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津滨网 编辑:白璐 2025-01-09 11:50
津滨网讯(记者 杜红梅 通讯员 王鹏 摄影报道)日前,记者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获悉,“小切口”微创手术连续立新功,为“心病”患者开启“心”希望。
高血压潜藏“心”危机 小切口蕴含大突破
58岁的于先生是山东省济宁市人,目前在津打工,长期饱受高血压困扰的他,血压最高达205/100mmHg,平时也徘徊在160/80mmHg左右。为了治疗高血压,他到泰心医院就诊,没想到检查过程中发现其心脏瓣膜出现了严重病变,主动脉瓣钙化伴大量反流,主动脉窦及升主动脉也呈现出轻度增宽的态势。再加上常年居高不下的血压,让于先生的健康状况陷入了重重困境。这样的情况如果不及时手术,随着时间的推移,于先生的心脏功能将持续恶化,进而引发心力衰竭等致命性并发症,严重威胁生命。
可以说病情每拖延一天,于先生离“悬崖”就更近了一步。传统的主动脉瓣置换手术需要沿胸骨正中切开,创伤较大。在副院长刘志刚、心脏大外科系主任苗齐的带领下,多学科医疗团队针对于先生的病情,为其制定了微创小切口的手术方案。术中,外五科主任张建亮在于先生右侧胸部第二肋间切开一个仅5-6厘米的小口,就顺利完成了主动脉瓣的置换。手术切口小,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避免了输血。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瓣膜开闭良好,主动脉瓣无反流。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于先生仅用4天,就顺利康复出院。
“在这场与病魔的较量中,微创技术无疑是‘关键武器’。看似简单的小切口,实则对医疗团队技术水平要求更高。由于术野受限,医疗团队的每一步手术操作都像‘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医生必须凭借精准的操作、充足的耐心和高度的专注力,在狭小的空间完成高质量手术动作,不容有失。”张建亮主任介绍,泰心医院心外科团队已成熟开展胸腔镜下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粘液瘤等大量微创小切口手术,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医疗团队将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持续探索、创新,推动医学技术朝着更精准、更微创、更高效的方向稳步迈进,助力更多患者重获健康。
小切口二次换瓣 生物瓣开启“心”未来
14年前,彼时不到60岁的朱女士(化名)被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活动后胸闷、气短。泰心医院外三科主任王正清成功为她实施二尖瓣置换术,换上了一枚机械瓣膜。术后,朱女士顺利康复,回归正常生活。起初,朱女士谨遵医嘱,规律复诊,按时按量服用抗凝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心生懈怠,不仅减少了复诊次数,抗凝药有时候也会忘服用,甚至自行减量。心态的转变为其健康埋下了隐患。
就诊前近一个多月来,朱女士经常感到胸闷、气短、浑身乏力,有时候连说话都觉得气力不足。在泰心医院门诊,心脏超声结果显示她的左心房有大量血栓“盘踞”,原本应该正常工作的机械瓣膜被血栓卡死,功能瘫痪,这个情况就是医生常说的“卡瓣”。对患者而言,“卡瓣”意味着患者的生命被拖入岌岌可危的险境,唯有手术才有可能为其“扭转乾坤”。
危急关头,副院长刘志刚、心脏大外科系主任苗齐和外三科主任王正清迅速组织多学科团队会诊,团队成员权衡利弊,最终为朱女士实施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左心耳缝闭术、左房血栓清除术。手术取得圆满成功。王正清主任采用小切口微创方式,在朱女士腋下开一个不足5厘米的小口,凭借这扇精巧的 “生命之窗” 精准操作,极大地减少了创口面积,降低了出血量,使得朱女士的术后恢复能够快速推进,按下了“快进键”。
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因素,医疗团队经过深思熟虑,为其置换上了尺寸比原来机械瓣更大一些的生物瓣膜,这不仅解决了原来的机械瓣失功和血栓问题,更为患者的长远健康提供了周全且具有前瞻性的保障与应对方案。即使今后生物瓣再次出现衰竭,依然能够借助介入技术进行更换,让患者可以更安心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新换的生物瓣膜使朱女士一劳永逸地终结了多年抗凝药的“枷锁”,有效提升了其后续的生活质量。“我这两次手术都是王正清主任做的,是他给了我两次生命。泰心医院的医护是真心从咱病人角度出发,太感谢了!”即将康复出院的朱女士,话语满是劫后余生的感慨与对医护由衷谢意。
目前,泰心医院心外科团队已成熟开展胸腔镜下主动脉瓣手术、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粘液瘤等大量微创小切口手术,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泰心医院医疗团队将继续聚焦医疗创新,提升微创技术的精准化程度与综合救治能力,用“小切口”为更多患者带来“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