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之美“醉”天津 西北角不甘网红要“长红”!

稿源:津云   编辑:李若怡   2024-10-03 00:52

微信截图_20241002111202

国庆假期,西北角的烟火气之中,又添了新意之美。

被网友亲切称为“大馋闺女”的小女孩涂鸦墙,画满了西北角居民楼一侧,从北京再一次来津游玩儿的王巧巧,就是冲着这00后风格的涂鸦墙来看看的,同时,再品一品这里的传统早点。

但是,令王巧巧惊喜的是这里不仅环境更新了,很多店铺也都开始“上新”,西北角居然开了咖啡、蛋糕店,煎饼铺里的煎饼果子可以让游客体验自己制作,还有天津的各种非遗小吃也都“移居”这里,形成聚集效应,老板们告诉她“西北角不仅是网红,更要靠创新成为‘长红’……”

传统粘食店老板

开起咖啡店

十一假日首日一早,西北角“沽上德盛”的老板娘肖玉丽就满脸笑意来到新开的咖啡店里,和店员一起穿上工服,开始迎客。

王巧巧逛到这里有些吃惊,“沽上德盛”不是卖传统粘食的吗?居然开了咖啡店!她眼神疑惑地望向肖玉丽……

确实,作为红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沽上德盛清真粘食传统制作技艺”传承着百年历史,肖玉丽的老公是传承人,但年轻的肖玉丽总和老公讨论着,“老手艺也要有创新!”

随着西北角成为网红打卡地,外地游客越来越多,“沽上德盛”的传统粘食店生意也越做越红火,他们在静海的食品制作工厂已有2000多平方米,员工达七八十人,“我们不能盲目沉浸在这里成为网红打卡地的喜悦中,人总得看得长远些,西北角是网红了,但是如何保持不‘过气’,成为‘长红’,这才是关键。”

因为肖玉丽家在西北角还有空余的房屋,她就琢磨着再开一家新店,做什么、有哪些创新她琢磨了一个多月,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翻来覆去地想,最后她觉得:“早上人们来这边吃早点,有个地方坐一坐,配上一杯咖啡提提神不也很好吗?”

另外,来西北角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大多注重颜值,喜欢拍照打卡,所以借助他们制作食品的经验,做一些文创食品也挺好吧!比如做一些包子形状的雪梅娘,颜色绚丽的星空雪梅娘,或者有天津字样的提拉米苏蛋糕……

从创意形成到尝试制作,再到最后成型店铺营业,足足折腾了三个多月。“其实,最难的是有好主意”,但其次,把那些创意食品做出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一些制作盲点她要先在网上学,再找专业人士请教,另外,为了食品的高颜值,也是做了一遍又一遍,才有拿得出手产品。

比如星空雪梅娘的饼皮,她就反复调试了许多次,这紫薯面皮紫色多了会显得脏,紫色少了又会出现“土气”,达到刚刚好的效果,至少反复制作了十几次。

“对于咖啡制作而言,是聘请的专业人士,自己烘焙的咖啡豆,店要做长久、有特色,除了创新外,品质肯定也得保证”,十一假期西北角人流涌动,她一边忙着操作店里的咖啡机,一边和好奇的游客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着话……

喜欢新鲜感的王巧巧,也购买了天津字样的提拉米苏,拍照、打开微信,她随即把这张照片上传到朋友圈,并配文:

“西北角上新啦!”

想吃煎饼果子?

自己摊!

“沽上德盛”咖啡店旁,“徐意斋煎饼果子体验馆”十一期间刚刚开业。

刚过30岁的徐鹏是店主,姥姥那辈儿就摊煎饼果子,30岁前,徐鹏虽然自小耳濡目染学会了这门手艺,但是一直未从事这个行业,从小生长在西北角的他,看着这里越来越火,如今也决定步入做小吃这条路。

“咱看着这里成为网红,高兴之余,更希望这里能‘长红’”,他言谈一出,居然和肖玉丽如出一辙。

徐鹏要让客人既吃好煎饼果子,又能体验自己摊的过程

现在西北角的煎饼果子摊儿越来越多,但大多同质化,徐鹏希望做煎饼果子生意在保持品质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比如操作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另外,就是除了卖给游客煎饼果子,为何不提供一个更有趣的场所,让游客们亲自体验自己制作煎饼果子?

想法一出,“徐意斋煎饼果子体验馆”开始筹备,但难点在于,学做煎饼果子摊饼皮至少要练习几天才能上手,用传统的竹蜻蜓刮,新手很难上匀,火候也掌握不好,容易糊了或者不熟,这样的话半天下来,客人也难做出一套煎饼果子。

徐鹏想到自己在外省,看到有人用机器辅助做煎饼果子皮的情形,就是摊煎饼时,在面板上放上面糊,然后面板上方有一个机器刮刀可以放下来在面板上转圈代替竹蜻蜓,摊成完美的饼皮。徐鹏就找到厂家订制了这样的机器,放在店里。

这样,最难的步骤解决了,客人们可以自由在饼皮上涂抹酱料、放上果子、最后卷成完整的煎饼了。

自己做煎饼的创意果然吸引了不少游客们打卡,大家进店很多都是想尝试一番的。除了这样的新点子,徐鹏还创意推出了海鸭蛋煎饼果子,“天津人都说在煎饼里放火腿什么的不正宗,我干脆就在饼皮上创新,放上更有营养价值的海鸭蛋,味道和鸡蛋差不多,但是更营养也有些新意!”徐鹏说,自己的新店就是要走创新风路线!

集聚效应凸显

市非遗来了!

西北角真是越来越火了,王巧巧发现相比去年,这里多了很多新开的老手艺小吃店,“熬糖马家”就是其中之一。

王巧巧之前吃过的天津特色小吃大梨糕,她现在才知道,起源就是“熬糖马家”。

第六代传人马彪接手祖业8年,原本只在红桥区复兴路上开了100平米的前店后厂店铺,深受左邻右里欢迎,如今西北角火了,他在这边又开了一家分店。

“熬糖马家”的马家药糖古法制作技艺是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马家豆根糖制作技艺是红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店里的这两样产品,都很受游客欢迎”。

不过,马彪不甘于只是传承祖业手艺,一直在追求与时俱进、创新,“现在很多人饮食健康少吃糖,我就自己研制出木糖醇版本的豆根糖。”研制前后花了三个月时间,因为木糖醇与白砂糖质地不同,一开始做出的木糖醇豆根糖难以成型,在废掉了几百斤原料后,最终才调制出成型、味道佳的版本。

为了适应现代养生需求,他还研制出菊花枸杞子、黑糖玫瑰等口味的糖果,甚至还推出了有天津字样的冰激凌文创食品,“你看,这西北角的环境都在不断更新,‘大馋闺女’涂鸦墙都上了,咱这些传统小吃店铺,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这里才能真正‘长红’呀!”

(津云新闻记者张赫洋)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