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根金条!天津反诈民警苦劝6个小时!老年人为何如此执迷?

稿源:天津日报   编辑:严玉霞   2024-10-28 14:39

1

近期,天津警方获得线索,诈骗嫌疑人张某出现在机场,随后警方将其抓获。经调查,张某此次将前往北京79岁居民刘某家中收取2.6kg共120根金条,价值近160万元。警方随即来到刘某家中。在警方劝阻近6个小时后,老人终于道出了原委。老人曾接到自称北京市网信办工作人员的来电,称其存在诈骗、洗钱等违法行为。随后,骗子又冒充警方,诱导老人购买黄金,等待“工作人员”上门验证资产。多亏民警及时拦截劝阻,使得老两口的养老钱没有受到损失。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这是央视报道的天津警方破获的一起诈骗案。案情曲折离奇,手法阴损毒辣。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政府工作人员,这招并不新鲜。经过多年的反诈防骗宣传,不少群众已经牢记不轻信、不转账、不汇款等要诀。然而,该案中骗子绕过了转账、汇款环节,使用话术诱骗受害人购买黄金,通过引导受害人将黄金邮寄到指定地点,或安排人员上门收取等方式实施诈骗。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出现新变种。不久前,本市也有市民着了此道。7月26日,公安河北分局接到群众报警,称其接到自称“民警”电话,以其涉嫌犯罪需要资产审查为由,诱导其到银行多次取现,后由诈骗分子派人到家中将现金取走。公安河北分局审理此案时牵出了上述诈骗120根金条案,立即将预警线索推送至北京警方,联动属地派出所民警上门开展劝阻工作。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面对民警的劝阻,老人坚称自己没有遭遇诈骗,情绪激动,几番要求民警离开。警方没有放弃,公安河北分局反诈民警现场连线老人,不仅耐心讲解了类似的诈骗手法,还展示了相关案例,逐渐取得老人的信任。对假警察深信不疑,对真警察百般抵触。这场景太熟悉了,这是很多老年人都有的固执,也是警方一直以来无怨无悔的坚持。民警深知,愤而转身离去,从来不是他们的选择,宁愿听骂声,不愿听哭声。老人辛苦多年积攒的养老钱,一旦被骗,是一个家庭不可承受之重。

很多公众会疑惑,犯罪手法一眼便知地拙劣,为何还有那么多人上当?其实,这是误解。不管是何种身份和地位,人的认知水平都是有限的,多少都存在盲点。人赚不到超出认知的钱财,却可能因认知盲点丧失已有的钱财。骗子通常是心理学高手,把人性琢磨得很透。焦虑,贪心,自负,侥幸,恐惧……诈骗集团有针对性地“开发”出多种套路且迭代翻新。万骗不离其宗,威逼利诱,总能精准筛选出受害人。

老年人有些余钱,但多半认知能力下降,信息闭塞,社交面狭窄却又渴望认同,成为诈骗分子争相围猎的对象。老年人希望养生保健延年益寿,各种有的没的保健品、神奇床垫之类的骗局层出不穷。老年人一心想证明自己不落伍,依然有能力理财,如塑料的乾隆拐杖等珍宝文玩就跃入眼帘。老年人被家人冷落,感情孤独缺少呵护交流,刷个“火箭”便有线上的男女主播嘘寒问暖,“幸福来敲门”……预防老年人被骗是十分繁难的工作,除了重拳打击,还需要老年人提高防骗反诈意识,增强防范技能。这需要家人多关怀,多沟通了解,也需要社区等部门不懈努力,守护好老年人的养老钱。

说到社区防骗反诈,尽管在多年宣传下,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一些群众对此有些审美疲劳。他们自以为掌握了防电诈诀窍,就拒绝接受反电诈宣传,拒绝学习防电诈新知识。然而,从包括本案在内的众多案件来看,骗术在不断更新换代,知识不更新,等于没知识。骗子都这么“努力”,群众有什么理由拒绝学习?

好了,现在,就请学习个新知识。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或网络办案,也不会以核验资产为由要求市民进行下载软件,转账至指定账户进行资产清查,或将存款“定期”转“活期”、购买黄金、取现等操作。有疑问,请报警。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