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新华社 编辑:马润荞 2024-11-14 13:57
新华社天津11月13日电 初冬的津城,天气渐寒。东丽经开区的天津市金桥焊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桥焊材”)内,工作人员的生产热情丝毫不减。
走在厂区内,不见火花飞溅,生产车间整洁有序,一批焊丝产品检测合格后,在智能化的高速镀铜车间全自动化流程操作下,等待发往全国各地。
如果把钢铁比作针织品,焊材就是“针线”,焊接就是“缝纫”技术。大到工程机械制造,小到精密仪器生产,都离不开焊接。焊材的优劣,直接影响钢铁材料“缝合”的质量。
今年6月底,历时7年建设的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该项目集“桥、岛、隧、地下互通”于一体,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
“深中通道在建设中用了我们生产的药芯焊丝,这是继港珠澳大桥后金桥焊材参与的又一个超级工程。”谈起企业产品,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肖辉英很是自豪。
注册成立于1995年的金桥焊材是天津一家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从一根电焊条做起,金桥焊材专注于焊接材料生产,从焊条到实心、药芯焊丝;从半自动化焊接到自动化焊接技术,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市场越做越大。
肖辉英说,自2009年起,金桥焊材便成为全球首个产销量超百万吨级的专业焊材研发制造企业,目前仍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焊材生产商,占全国市场份额三分之一以上,集团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
如今,金桥焊材的生意遍布全球,海外订单纷至沓来。为满足生产需要,企业投资数亿元投建了一座低碳智能工厂,20条柔性生产线全部投产,技术人员将上百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品配方及标准编入程序,便可生产出相应规格的产品。
“一条自动化生产线,解决了过去不同工艺7道工序来回搬运材料的问题,大大节省了人力,成品效率提升了10%-15%。”肖辉英说,坚持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是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近年来,金桥焊材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平台,借助完善的产、学、研、用创新机制,已取得授权专利600多项,攻克了多项“卡脖子”技术,打破了国外对海工、石油管线、锅炉压力容器、桥梁等重点领域的垄断,成为行业领跑者。
不久前,金桥焊材有了新的身份——天津市产业链创新联合体链主企业。这是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而启动建设的技术创新组织,旨在引导产业链龙头企业牵头优化整合创新资源,有效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焊接材料产业链上游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以及生产设备,下游则涵盖船舶、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担任‘链主’,是政府对企业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的认可,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肖辉英说,金桥焊材过去的成功就是得益于产业链上企业、研究机构的通力合作,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为突破焊材产业发展瓶颈、助力制造强国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龙头”带动“龙身”,“链主”驱动“链条”。不只是金桥焊材,天津市首批17个产业链创新联合体涉及9条重点产业链及其子链,侧重天津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及产业安全等领域。“链主”企业包括天地伟业、瑞普生物等多家民营企业。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二级巡视员高秀成介绍,这些创新联合体以企业牵头、大学科研院所支撑、终端用户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模式,贯通了“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场景搭建—产业培育”全链条。
“民营企业正在成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主力军。”天津市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处负责人李延明说,近年来,天津已培育了一批关键行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补链、延链、升链、建链。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天津市评价入库科技领军(培育)企业308家,其中民营企业约占72%,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地方经营主体科技创新的主要动力源。
“未来,天津将进一步加强政策落实,释放政策红利,充分激发民营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同时,依托中国民营企业投融资洽谈会等平台,为民营企业合作交流、投资发展提供保障。”李延明说。
统筹:曹建礼、邵香云、毛振华
记者:王宁、徐思钰
海报:实习生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