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津云 编辑:马润荞 2024-12-31 22:21
“在天开园,如果我们有一个idea需要找人合作,那么大概率可以在这里筛选出合适的伙伴,这种创业氛围让人印象深刻。”天开园入驻企业、静象文旅科技发展(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慧慧说。
静象文旅是天开园核心区一家专业从事沉浸式文旅融合项目开发的企业,其主创的“叔同之夜”沉浸式夜游会,已成为天津有知名度的沉浸式文旅项目。入驻天开园一年多来,他们与天津博物馆、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天津广东会馆、天津天后宫、天津觉悟社纪念馆等多家天津文博单位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受市场认可的作品。
用大众喜欢的方式让文旅资源“活”起来,这家天开园企业的2024年,收获满满。
传统建筑里的新花样儿:
沉浸式互动戏剧“破题儿头一遭”
临近年末的一个晚上,天津广东会馆的戏楼舞台中央,几位身披民国风格戏服的演员在广东会馆“安管事”的邀请下,一边说着对白,一边向观众发布各自的任务。表演过程中,不时有沙盘拼图、鲁班锁解谜、拍卖会等环节供演员们与观众互动。就这样,一场以1917年天津遭遇特大洪水为背景的故事,徐徐展开。
《大河向东》演出现场
戏曲线、建筑线、商会线……不同的故事线,交织着不同玩法。两个多小时的互动体验中,这场名为《大河向东》的沉浸式互动戏剧,让观众仿佛回到百年前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体会着跨越时空的城市故事。
这样的一幕,来自拥有百年历史的广东会馆首个常态化夜场项目。自2024年9月7日首演以来,《大河向东》不仅深受天津本土观众好评,还吸引不少外地游客专程前来打卡体验。
这场演出的主创团队,正是来自天开园的静象文旅。在广东会馆这座天津目前保存最为完整且规模最大的清代会馆建筑的百年历史中,有梅兰芳、谭富英、尚小云等戏曲大家登台献艺,有孙中山在此演讲,有邓颖超等觉悟社成员义演。如今,同样的场景,迎来了沉浸式互动戏剧的“破题儿头一遭”。
“随着文旅市场的变化,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单纯的‘打卡拍照式’旅游,新奇的、高度定制化的体验,成了很多人旅游的向往。基于这种变化,我们在天津尝试了很多创意文旅项目,其中不少已经打响了名气,站稳了脚跟。”于慧慧说。
天津天后宫——天后宫福缘夜
静象文旅的创始人于慧慧和屠金歌是两个90后姑娘,两人是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2012级本科生、2016级硕士生。早在2017年硕士就读期间,两人就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她们走遍全国各地,接触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帮助他们把自身手艺更好地向大众推广。后来,两人又逐步向特色文旅领域进军,直至在天开园成立自己的文旅创业公司。
立足广东会馆的《大河向东》项目,是静象文旅在过去一年里的代表作,而像这样与传统建筑、展馆的深度合作,于这家企业而言已日渐轻车熟路。静象文旅的开端,来自一项研发于2022年、正式运行于2023年五一期间的文化解谜夜游会“叔同之夜”沉浸文旅项目。在当时,这一依托于李叔同故居纪念馆的项目,成为天津文博场所沉浸式文旅开发新模式的一场先锋尝试。近两年时间过去,“叔同之夜”如今仍在持续吸引新客源,俨然成为天津夜间文旅的一块招牌。
“叔同之夜”活动
头炮顺利打响后,静象文旅迎来了快速发展。依托于天津古文化街天后宫的“天后宫福缘夜”项目,在2024年春节期间火爆全网,津味儿民俗以游园会的形式给了游客足够的惊喜;同样在这一年,基于天津博物馆玉器馆、瓷器馆打造的“天博文韵”沉浸式互动游览项目,把“诗词×文物”具象化地呈现出来;在天津觉悟社纪念馆,以“觉悟薪火”为名的沉浸式互动演绎,正助力于打造红色沉浸式党建、爱国主义教育新模式。
“天博文韵—韵山海”活动现场
就在2024年末的12月23日,新鲜出炉的天博文韵—韵山海项目,甫一上线就受到了许多天博观众的好评。
“在天开园,你总能找到合作的备选项”
一步一个台阶稳步前进的静象文旅,是天开园许多初创企业的一个缩影。
