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在一起 协同创新——感受来自武清区的京津冀产业一体化“脉动”

稿源:天津日报   编辑:马润荞   2024-08-09 15:37

一块板材,短短几分钟,摇身一变,就被塑造成了有型的汽车零部件。出厂后60分钟,即出现在北京奔驰、小米汽车、理想汽车的总装车间里。

这是来自京津冀的“零部件总动员”,参与者是来自三地的200余家汽车配套厂商。在武清区,一块板材在汽车产业链上的“协同之旅”,每时都在发生。

作为武清区发展数字经济的主阵地,高村科技创新园可满足首都经济圈人工智能大模型等产业算力需求。照片由武清区委宣传部提供

2023年,京津冀三地工信部门首次发布了六大跨区域产业链图谱,三地将在氢能、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领域构建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的新体系。

从共修一条路、共架一座桥,到携手共育产业链,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力军,武清区不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从经济接轨“深一度”,到产业协同“一条心”,“1+1+1>3”的协同效果正在逐渐显现。

产业协作 握手对接

“今年我们要在地铁智能设备研发上进行攻关,有没有愿意一起同行的伙伴?”

“有!我们的科研团队里正好有一个智能人体安检的新成果。”

在武清区举办的一场“校企紧握手”专场对接会上,企业“发球”,科研机构“接球”,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5所高校的科研团队面对“通武廊”三地70余家企业的需求,围绕物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和新能源等多个领域的20余项最新专利成果推介分享。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试验田”,“通武廊”三地已携手走过7年。从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到发布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到三地协同联动、竞合共生,“通武廊”早已从“各自发展”变成“联合作战”。

产业一盘棋,协同是关键。同质化竞争、发展中的差异,是阻碍“一体化”的痛点和难题。如何突破?

夏日如火。武清区京滨工业园像一颗纽扣钉在了“通武廊”交界处。三地政府有关部门汇聚于此,谋划“通武廊”重点承接平台对接合作,共同梳理产业发展的堵点、卡点,共谋深入推进协同发展的良策。

“政府要做好资源的整合者。‘通武廊’三地建立了握手通道,区域内企业间对接力度不断加大,产业上下游也在打通,区域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不断加速。”武清区发改委副主任董伟说。

优势互补,握指成拳。随着京津冀产业协同的不断深化,在武清区,京津冀、“通武廊”之间的对接会、通气会、协调会、招商会、调研会愈加频繁。季会商、月调度、周沟通的工作机制,推动着京津冀产业协同进入共谋增量的新阶段。

去年全年,武清区协同北京经开区、北京临空经济区等开展产业握手链接活动9次,区内200余家关联企业与京冀500余家优质企业对接互动,交易额突破275亿元,新增北京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企业36家。

探趋势、觅商机、寻方向、促交流,在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协作中,越来越多的北京企业落户武清区,一个产业吸引了数百家配套企业同时集聚,一些产业集群也实现了“从0到1”“从1到N”的飞跃,武清区产业发展布局有了亮眼的“上新”。

走进高村科技创新园,这个不足2平方公里的园区已是京津冀地区距离北京核心区最近、规模最大、算力最强的专业智算产业聚集区,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质“算力底座”。

面对大数据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快速演进,针对北京“摆不开、放不下、离不远”的现状和诉求,武清区积极打造优质载体平台,进一步做好要素保障,布局规划了智链和数链细分领域。

“我们布局了云数据应用主题园区,着力打造高效服务北京的‘热数据+智算力’应用,打造有效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算力之城’,力争年底可支撑智能算力突破万P(算力单位)规模。”高村科技创新园总经理杜瀛涛说。

目前,园区已成功接入国家网络骨干节点(北京直联点),可实现京津算力网络“同城化”“零延时”,充分满足京津冀地区智慧物流、金融交易、车联网、供应链AI大模型等领域实时算力大规模高密度的运算需求。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产业协同发展中,武清区做好“自己的事”,也在尽力做好“共同的事”。

以链为媒 聚链成势

造一辆汽车,车灯、座椅、车身、变速箱、轮毂轴承——武清产的;蓄电池、行李架——河北产的;玻璃升降器、空气滤清器——北京产的……

2023年9月,京津冀三地联合发布了《京津冀汽车产业链图谱》,三地瞄准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共铸“一条链”,共造“一辆车”。

