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唐智控委外研发“造芯” 1年半仅完成三分之一的投资进度

稿源: 产业资本   编辑:李若怡   2024-10-22 17:22

文/文山

1

向半导体业务转型或不及预期。

近日,英唐智控(300131.sz)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报告期内,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稳中有进,芯片设计制造业务按既定计划推进。同时,公司预计在2024年内有望实现MEMS微振镜产品的量产销售。

2

公开资料显示,英唐智控成立于2001年,最初主要从事智能控制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通过一系列并购后其核心业务转变为电子元器分销,2020年,公司再度通过并购进军半导体芯片市场。

目前来看,在芯片制造领域,MEMS微振镜产品为英唐智控主营产品,可应用于汽车、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

据了解,MSMS微振镜为英唐智控自日本先锋集团处并购的日本英唐微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英唐微技术”)研发并实现量产。2022年4月,英唐智控为此募集专项资金,用于MEMS微振镜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根据当时预案,英唐智控计划使用2.17亿元MEMS微振镜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项目计划于2025年2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不过,2024年上半年,该项目资金投入进度仅为33.75%。

在剩余半年多的时间里,英唐智控能否按计划达到预定目标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募投项目仅完成三分之一

实际上,MEMS微振镜为英唐智控转型半导体行业押宝的产品。

英唐智控最初主要从事智能控制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5年之后,通过并购华商龙商务控股有限公司等企业,公司的核心业务转变为电子元器件分销,覆盖至手机、家电、汽车和工业等多个行业。

不过好景不长,受上述并购标的拖累,英唐智控业绩大幅下滑。2019年,英唐智控开始向上游半导体芯片领域延伸,2020年,英唐智控便斥资30亿日元并购英唐微技术。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1年,英唐智控子公司英唐微技术开始研发用于HUD和Pico投影仪的MEMS微振镜,后续开始研发用于汽车激光雷达的MEMS微振镜,并在2020年成功实现量产。

为了进一步加大在车载激光雷达领域的研发和生产力度,英唐智控于2022年募集专项资金,用于MEMS微振镜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根据当时预案,英唐智控计划使用2.17亿元开展MEMS微振镜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按照英唐智控当时回应的说法,其子公司英唐微技术已量产的产品为第一代MEMS振镜。基于第一代MEMS振镜的压电加磁性技术,公司计划通过本次募投项目加入缩小化技术,使产品体积更小,具有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除此之外,不同于第一代产品需要应用与英唐微技术原股东日本先锋集团(下称“先锋集团”)共享的技术,而募投项目产品所使用技术为公司自有专利。公司还称,该项目将引入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助公司实现自主掌握技术。

不过从英唐智控最新披露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来看,该项目计划2025年2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于报告期对该项目投入3953.13万元,累计投入金额共7338.89万元,投资进度仅为33.75%。

3

而梳理其往年募集资金使用进度公告得知,直至2023年,英唐智控才开始对项目投入资金,截至2023年年底,该项目全年投入金额3385.43万元,投入进度仅为15.57%。

也就是说,时隔1年半,英唐智控该募投项目仅完成了1/3的进度。若按上述进度,英唐智控又能否在短短半年多时间完成剩余2/3的进度?

4

《产业资本》还关注到,英唐智控在8月底亦发布了关于调整募集资金使用计划明细的公告。从公告来看,英唐智控在对委外开发费用进行调增3146.82万元的同时,亦对关该项目的场地装修费、设备购置费、项目研发在内的多项费用进行调整。

从项目募资使用情况来看,英唐智控项目研发费用使用募资比例最低,计划使用3667.76万元用于项目研发,但截至2024年7月底仅使用了约135万元;相比之下,公司的软件购置费、委外研发费用使用比例较高,几乎均已使用。

5

对于调整募资使用计划的原因,英唐智控则称是拟新增MEMS微振镜的产品规格。如果按英唐智控彼时的说法,项目将引入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助公司实现自主掌握技术,那么公司为何又要花费大量资金用于委外研发?

