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津滨网 编辑:白璐 2024-10-10 14:37
津滨网讯(记者 梅传众 张倩 张雪艳 刘秀娟 王连昆 尹冰晶 摄影报道)天津市滨海新区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一个地处渤海之滨,河海相接;一个位于黄河之南,高原之上。十四年前,两地因“对口支援”结缘,十余年间,一批又一批滨海新区干部作为天津市援青干部人才主力奔赴黄南,一茬接一茬建功高原。在这片距离家乡1800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的土地上,他们与黄南州28.2万群众共同凝结出浓浓的“山海情”,孕育出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让格桑花在黄南这片美丽的地方绽放得更加鲜艳。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感受“山海情”,前不久,滨海新区融媒体中心派采访团深入黄南州实地采访。采访团用脚丈量,用心感受,与天津援青干部和砥砺奋进的当地人民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交流。
持续打造富民产业 “良方”让百姓“腰包”鼓起来
欧拉羊、雪多牦牛、阿米雪乳制品……这些如今叫得响的IP,都源自黄南。它们成为当地农牧民增收的“致富羊”“珍贵牛”“畅销乳品”,离不开天津援派干部的辛勤付出。天津援青干部、青海省黄南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邵大为表示,从天津聚能瀞度饮料股份有限公司将一口好泉水开拓成致富路,到“一只欧拉羊带您去旅行”乡村振兴智慧平台上线,让全国顾客“云”游河南县、足不出户成为“城市牧羊人”,天津援青本着“黄南所需、天津所能、新区所能”的思路,创新通过“以项目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就业、以就业促进民生”,在当地打造了产业帮扶升级版。
雪多牦牛是黄南州河南县独特且珍贵的牦牛品种,是青海三大牦牛之一,因当地地名“雪多”而得名。采访时,成群的雪多牦牛在碧野连天的蒙旗草原上吃着虫草药材,喝着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洮河水。据赛尔龙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团主席拉加才让介绍,在赛尔龙乡兰龙村,农牧民以草场、资金、牦牛等方式入股兰龙村生态有机畜牧业牧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牧民”的运营模式,由合作社带动养殖户发展。2023年,合作社分红894万元,其中一户甚至分到了三四十万元,牧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牦牛的产业链在延伸、在拓展。今年夏天,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一家名叫河南县青海启龙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龙牧场”)的乳制品厂内,一条阿米雪品牌的牦牛奶粉生产线顺利投产,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增添了新动能。记者了解到,在天津援青干部的对接下,启龙牧场2020年与天津科技大学达成合作,由天津科技大学帮助企业研发一系列高品质乳制品产品,并针对启龙牧场的技术人员开展专业化培养。“天津科技大学的专家们对我们帮助很大,建立的新生产线、提供的专业技术,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这里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看到了经济发展的希望。”谈起公司发展情况,启龙牧场负责人多杰仁青激动地说。2023年,启龙牧场产值达到了2027万元,今年预计总产值能达到3000万元。
金秋时节,在同仁县隆务镇加毛村的天津黄南高原鲜食玉米示范种植基地里,春天播种的鲜食玉米迎来了丰收。天津援青干部、青海省黄南州农牧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青松感慨道:“从选种到选地,从检测到试种,援青干部们同当地农牧民一样,渴盼土地给予的‘回馈’”。杨青松说:“今年,援青干部们也联系了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对接了企业,期待通过各种平台提升鲜食玉米的商品化率。以前,农牧民种青稞,一亩地收入也就500元左右,种鲜食玉米,除去成本一年能收入3000元,而在产业链条完善以后,他们的腰包会更鼓。”
各行各业结出丰硕果实,而今,援青干部也正加紧推进黄南州产业升级工作。邵大为告诉记者,最近几个月,援青干部们正按照产业“四地”建设的部署安排,在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方面,尤其是在“数据援青”“绿色算力”等领域下功夫,助力当地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黄南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文旅之花”次第开 特色文化引客来
前几年,位于黄南州尖扎县的德吉村频频“出圈”,这里与水为邻、与山相望,成为不少游客到黄南州旅游的必选地之一。最近两年,距离德吉村不远的来玉村因其拥有江南风格的网红民宿也火了。
天津援青干部、尖扎县委副书记杨志高介绍,这两个村子都是从高海拔恶劣生存环境搬迁到黄河边的村落,建成初期,两个村子的发展势头都不错。但因两村面积较小,游览项目较单一,旅游接待的季节性过于明显,村民收入极不稳定。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天津援青指挥部将来玉村和德吉村进行了串联,带动乡亲们发展特色亲水文旅产业,使这两个村落重新焕发了生机。
“我们还利用天津援建资金,将拥有独特藏族文化的‘夏拉则遗址’所在的当顺乡香干村,打造成夏拉则野奢营地,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体验。”杨志高透露,目前,援青干部们正筹划将包括当顺乡香干村在内的尖扎县内的旅游景点“串珠成线”,形成特色旅游线路,让更多游客在尖扎玩得尽兴、留得长久。未来,无数沉睡在高原山村的文旅资源,都将成为激发乡村振兴的澎湃动力。
