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尾鱼苗 一份嘱托 十分希冀——金万昆的毕生愿望在宁河区逐渐变为现实

稿源:天津日报   编辑:马润荞   2024-08-16 21:58

立秋已过,暑气未消。在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故去的老场长金万昆仿佛并未走远。金老生前获得的各项荣誉证书陈列在会议室内,对后辈的叮嘱写在墙上,付出毕生心血的鱼类育种事业没有停步。

从2019年到2023年,金万昆带领同事们开展了183项育种实验,经过筛选,其中100余项正在进行中。

“以后这100多项也要进行再优选,直至培育出新品种。”换新水产良种场工程师高永平说,培育鱼类新品种的周期可以用“漫长”来形容——国家对于淡水鱼新品种的审定,要求至少经过6代的选育,每一代只选用实验鱼总数的0.5%,像鲤鱼这样3年左右才性成熟的鱼类,即便一切顺利,培育一个得到认证的新品种也要20年左右。“老场长曾经用40多年时间,培育了新品种‘津鲢’,其实整个周期长达半个世纪。当时很多学界专家都想不到一个水产良种场可以完成这样的育种实验,说老场长做了他们应该做的事。”

培育良种周期漫长,投入大。但是金万昆说过:起脚讲效率,落脚讲效益。良种场要发展,必须要创新,一是品种创新, 二是技术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老场长说过,一定要掌握育种核心技术,别人想复制也复制不出来。”高永平介绍,老场长在世时,虽然年事已高,但是接受新事物、尝试新方法的热情和勇气常常令场里的后辈自愧弗如。正是金万昆力主与天津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攻关,在培育新品种的过程中引入分子、基因组学等新兴科学技术,才达到了缩短培育周期、品种抗病抗逆等目标。

良种是农业的“芯片”,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振兴种业、掌握育种核心科技是关键之举。

想同行没想的事,干同业没干的活。良种选育,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逐年逐代、不可间断的重大工程,只有识大局、有志向、不贪生、强毅力、为国强的人才能做好。金万昆对换新水产良种场后辈的殷殷期望,如今已成为宁河区种业发展的座右铭。

作为“种业强区”,宁河区建成了包括水稻、种猪、水产4个国家级原(良)种场在内的18家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公司,形成了种稻、种猪、种鱼、种蟹、种苗以及种牛、种花、种薯等“5+N”特色种业阵型。宁河区委、区政府把种业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夯实种业基础、加强科技创新、培育种业人才……一步步为“宁河好种”铺就长足发展的坦途。

金万昆耗费毕生精力,带领团队为换新水产良种场留下了11个国审新品种和10项授权专利。目前,换新水产良种场部分正在培育周期中的品种,已经进行生产性中试,养殖优势明显,收益喜人。每个培育中的新品种都承载了他的毕生愿望:弄出一条鱼,让养鱼人好养,吃鱼人爱吃,这是一个产业链,使更多的人勤劳致富,改变生活。

这不仅仅是金万昆一个人的愿望,所有“育种人”都有这样的梦想。现在,宁河区的种稻、种猪、种鱼、种蟹、种苗在育种制种、技术推广与研发、良种覆盖面上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年产优质种猪2万余头,带动天津及周边地区养殖户5000余户;淡水鱼苗年繁育生产能力达48亿尾,辐射推广到全国23个省区市;年繁育七里海河蟹大眼幼体4000公斤、扣蟹7.5万公斤;年产蔬菜种苗7500万株,辐射天津、河北等地,带动蔬菜种植农户2万户,实现农民增收总计6000万元以上;年生产菌苗3400万包,进口郁金香种球育种规模达10万株……

“我们要加力构建‘种业研发+初级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节庆文化+品牌销售’的一体化产业链,在农业上补链强链、发展新质生产力。”宁河区农业农村委党组书记、主任任绍辉对未来信心满满。(记者 耿堃)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