作为全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区域之一,近年来,武清区抓住契机,精准定位,推动产业发展在协同中发生了嬗变。最初的疏解之地,如今已深深融入京津冀产业链、创新链的打造、升级之中。

走进位于京滨工业园的海纳川海拉(天津)车灯有限公司,智能化的生产设备高效运转,一个个汽车大灯经过多道自动化工序后被运往物流车间,再经过一系列检测,发往距离公司仅40公里的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海拉车灯是北京奔驰的配套企业之一。在武清区,已经聚集了新伟祥、日进、海斯坦普等150余家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关联的企业,超过75%的企业为北京奔驰、小米汽车、理想汽车等北京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配套服务。2024年上半年,完成产值120.87亿元,同比增长11.4%。武清开发区、汽车产业园和京滨工业园三个国家级和市级产业园区已成为武清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载体。

“今年以来,我们的订单量持续增加,给北京奔驰研发的新产品即将立项,新产品上线至少每年为我们新增产值1个亿。”海拉车灯厂长薛德勇说。

借助武清区京滨工业园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海拉车灯落户8年,公司年产值从最初的9000万元跃升到去年的8.9亿元,不但与产业链上下游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通过精准的产业链对接,进一步拓展了在京津冀地区的业务范围。

窥一斑而知全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浪潮中,海拉车灯只是武清区众多企业中的一个缩影。

围绕加强区域产业体系融合,武清区围绕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聚焦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智能算力等重点产业,推动建立产业联盟,探索品牌共建、“飞地”共营、招商共促、利益共享等合作新模式。

以链为媒、聚链成势。在京津冀产业协同中,武清区正在向全方位、深层次拓展。目前,区内现有北京产业链、供应链各类配套企业254家,已深度融入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

创新协同 加速整合

一个没有摩擦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摩擦,在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摩擦发生往往伴随着磨损。超滑,一项让人类有望摆脱摩擦困扰的新技术,可以将摩擦系数降至接近于0。

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机械学院院长雒建斌团队,将全球领先的超滑技术带到了武清区。随着清润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2500平方米的独栋研发大厦、6万平方米的工厂园区动工兴建。在这里,技术团队将进行超滑前沿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孵化。

未来,清润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将以智能工厂为牵引,面向产业链企业进一步拓展合作,将其打造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海洋装备测试平台。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科技要素流动愈加顺畅。站在科研与产业的交汇点,武清区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更多原创性和颠覆性科技成果从科研院所走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由“书架”走上“货架”。

最近一段时间,天津蔚景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史亦杨忙得不亦乐乎,公司与某大型能源企业项目的谈判进入到了关键阶段。

“我们应用可信计算技术为项目提供安全保障,自主研制的‘主动免疫综合防护系统’可以实现计算的同时进行安全防护,确保信息系统的计算结果始终符合预期,数据不被篡改,从而做到‘攻击者进不去、非授权者拿不到重要信息、窃取保密信息者看不懂、篡改信息者改不了、系统被攻击瘫不成、攻击行为赖不掉’。”史亦杨说。

坐落于高村科技创新园的蔚景数科聚焦数字经济,联合北京工业大学成立的可信计算北京重点实验室,将其国内领先的技术成果进行落地转化。该公司软、硬件产品主要应用于国家重要信息系统、能源领域场景、工业控制场景、农业场景和智慧交通场景等,已经为国内100多家政企用户提供安全可信的防护服务。

“我们将网络空间安全关键技术、可信计算以及安全策略与京津冀产业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服务京津冀产业的自主产品创新路径。”史亦杨说,目前公司正在为天津市的新能源项目、各类流程和离散制造业以及智慧城市安全管控等项目提供相关服务。未来,他们将把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围绕数据要素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等开展资源整合,把更多科技成果向天津转移转化,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扎根天津,服务全国。

据统计,近年来,武清区成功撮合49家高校院所与武清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103项、落地转化项目77项,推动清华大学超滑、北化工产学研基地、北交大超导电气、北科院北科营养源、天大合成生物产业集群、南开大学生物医药转化基地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加速构建“京津研发、武清转化”格局。

“链”上发力,协同创新。随着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武清区产业结构加速向中高端迈进。一幅产业协同、科技创新的崭新图景徐徐展开,未来可期。

(记者 张立平)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