同仁,藏语称为“热贡”。在同仁,“热贡唐卡”艺术闻名世界。2019年,天津滨海新区人社部门投入100万元就业扶贫资金,打造20个就业扶贫车间,用于培训困难群众免费学习热贡唐卡、堆绣等热贡技艺,吸纳贫困人口稳定就业。桑杰唐卡画院创始人、黄南州唐卡绘画传承人桑杰加表示:“在我们画院,天津滨海新区挂牌成立了扶贫车间,并且提供了5万元的资金补助。我们用这5万元打造了热贡唐卡的文创产品,最终效益达到60多万元。”
“今年,通过津青两地举办的文旅和非遗推介活动,热贡唐卡在滨海新区进行了多场线上和线下展出。作为热贡艺人,我非常感谢天津对热贡艺术的支持。”桑杰加说。这两年,在天津援青以及各方面的大力宣传下,热贡唐卡吸引了大批美术爱好者和工作者,他们学习唐卡制作技巧,了解唐卡艺术的魅力。
文旅产业正渐次开出繁花。天津滨海新区援青干部、青海省黄南州文旅局副局长黄文颖介绍,以“懂青海、爱青海、为青海”为己任,2024年以来,天津援青前方指挥部组织编制一批纲领文件、实施一批重大活动、开展一批专题宣传、推动一批项目建设、促进一批文旅“三交”(交往、交流、交融)等专项行动,推动青海省黄南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今年9月,全州旅游总人数超530.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18.38亿元,创历史新高。
黄文颖透露,以热贡唐卡为例,目前,八成以上的“热贡唐卡”被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发达城市。当地大型画院和各村小画坊之间已初步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供大”的多元化市场格局。在常住人口有28.2万余人的黄南州,这一产业直接带动和辐射带动2万余人从事唐卡艺术。
强化交往交流交融 组团帮扶润民生
在黄南,与当地百姓聊天时,当听到采访团是来自天津,他们往往会脱口而出:“天津曼巴,好!”采访时记者了解到,“曼巴”是藏语“医生”的意思,而“天津曼巴”是黄南人民对天津医生的爱称。这一爱称的由来,源自于一批又一批的天津援青干部、专技人才,他们将先进的医疗经验带到黄南,用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托起了当地群众的幸福梦。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的高俊娟,2022年至2024年在尖扎县人民医院任职重症医学科主任、急诊科副主任。高俊娟向记者讲述,有一次凌晨一点多接诊了一名室性心律失常病人,这也是尖扎县首例室速诊疗病例:“尖扎当地的医生没有做过这类诊疗,病人和家属一听是天津的援青专家,就说有天津援青专家在这儿,不上西宁转院了,就让我治。”
一句“就让天津援青专家治”,映射了多年来当地人对天津援青医生的信赖。尖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东智项杰说:“从对很多危重病例束手无策,到了解到更全面更先进的诊疗技术,再到我们也能够熟练使用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等先进设备,一切都得益于‘天津援青’这个响亮的名字。”
组团式教育帮扶是天津援青对口支援的另一块“金字招牌”。长期以来,天津援青坚持把“输血赋能”作为提升当地教育发展的关键,选派精干力量,充分发挥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作用,在当地完善教育课程、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打造专业品牌,使得黄南州教育教学和管理质量亮点频现——
今年高考,天津实验中学滨海学校黄南班79名学生中,66名学生过本科线,本科上线率达83.5%。在黄南州四所“组团式”帮扶受援学校与天津高中校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开展“手拉手”活动的基础上,又有36所学校与滨海新区的学校结对成功,重点围绕教师互访、学生互学、教学研讨、远程教育等方面开展校际交流合作。此外,援青教育组还成立了“天津援青教师送教团”,通过示范教学、经验分享、实地指导和教学研讨,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带到青海学校,为教育帮扶“提鲜增色”……
今年暑假,来自滨海新区紫云中学的15名校足球队队员,在教练、校领导的带领下,赴河南县与河南蒙旗青少年足球队的足球少年们展开交流。如同在任何一个赛场一样,他们奋力奔跑、带球过人、劲射打门、激情欢呼。天津援青干部、河南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孙晋告诉记者,2023年,他曾带领河南蒙旗青少年足球队的孩子们奔赴天津,学习体验天津中学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的方法和经验。一年过去了,孩子们都很希望再和天津的伙伴们过过招。“一场海拔3600米高原上的足球比赛,让两地的足球小将们在高原再次相逢,也在津黄两地青少年心中种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为他们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窗。”孙晋说。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一大批涉及水、电、路等黄南州人民急难愁盼的民生项目在持续落地,天津与黄南州两地互嵌式交往交流交融在加深。这种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中升华出的感情,在黄南的行程中总是会从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中感受出来:在同仁一家唐卡画院,一名画师没有介绍自己画唐卡方面的成就,反而就自己感受到的医疗、教育领域的变化而滔滔不绝;在尖扎县一个海拔3000多米的小村落短暂停留时,一个村中奔跑的孩子大方地靠近,为我们每个人赠送了手中的糖果;在河南县赛尔龙乡,当地牧民在牧场上策马奔腾,那达慕热闹非凡,淳朴的男孩则拿出足球同我们开心互动……
帮扶岁久,新景盎然。漫山的格桑花,寄托着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在这段跨越地域与文化的旅程中,采访团见证了援青行动的深远影响,也感受到天津与青海之间日益增强的情谊。正如黄河之水滚滚向前,流淌的是两个地区共同创造的美好未来,滋润着黄南这片沃野,让格桑花开得更美,让当地百姓的笑容更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