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党旗红丨一名67岁老党员的护边情缘

稿源:​ 新华网   编辑:白璐   2024-08-31 19:59

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31日电(石毅)“巡边工作就像我每天放牧一样,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王玉发缓缓取下挂在脖子上的望远镜,神色平静。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天池镇的“红色堡垒户”,67岁的王玉发还有另一个身份“护边员”。

兴安盟阿尔山市天池镇边境线上的中蒙界河哈拉哈河,河右岸就是蒙古国。新华网石毅 摄

阿尔山市地处大兴安岭西南山麓,西部与蒙古国接壤,有98公里中蒙边境线,王玉发就是这条边境线上的护边员,负责25.928公里的边境管段,从2003年开始至今,21年如一日。

从阿尔山市天池镇驱车朝着中蒙界河哈拉哈河畔方向前行,大山脚下的几间平房就是王玉发家,距离中蒙边境线5公里。

“我生长在这里,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这山坳坳里哪有沟沟坎坎,哪座山头有手机信号,都刻在我的脑海中。”王玉发说。

王玉发(右)与边境警察在修补网围栏。新华网发

“这里山深林密,夏天采蕨菜的人多,有的人会无意间越过铁丝网,所以要做好预防工作,有人靠近了铁丝网要及时劝离。”多年的护边经验,让王玉发对边境管段的所有敏感地段、通道便道了如指掌。

1984年,在阿尔山林业局林场工作期间,王玉发入党,到今年党龄满40年。对于王玉发来说,“巡边护边”是他在履行党员的光荣职责,是他要一辈子坚持下去的事情。

“现在水、电、路、电话都通了,边境稳定,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为了表达爱党爱国情怀和守边护边决心,2019年,王玉发用1000余块石头在边境线附近的大山上,堆砌出“爱边 护边 守边 强边”八个大字,每个字4米高4米宽,成为一道亮丽景观。

王玉发用1000余块石头在大山上堆砌出“爱边 护边 守边 强边”八个大字。新华网发(左泰 摄)

20余年来,王玉发在自己所看护的边境线上不知走了多少遍,这里的每一座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片土地,都成为他心灵的朋友。

每一次巡边,他的工具包里除了钢钳、斧头、望远镜、毛巾外,还要加带一小罐红油漆和一根毛笔。

边境气候多变,风吹雨淋,界碑上的字容易褪色。每经过一座界碑,王玉发都会看一看上面的字,如果颜色淡了,他就用毛巾擦拭,再用毛笔蘸着红油漆涂描。看着齐肩高的界碑上字迹鲜红如初,王玉发就特别有成就感。

巡边过程中,发现边境线上的网围栏一有松动,王玉发就拿出工具,一圈一圈地把网筑牢。看到脚印、破洞等异常的痕迹,他会仔细分析,酌情报告给边防民警……

2016年1月,冰雪覆地,一早出门巡边的王玉发在雪地上发现两行脚印,凭借多年的经验,他立即拨打了派出所民警的电话,自己则顺着脚印向前追踪。经王玉发的指引,属地民警将两名涉边违法嫌疑人抓获。

工作期间,王玉发协助边境派出所抓获5名企图偷越国(边)境人员,累计巡边里程近万公里,救助迷失群众70余人次,解救受伤野生动物76只,修补边境铁丝网100余次,赢得了边境线“活地图”的赞誉。

王玉发在骑马巡边时用望远镜观察远处情况。新华网发

在放牧守边的同时,王玉发还充当边境线上的宣传员和调解员。这些年来,他一边深入边民家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一边积极协助派出所民警调解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在他的影响下,先后有13名群众自愿加入护边员队伍,共同守护边境平安。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中,护边守边已融入王玉发的生活。“只要我能走动,这条巡边路会一直走下去。”王玉发说。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200003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