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艺术进基层 文化惠民润人心

稿源:津滨网   编辑:高志翔   2025-03-20 10:09

津滨网讯(记者 周华婷 张鹏 摄影报道)日前,滨海新区文化馆评剧培训活动走进校园和社区,为评剧爱好者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丰富辖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814bd0e0b843400d81fa2895592b0c3c_s

ac2bb3b42ea34ed0bea078d103e19c31_s

每周四下午4点的课服时间,滨海新区汉沽中心小学评剧社团的孩子们都会齐聚舞蹈教室,开始每周一次的评剧学习。滨海新区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剧代表性传承人李桂霞都会准时走进教室。李桂霞秉承师训,认真教学,逐字逐句地教孩子们唱评剧。孩子们更是虚心学习,细心领会。举手投足间透着一丝稚气,眉宇间带着一股认真。

这些孩子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通过每周一次的培训,孩子们认识了家乡戏评剧,同时也爱上了评剧,学好评剧、唱好家乡戏,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老师为孩子们普及评剧艺术的基本知识,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老师讲得精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并有模有样模仿着老师的手势和眼神。

“我小时候跟姥姥一起看电视的时候,看到了新凤霞老师的《花为媒》这段戏,我觉得非常好。在学校里我报名了评剧社团,在这里学习后,我对评剧了解得更多,也更喜欢评剧艺术了。”评剧社团学生、汉沽中心小学四年级8班钟瑷徽说。

49fd729d2ccd4ff2a7a90a85fb6479b6_s

汉沽中心小学音乐老师李艳是评剧社团的辅导老师,她告诉记者:“戏曲进校园,对孩子们了解并弘扬咱们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让孩子们能够普及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也特别感谢区文化馆的老师不计任何回报的到学校来教戏,不仅辅导孩子,也在教授老师,使我们提高戏曲艺术技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汉沽评剧在2009年被列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又是评剧传承人,我有责任把评剧这门艺术在少年儿童中得到逐步地普及和推广。通过进校园教孩子戏曲知识,我觉得孩子们非常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作为文化馆的群文干部,我们要多深入基层,多进校园,多把我们传统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李桂霞说。

c064f9619a0c4dedacb5195fc6d9d705_s

73b3edcb40cc49d6bd6f7f0793d6f459_s

在寨上街道朝阳花园社区,吹、拉、弹、唱……一群热爱评剧的票友表演着《花为媒》《刘巧儿》等著名评剧选段。票友唱得欢,居民笑开颜。记者了解到,这不是普通的社区文艺汇演,而是朝阳花园社区朝阳评剧社每周一次的培训活动。

据了解,汉沽评剧在滨海新区具有浓厚的艺术底蕴和人才优势,为了让更多社区居民体验传统艺术,感受非遗魅力,寨上街道朝阳花园社区成立了朝阳评剧社,还邀请李桂霞担任指导老师。

bcfc6cdb39e340dd99380ba35d7f41df_s

每周二上午,朝阳评剧社都会开展评剧培训活动。活动现场,李桂霞以戏本作为开篇,向朝阳评剧社的成员们传授戏曲表演的基础知识,激发大家对戏曲表演的兴趣。伴随板胡声响起,大家跟随伴奏开始排练,唱腔细腻,表演清丽。在排练的过程中,大家时不时也会停下伴奏,仔细研讨演示唱功、揣摩演唱技巧,现场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我从小就喜欢评剧,对待评剧挺执着,挺爱唱的。现在社区成立了评剧社,又有专业老师教,从发音到吐字都教我们,让我们受益匪浅。”今年68岁的朝阳评剧社成员陈玉清说。

“我们社区成立评剧社,不仅为评剧爱好者们提供了学习、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听大戏,更进一步传播了评剧文化,这也离不开区文化馆的鼎力支持。我们希望通过与区文化馆的合作,让评剧艺术在社区扎根,成为连接邻里、传承文化的重要纽带。”寨上街道朝阳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冯国娟说。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200003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