汕头湾主航道风化凹槽,而海底爆破作业上方完整岩层最薄处仅2.36m,隧道坍塌涌水的施工风险极高;而在盾构法施工段,直径近15米的盾构机遭遇了“三重极限”地质段落—— 强度达200Mpa的极硬岩、软硬交替的长段落“犬牙层” 和直径超 3 米的“孤石阵”,当面临钢材一样坚硬的岩段时盾构机要“啃的动”;面临软硬不均的岩段时,要保证盾构机发力适度,做到“不崩牙”。面对复杂难题,中国铁设充分发挥设计引领施工的优势,将设计经验和工程实际有效融合,采取矿山法和盾构法双模式施工,最终确保隧道顺利贯通,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中国铁设汕头湾海底隧道设计负责人霍飞介绍,项目团队推动系列设计方案的深化完善,成功破解了“高烈度地震+密集活动断层+海域超高水压+高腐蚀海水+极复杂地层”多重威胁。

1742959799285029253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海底隧道能够抵抗住海水的巨大压迫,项目团队通过检算分析,业内首次掌握了地震发生时海水的压力状态,通过在运输繁忙的海湾主航道向海底定向注浆施工,达到了隧道渗水更少、压力更小的目的,创铁路隧道高精度超高压百米级海面注浆的先例。
同时,为降低地震对高铁运行的影响,项目团队在隧道管片接缝位置创新研发了可灵活伸缩的减震接头,和既能抵抗海水压力又能吸收地震能量的柔性隔震层,可以使隧道在地震发生时依然保持稳定,达到了“以柔克刚”的效果。
而面对海水高腐蚀性考验,工程师提出了限排降压、综合防水、高强抗裂的组合防水防腐防御体系。他们大胆创新,通过反复调整混凝土配合比、首创冰水低温拌合工艺,研制出了新型的抗裂材料,在铁路领域首次破解了高强度混凝土隧道浇筑难养护、极易开裂的难题。

这一系列创新技术不仅让汕头湾海底隧道成为“抗压抗震抗腐蚀三料冠军”,还创造了多项深海隧道建设纪录:世界首条时速350公里单洞双线高速铁路海底隧道;世界已贯通最大开挖直径铁路海底隧道;国内穿越活动断层最多的铁路海底隧道;国内开通水压最大的海底隧道。

1742960341333025443

汕头湾海底隧道的顺利贯通,为汕汕高铁全线如期开通运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国内外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借鉴。全线建成通车后,汕汕高铁将与在建的漳汕高铁连接,在珠三角、海西、长三角之间构筑起一条新南北向大能力客运通道,对沿线城市融入湾区、连接华东提供了重要通道,助力国家东南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国铁设供图)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200003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