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天津日报 编辑:严玉霞 2024-11-11 18:03
如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群众看病就医更有“医”靠?
聚焦百姓“急难愁盼”,近年来我市深耕细作提升就医体验,把健康惠民举措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健全“智慧医疗”服务和支撑体系,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模式打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让百姓就医更从容更便利。
将更多的医疗机构纳入医联体,推进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建设,组建各种专科联盟,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留在基层。
智慧医疗 勾勒“寻医问药”新图景
张女士家中老人牙齿松动无法正常进食,因为有基础病需要预约市口腔医院心电监护门诊拔牙,可抢不上“号”让她犯了难。
束手无策之际,张女士发现该院挂号软件新上线“候补预约”功能,点击预约后当天就接到院方的电话。
张女士说:“我听到预约成功的消息特高兴,如今有了互联网‘加持’,医疗服务越来越人性化,看病就医更便捷了。”
市口腔医院门诊办公室胡春媛护士长介绍,今年该院通过信息化手段,在现有预约挂号平台上创新推出“候补预约”功能,一方面助力解决患者抢不到“号”的困扰,另一方面更好地了解患者就医需求,动态调整医生出诊,增加号源供给。
“我们首先对患者线上预约后退掉的回流号源重新分配,患者点击‘候补预约’后,平台会通过按时段、按医生、按科室三个维度实时调配分发号源。” 胡春媛说,“‘候补预约’实现了按段分配、按缺补位,科学调控患者退回的空号,降低了异常干预号源等不稳定因素对门诊流量的影响,提高号源的再分配和利用效率。”
不仅仅是提供预约方便患者到医院就诊,围绕看病就医这项“大民生”,我市卫生健康行业将信息化手段延伸到药品配送、线上复诊、远程心电监测等方面,让数据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用“互联网+医疗健康”构建起一个个便民惠民医疗模式,勾勒出一幅幅“寻医问药”新图景。
目前,我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实施智慧门诊和智慧住院建设,为患者提供多渠道预约挂号、线上支付、检验检查结果推送等便民惠民服务。今年9月,“津医保”App已实现全市三级医院全覆盖,向患者提供预约挂号、线上医保结算、缴费记录查询、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等便捷化服务。
这些建在“云”上的医疗健康服务,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解决的不仅是就医难题,还有患者的照护负担。
在传统医疗模式中,眼病患者术后得回医院换药,这对双眼包扎的患者来说可是大难题。
为帮助患者解决这一难题,天津医大眼科医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由经验丰富的护士组成“互联网+护理服务”团队,通过线上平台接收患者换药预约,在预约时间段携带所需医疗器械和药品上门服务。
日前,该院护士崔绪入户为双重睑术后的患者郝女士完成了“伤口护理换药”服务。郝女士高兴地说:“我术后双眼包扎行动不便,家里人也没时间陪我去医院,护士能上门换药真的太方便了,真心为这项智慧护理服务点赞!”
手机点一点,护理送到家。自2019年起,我市启动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重点锁定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人群及其他有居家护理需求的特殊人群。
迄今为止,全市已有19家三级医疗机构、5家二级医疗机构、75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项目拓展至55项,服务患者总人次正在持续增加。
当前,我市正在持续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向纵深发展,加快推动检验检查结果共享互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病管理、统一结算平台等互联网便民惠民信息化项目建设。
分级诊疗 让基层百姓更有“医”靠
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
近年来,我市医疗改革不断深入,具有鲜明天津特点的分级诊疗服务网络逐步完善,通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
日前,宁河区的李女士因为胸闷久咳到附近的廉庄镇卫生院看病,做完CT检查后很快就得到了区医院医生通过远程诊断出具的报告。
“以前跑趟区医院得大半天,没想到现在区医院大夫从网上就能看片子,而且还有专家来坐诊,感觉真方便。”李女士说。
2023年,我市首个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宁河区紧密型区域医共体正式成立。围绕“紧密型、一体化”重塑医疗系统运管体系,宁河区以区医院为龙头总院,区中医医院、区妇幼保健院等为协作单位,18家街镇卫生院为基层分院,逐步构建形成“1+N+18”的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初步实现区域医疗“一张网”。
“医共体内各家医院积极落实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逐步做到非重症、非急诊患者首诊在街镇卫生院;总院治疗的患者进入康复阶段或病情平稳后,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转向各分院进行后期治疗。制度的落实与实施促使医共体内患者就诊平均时间缩短了30%,住院患者人均费用下降了7.3%。”宁河区医院患者服务中心主任方芳说。
卫生健康事关群众福祉,关乎民计民生。稳步实施分级诊疗,就是要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中得实惠,通过改革使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在全面推进涉农区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建设的同时,我市还根据患者跨区域就诊病种及技术需求情况,由专科能力强的大型医院牵头、其他医疗机构为成员,以专科协作为纽带打造多机构、多合作形式的专科联盟。
以儿科专科联盟为例,牵头医院为市儿童医院,成员医院达120家。这是我市合理利用儿科优质资源,让更多患儿就近、尽快就医,有效破解儿童“看病难”的重要抓手。
日前,市儿童医院在联盟成员医院——东丽医院成立了儿童呼吸疾病诊疗基地。基地门急诊,住院病区均由市儿童医院下沉帮扶团队同质化管理;设备、药品均按该院呼吸科配备,一并引进该院院内制剂。
两院之间打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实现上下转诊无缝化对接,将危重病、疑难病、罕见病上转到上级医院,将处于恢复期、稳定期、康复期的患儿转诊至基层医疗机构,让东丽区及周边患儿就近享有市儿童医院同等诊疗服务。
患儿盈盈因肺炎入住该基地病房,下沉帮扶专家孟冬梅主治医师及时诊断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基地护士长张春燕带领护士悉心照护,盈盈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截至目前,全市已组建15个城市医疗集团、10个紧密型区域医共体,今年上半年实现远程会诊、影像、检验等远程医疗服务19余万人次;建立胸痛、糖尿病、儿科、骨科、肿瘤等25个西医专科联盟和24个中医专科联盟,通过建立转诊绿色通道、开展远程医疗、派遣医师出诊、调拨院内制剂等形式,推进以市带区、以镇带村和区镇一体、镇村一体,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就近就便享有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今后,我市还将在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上下功夫,探索推动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等医联体模式协同发展,统筹建设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等资源共享中心,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专病早诊、早治分级诊疗路径与全病程管理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