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百年之后,我们为什么重提这位天津“苏格兰小李子”?

稿源:津云   编辑:李若怡   2024-07-26 15:47

在历届奥运冠军名单中

有多位来自天津的体育健儿

你可知道在一百年前

竟有一位从天津“起跑”的奥运冠军?

他的事迹还能缔造历史上

第一部著名的体育题材电影?

被誉为“体育白求恩”的他

究竟与天津还有哪些不解之缘?

122年前,一位白人婴孩在天津呱呱坠地,得名埃里克·利迪尔,中文名字为李爱锐。他籍贯苏格兰,却是地道的“老天津卫”——不仅生于天津,一生多半时间在津度过,重庆道上有他的故居,他还为天津炽热地奉献青春。因此,我们也可以像称呼街坊邻居一样,亲切地叫他一声“小李子”。

李爱锐与父亲

与另一位小李子,奥斯卡影帝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一样,李爱锐不仅有着盛世美颜,在事业领域还有着不凡建树——奥运赛场上摘金夺银、教师、体育白求恩……种种标签并不足以概括他的精彩一生,留在史册中的不只是他飞人的速度,更有内心的温度。

第33届夏季奥运会即将拉开帷幕,“守望·情洒津沽的奥运冠军李爱锐”永久展也在天津揭开序幕,如果这位一百年前的邻家老伯、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能够隔空喊话,他究竟想对今天的我们说些什么。

展览上的苏格兰人埃里克·利迪尔的照片

永远向着“更快、更高、更强”进发

1924年巴黎奥运会,首次引入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李爱锐就是对这句话的真诚践行者,如果加上一个时间度量,应该是一生。

1922年,李爱锐入选苏格兰国家橄榄球队。不久后,他在橄榄球比赛场上表露出的奔跑才能,被体育界知名教练发掘,从此开始主攻田径竞赛,并取得一系列战果,直至站到奥运跑道、站上最高领奖台。

奥运冠军,当然是无上荣光。可李爱锐的这块金牌,却源于一场美丽的误会。

就像当世公认的“飞人”博尔特一样,“飞人”这一称号往往属于百米短跑巨匠。李爱锐就是曾经的“苏格兰飞人”,那么他为何成为了400米跑的冠军?

实际上,在当年的巴黎,李爱锐是100米跑金牌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然而,提前公布的奥运赛程显示,男子100米和4×100米接力的比赛日期与他的既定安排相冲突,因此他决定放弃这两项比赛,转而参加男子200米和400米。最困难的是,留给他的备战时间只有几个月。

于是,李爱锐在最短时间内刻苦锻炼、奋力拼搏,不仅获得了男子200米铜牌,更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得400米赛冠军,并将此项纪录保持3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烈火战车》里,以李爱锐为原型详尽刻画过这段传奇故事。

《烈火战车》电影片段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人人都可能面对陌生场景。虽然不一定能做到常胜将军,但至少可以做最好的自己。追求卓越、勇于迎接挑战,“更快、更高、更强”闪耀在每个人生命中的每一天。

历史定格在那一瞬。1928年,李爱锐在大连参加一场比赛,赛后他急欲返津,到达码头时轮船刚刚起锚。这时,他先全力将行李抛上船,随后倒退几步,全力起跑,飞身跳上轮船的尾部,引起满座惊叹。自我拼搏、自我塑造,就需要这样轻盈的身姿、从容的姿态、不屈的意志,从不轻易说放弃。

奥运归来,从职业运动员转型为一名教师,李爱锐仍保持着较好的竞技状态。1929年,李爱锐在民园体育场举办的万国田径运动会上还能夺得金牌。对体育的热爱与追求,一直延续至他的生命尽头。

扎根中国,将真爱写在人间

2021年7月20日,国际奥委会正式通过将“更团结”加入奥林匹克格言中。李爱锐夺冠后的人生,就是这一价值的生动注脚。而他选择的实践主场,是中国。

李爱锐幼年返回苏格兰,历经完整西式教育,在爱丁堡大学就读期间获得奥运冠军并取得理学学位。此后他的生命一路向东,在出生地天津延续,既是过客,又是归人。

1925年夏,23岁的李爱锐在运动生涯巅峰时回到天津,在新学书院担任中学教师。他不只教授体育,还教授化学、数学等科目,并且时常进行体育推广活动。

李爱锐不仅帮助新学书院组建了足球队、篮球队、棒球队等,使其成为当时天津体育运动最普及的中学,还受到张伯苓邀请赴南开学校表演赛跑基本技巧。他还被誉为“民园之父”,这座当时亚洲最佳之一的体育场,凝聚了李爱锐不少心血。

走进天津市体育博物馆内的李爱锐永久展区,能够看到一本泛黄的册子,那是当年在民园体育场举办运动会的秩序册,第二页上就记录着李爱锐担任裁判长的细节。他始终亲力亲为,致力于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和技术。

如果没有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没有对中国人民的真爱,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纳,李爱锐不可能在当时的环境中真诚地奉献。无名的人,无论来自何方,只要融入一方土地,都能洒下爱的印迹。

在当时的天津不只有李爱锐,还有中国北方最早的现代博物馆北疆博物馆缔造者桑志华、国际著名记者爱泼斯坦等人,这些远行者都在为天津的文明进步作贡献。放眼那个时代的中国,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中国研制使用青霉素第一人傅莱等人,都在各自领域做着有意义的事。友谊与大爱可以跨越国界,在一点一滴中塑造一个更加团结的世界。

开放的天津,永远“HOT”

当奥运时针指向2024,“奥运更开放”成为巴黎奥运会新口号。在李爱锐身上,闪烁着平等、开放、包容、奉献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今天的世界,依然需要这种精神。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大势。

2023年3月,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又一重要公共产品——全球文明倡议。坚持“文明平等论”“文明交流互鉴论”,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有利于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李爱锐不止闪耀在体育史中,更闪耀在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历史长河中。

回首李爱锐的故事还能看到,正是天津的开放包容与兼收并蓄,帮助他实现了人生价值。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天下之津”一直有着开放的胸襟。滨海新区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就站在全国开发开放前沿,摩托罗拉、丰田、波音、空客等一批代表性外企先后落子,更有以音乐为桥梁促进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典范“天津茱莉亚学院”……今天,这里依旧在加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滨海的奋进,也是天津的缩影。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天津将开放基因一再延续,开放的姿态与争先的豪情在这里相得益彰。“敢为人先”始终是天津的勇气和魄力,开放与创新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不久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天津正以“创”与“闯”并进的新面貌,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这座面向世界的开放之城,必将变得更好。

李爱锐这位跨越重洋到来的“天津同乡”,无声诉说着百年前这座城市与奥运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用一个英文单词概括,那就是HOT——H(hundred,百)、O(Olympic)、T(Tianjin)。李爱锐既是天津与奥运的桥梁,也是历史与现实的纽带。

他在天津的辛勤付出,一如1300万海河儿女积极投身天津高质量发展火热实践。我们看到,李爱锐就是“李every”。每个人都在跑出生命加速度,如同李爱锐的母校爱丁堡大学写给他的那句话:

必如鹰展翅上腾,奔跑却不困倦。

(津云评论员 闫延)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