转型造芯受质疑

事实上,虽然募投金额不高,但英唐智控上述募投仍然遭到外界质疑。如上所述,英唐智控的MEMS振镜一代产品早在2020年并购英唐微技术后实现量产,更不用提公司当前的主营业务并非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制造,而是分销业务。

通过进一步追溯到英唐智控向半导体芯片转型时,会发现其中有更多疑点待解。

据梳理,英唐智控当时曾进行了包括投资上述日本英唐微技术公司在内的一揽子布局。在这一过程中,一名名为“CHANGYORKYUAN(下称,“张远”)”的人士被外界视为英唐智控转型的幕后操盘手,并促成了英唐智控关于英唐微技术的并购。

张远被业内人士视为半导体芯片界的资深人士,早年留学美国,曾在GTSI公司担任法人代表,前几年回国发展。

根据公告,2020年1月,英唐智控控股全资子公司华商龙控股与张远、GTSG分别向科富控股(持股平台)增资5500港币、1499港币和3000元港币,华商龙控股取得科富控股55%的股份。

2020年3月,英唐智控与张远及其实际控制的GTSG签署合作协议,并拟通过科富控股收购日本先锋公司100%股权,2020年10月,科富控股完成对英唐微技术公司100%股权的收购,之后英唐智控再自科富控股手中并购英唐微技术55%的股权。

2023年,为了实现对英唐微技术的全资控股,英唐智控又计划以1.79亿元完成对科富控股剩余45%股权的收购,而交易方包括张远及上述GTSI公司等相关方。

上述交易完成后,英唐智控间接持有科富控股的比例由55%增加至100%。值得一提的是,这笔并购属于溢价并购,同时科富控股将聘请张远作为英唐微技术主要经营负责人,且在业绩承诺完成结果支付完毕股权转让款前不得变更其职位。

彼时,该笔交易亦引起监管关注问询,监管要求公司充分说明披露英唐微技术近两年的生产经营情况及主要财务数据,并且英唐微技术超额完成三年业绩承诺时,公司将同时支付超额的交易对价和业绩奖励的原因及商业合理性。

《产业资本》关注到,在实现对英唐微技术的全资控股后,英唐智控的募投项目才开始有进展;如公告所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上述MEMS微振镜项目尚未投入任何资金;那么,英唐智控上述对日本英唐微公司股权的并购与其募投项目开展这两件事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公司与张远及其关联方之间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此外,在对英唐微技术公司并购的同时,英唐智控在半导体领域还进行了其他布局。

英唐智控于2021年1月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1.68亿元的总价认购上海芯石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芯石”)40%的股份及控制权。

公告显示,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末,上海芯石资产总额3860.75万元,以此来计算,英唐智控该笔并购溢价超十倍。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芯石的原实际控制人为施振飞,有媒体报道称,施振飞与张远系亲戚关系。此后,英唐智控的半导体业务板块主要由上述日本英唐微及上述上海芯石共同承担。

2021年5月,英唐智控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完成控股上海芯石。

6

然而,时至今日,企查查显示,目前上海芯石的实控人依然是施振飞,在其股东列表中并未发现英唐智控的身影。

英唐智控是否真实收购了上海芯石40%的股权,公告披露是否存在问题,我们暂不得知。

上半年业绩回暖

从英唐智控近几年业绩表现来看,公司向半导体转型似乎并不顺利。

年报显示,英唐智控营收已连续多年出现下滑。2019年至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是119.50亿元、104.18亿元、63.38亿元、51.69亿元、49.5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是0.29亿元、2.69亿元、0.29亿元、0.57亿元、0.55亿元。

7

到了今年上半年,英唐智控业绩有所回暖。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5.50亿元,同比增长12.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78.8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79%。

英唐智控表示,上半年公司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较去年同期呈上升趋势,营业收入较同期有所增加,但毛利率仍受行业竞争等影响,产业链环节各产品毛利均存在被压缩的情况。公司整体毛利率为6.63%,较上年同期减少1.10%。

同时,英唐智控指出,自英唐微技术由公司控股子公司变更为公司全资子公司以来,双方战略的一致性和协同性得到提升。得益于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以及英唐微技术的稳健运营,报告期内英唐微技术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实现增长。

2024 年上半年,英唐微技术实现营业收入1.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47%。公司芯片制造业务毛利率为19.18%,较上年同期增加15.27%,主要原因是英唐微技术经营效率的提升,以及报告期内汇率波动带来的正向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之前,英唐智控研发费用逐年下降。年报显示,2019年至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是4692.40万元、3144.81万元、2296.84万元、1804.35万元、1692.81万元。

到了今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英唐智控研发投入为3483.40万元,同比增长306.37%。对此公司表示,主要是MEMS、DTV第五代和新思项目的投入增加所致。

英唐智控在投资者交流会议上表示,公司在芯片设计制造业务方面,与激光雷达、工业、机器人、无人机、医疗器械及智慧交通等领域客户,就公司MEMS微振镜相关产品保持密切沟通,并已向多家客户进行了送样检测,预计在2024年内有望实现量产销售。

至于公司能否在年底前实现量产销售,目前距离年底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与数据分析,尚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