今年是静象文旅入驻天开园的第二个年头。2023年9月起,在天开园核心区的天开广场6号楼一个数米见方的办公区,两位创始人屠金歌和于慧慧带领一支由90后和00后组成的创业团队,一边创作着新的沉浸式文旅项目,一边和更多的景区及文博单位洽谈合作。
让于慧慧印象深刻的,是天开园的创业氛围。静象文旅的母公司天津静象空间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由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师生校友创立,对产学研过程中的成果转化落地和初创企业的协作互助,于慧慧本就不陌生。身处天开园核心区后,这一过程显得愈发具象化。
于慧慧
一次,静象文旅负责开发的“天后宫福缘夜”项目需要设计制作一批物料产品,在天开园的协调下,很快便有一家位于静象文旅楼上的企业承接了这项合作。后来,产品顺利设计生产,也让研发中的文旅项目赶上了投放市场的最佳时机。
无独有偶,当静象文旅需要开发一款供游客游玩使用的小程序时,又是一家天开园内的信息技术公司快速响应了他们的需求,近水楼台之下,两家企业很快达成合作。
“身处天开园最直观的收获,就是园区资源整合给每家企业带来的创业红利,这里的企业足够多元,这让我们在提出合作需求时,总能有不错的备选项。”于慧慧说,所谓创业氛围的熏陶,落在每个初创企业身上,就是一桩桩实打实的互惠合作,是一次次看得见、摸得着的企业连结。
就在2024年下半年,静象文旅在进行数字化产品转型的过程中,遇到了资金瓶颈。在天开园的帮助对接下,齐鲁银行天津分行主动上门联系企业。深入了解需求后,齐鲁银行天津分行为静象文旅匹配了该行推出的纯信用贷款,满足了企业融资需求。
“这笔资金就像及时雨,为企业解决了启动资金问题,帮助我们推动项目启动,让公司尽快完成数字化产品转型。”于慧慧说。
从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的在校学生,到一名创业者,于慧慧在几年之间经历了社会角色的快速转变。她坦言,像自己这样的年轻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在不断解决新问题中成长,背靠天开园这样的创业平台,能够在企业交流、法律事务、版权保护、上下游资源获取等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领域获助良多。
“为城市的文化资源找到更好的讲述方式”
站在2024年即将过去的这一刻展望未来,于慧慧表示,她希望能和团队一起继续发掘更多有创意的呈现方式,讲好文旅故事,增加天津文旅资源的吸引力。
“有些人说,北方城市的夜间文旅生活不如南方丰富。但我总觉得,我们首先要讨论的不是老百姓对夜间文旅生活有没有兴趣,而是我们是否能提供足够优秀的夜间文旅消费产品。”这样的观念,也是静象文旅团队创新的动力所在。
这样的认识,也来自静象团队这些年与天津文博单位、各色展馆的频繁接触。“明明蕴含魅力,却名气不彰;明明潜力巨大,却经常遭遇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带着对城市文旅禀赋的这种观察,静象团队下定决心,选择了用沉浸式手段增加文旅体验感的赛道,并走到今天。
“叔同之夜”活动期间,游客在李叔同的雕像前驻足
在做文旅内容的同时,静象团队没有停下此前对非遗技艺的关注和保护。在两位创始人看来,看似不同的事,却是殊途同归,“无论是文旅还是非遗,它们的创新发展有共同之处,那就是找到合适的讲述方式,把现有的资源用好,让传统的文化禀赋以最恰当的样子呈现在人们面前。”
“给文化资源赋予更好的讲述方式”,正是静象眼下在做的事情。在全国文旅业界越来越“卷”、纷纷各显神通争夺客流的当下,于慧慧觉得,为传统建筑和展馆增添差异化、定制化、趣味化的体验,增添它们留住游客的平均时间和二次消费能力,或许是脱颖而出的一条捷径。
天津觉悟社纪念馆——觉悟薪火
虽是捷径,但并非一路坦途,从“叔同之夜”到《大河向东》,虽然静象团队开发崭新文旅产品越来越熟练,但这始终不是一件易事,“文旅资源活化利用的核心,还是在内容如何契合人们的兴趣点,特别是年轻人的兴趣点。要动起来、玩起来,让游客有参与感,有独特性,不枯燥。也因如此,往往一次成功的经验未必能复制到其他案例上,归根结底,还是要不断追求创新。”这也是静象文旅坚持前进的动力。
这样一种创新精神,与天开园成立以来为创新“造林”的宗旨不谋而合。岁末的夜幕降临,天开广场一栋栋高楼上仍有不少小窗闪着灯火,那是创业者奋斗的注脚,也是这座城市在孕育创新的光芒。(津云新闻记者 侯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