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津云 编辑:李若怡 2025-01-02 20:37
“极目沧溟浸碧天,蓬莱楼阁远相连。东吴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这盛况,写的是“直沽海口”。河海交汇,生生不息,千载之下,这里的坐标没有变,她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天津滨海。
总在聚光灯下,总有高光时刻,2024年的滨海澎湃出汹涌的力量和立体的精彩,“龙头”和“引擎”成色更足。滨海潮来,又见“万船”。
这“万船”,是满载娇艳欲滴车厘子的集装箱货船,是每年上百艘次扬帆渡海的豪华邮轮,是引领中国循环经济的央企“航母”,是走过四十年、一直勇当排头兵的经开“巨轮”,也是信创、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产业争流竞渡的百舸千帆……
“水果快线”:一座港和千万人的小幸福
滨海的海岸线,就是天津的海岸线,这里是天津最早看到旭日东升的地方。
2024年12月26日,“以星奥克兰”轮靠泊在天津港,这艘集装箱船,北方吃货们惦记太久了,它远渡重洋23天,带来了整整380柜、8000吨智利车厘子。不必实现车厘子自由,冬日里买一两斤尝尝,鲜嫩多汁的果肉给你清爽满口。
还有,马来西亚的菠萝蜜,秘鲁的蓝莓……繁忙大港倾力打造“水果快线”,连接起广袤大地上千家万户的“大冰箱”和“小幸福”。
还记得2023年9月,“梦想号”和“地中海号”邮轮启航,三年多来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正式复航。仅一年多,2024全年接待邮轮就恢复至100艘次;这一年,天津到大连航线复航,接续起津连情结,津港更加多能。
战略资源,硬核优势,连续多年稳居世界前十,“通道经济”升级“港口经济”,“流量入口”转化为“贸易入口”,天津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战略支点角色更加突出。
扎实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20万吨级北航道开通,联手华为推出PortGPT,任正非出面“种草”。依托天津港,新区海洋经济规模达3300多亿元,国家海博馆迎来开馆五周年,观众累计破千万。港区和各功能区在产业、建设方面互动更加密切,港产城加速相融,为美好生活赋能。
在时代脉动下奋力生长,把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紧紧抓住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战略牵引”“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这个重要安排”“合力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共建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新的一年,滨海重任在肩,天津港当更立潮头,舍我其谁。
央企“航母”:企业和城市的双向奔赴
“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激发澎湃动力。
2024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审议推出进一步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增强科研转化能力、强化海空两港枢纽、加快改革创新步伐等五方面,政策礼包激荡深层动能;同月,《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4—2035年)》获批,滨海绿色之城美好图景愈加清晰……
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密集到来,滨海上下感恩振奋,唯有继续实干、奋进。
喜讯不停歇,同年10月18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落户天津,选址滨海五大功能区之一的中新天津生态城,这是天津迎来的首家一级央企。
再生资源利用“国家队”落子,是国家对天津、滨海发展的重要支持,是给予滨海独有的“宠爱”。
刚刚挂牌成立不久,央企“航母”已“鸣笛启航”,大手笔搭班子、建团队,招聘总部部门正副职和内设机构负责人等超百人,引得媒体竞相转发。
业务板块更是频频出手,将国内数家循环经济代表性企业招入麾下,仅月余,欧冶链金再生资源、华润环保科技等公司就成为新央企成员。这些企业在废钢铁加工、废旧电器和电子器件拆解回收等领域有丰富行业经验。
央企来了,天津怎么接好?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答案——“建立健全同央企协同协作机制”。
——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这只“金凤凰”筑巢安家做好坚实保障,实现与集团“同频共振”、共赢发展。
——支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多领域的点对点合作。
——探索央地共建主题园区模式,争取集团更多的二三级子公司落户滨海新区,形成循环经济领域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作为“东道主”,属地的滨海新区和生态城各级有关负责人在不同场合做了表态,核心内容即两条,一要为中资环的落户安家提供坚实保障,二就是要主动充分借重央企“航母”产业优势,实现企业和属地的双赢。
央企“航母”开动,滨海直接受益。挂牌后不久,中资环一个调研组就考察了滨海新区部分企业单位,如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和中新天津生态城、奥的斯电梯、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和力神电池等,深入了解企业在资源回收利用、设备更新方面的需求和做法,共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践路径。
中资环的落户,是对区域和城市发展的重仓加持,这是来自金秋十月的美好之约,更是企业和城市的双向奔赴。
经开“巨轮”:“压舱石”和“顶梁柱”
“在强化大区支撑中抓落实促发展,切实发挥好‘压舱石’、‘顶梁柱’作用。”
2024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来了40岁生日。如果说,滨海新区是天津经济发展当之无愧的“龙头”和“引擎”,那无论从经济总量、产业规模,还是从营商环境、综合指数等方面考量,经开区这艘巨轮都是“顶梁柱”“压舱石”。
一个经开区,半部滨海史。40年前,从盐碱荒滩“零基础”起步,几代人栉风沐雨,从“一只机”“一碗面”的引育企业佳话,到“大胆闯”“大胆试”服务企业的改革锐气,开创中国经开区发展史诸多先河,综合发展水平连续16年领跑全国经开区。
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先进的理念,一流的服务,铸就了经开区发展传奇。截至2023年年底,《财富》500强跨国公司的124家在这里投资兴业,占比达四分之一,这里是中国经济规模最大、外向型程度最高、综合投资环境最优的国家级经开区之一。
这里是一汽丰田的大本营,是奥的斯重要生产基地,是一汽-大众重要新基地,是17家外资研发机构布局地 ……经开区敞开胸怀拥抱世界先进技术、管理和人才,为构建中国现代化工业体系贡献了力量。
这里还是本土创新力量的策源地,这里培育出康希诺、凯莱英、一飞智控、深之蓝等新质生产力优质企业;这里还是国家尖端科技的重要布局区域,诞生了大火箭、天河超算等大国重器。
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个500亿级产业集群;亿级企业875家,百亿级企业2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42家、专精特新企业259家……这是泰达的最新成绩单,是属于经开人的骄傲。
2025,走过40载的经开“巨轮”又来到了一个新起点。
“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继续开放开拓、求新求实,继续制造立区、实业为先,继续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经开区,继续“大有希望”。
百舸千帆:再出发的动力之源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这一年,我们看到滨海的活力满满和更加立体的精彩。
产业项目上,空客天津第二条总装线进度条再刷新,诺和诺德天津工厂扩建,中石化南港120万吨/年乙烯项目全面投产,康菲中国原油累计产油突破5亿桶,一汽-大众第2000万辆车在津下线。还有,脑机接口、AI芯片、新材料电池等一批前沿初创企业生机勃勃……
载体建设上,这一年,滨海高新区华苑科技园被纳入天开园“一核两翼多点”空间布局;作为滨海与北京合作的“桥头堡”项目,滨海—中关村全年新增注册企业623家;天津软件园滨海开园,天津信创产业优势加速巩固……
营商环境上,天津首个国家级营商环境监测站在滨海高新区设立;滨海新区法院率先在全国探索实施“预担保企业保全白名单制度”;推出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等先行先试政策……
产业规划上,立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滨海构建“8大主导产业+8大服务业+8大未来产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系统谋划,滨海支撑引领动力更强,动能更足。
基础设施上,津维高铁盾构开始穿越海河,京滨城际铁路加速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环渤海城际圈,这样在滨海交汇;B1、Z4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稳步推进。
“更大力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2025的滨海,继续勇当龙头引擎,锚定实体经济,咬定制造立区,大胆先行先试,稳步提升“六力”。滨海若闪亮,津城更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