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新华网客户端 编辑:刘阳 2024-07-10 18:15
新华社上海7月9日电(记者陈爱平)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越来越多外国游客来华旅游。尽管夏日炎炎,上海入境游客随处可见,他们“打卡”美食、“玩转”移动支付、开展Citywalk、在社交媒体“玩梗”,城市服务在细节中更有温度。中外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形成一场增进交流和理解的“双向奔赴”。
——入境游市场新增“火热”动力
阿尔内·赫尔曼正带领约60名新西兰中学生合唱团成员在中国多个城市参加演出和文化交流,他们也利用空余时间探访城市。许多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新西兰年轻人倍感兴奋,曾在28年前来华的阿尔内则感叹中国城市变化之大!
7月7日,一群新西兰学生探访上海豫园。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28年前浦东地标只有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现在黄浦江两岸美极了,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交织,让人仿佛能与过去对话,又能见到未来。”他说,自己也乐见孩子们来到中国参观学习,增长见识。
与7月上海“热辣”的气温一样,入境旅游市场持续“火热”。若说暑期新特点,便是前来观光、研学的外国年轻人进一步增加。7日下午记者在上海豫园待了3个小时,便遇上了5、6个外国青年旅游团体,自由行游客更是不计其数。
年轻人正为入境旅游市场注入新的热度。世界旅游联盟等近日发布的《2023-2024跨境旅游消费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入境游客年轻化特征显著,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期间较2019年,20岁至35岁的年轻客群占比提升了9个百分点;在入境游目的地选择方面,则呈现出深入中国腹地及“网红”热点城市的趋势。
——城市服务更细致、更有“温度”
上海浦东机场T2航站楼的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近日建成投用,按照支付、文旅、通信、交通四个模块功能,为外籍人员提供便利化服务。南非游客艾利克斯在此办理短期通信卡后写下留言:“中国让入境游客体验到更多便利,这让我们非常开心。上海电信的工作人员还送上两把中国扇子用以缓解暑热。”
“许多商务游客愿意在工作之余额外安排一些观光旅游的行程;单纯前来度假旅行的外国人就更多了。”上海外滩雅致酒店总经理助理李伟介绍,今年上半年酒店接待的外宾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多。他观察到,城市服务更加精细,入境游客对中国百姓生活更感兴趣,这样的“双向奔赴”在许多细节里体现出来。
例如李伟正在服务的一家德国游客,他们尚未来华便已和李伟成为了“微信好友”,熟练地运用社交媒体与李伟沟通入住需求。
去年12月1日以来,中国先后对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与新加坡、泰国、格鲁吉亚等国迈入“互免时代”。多个政府部门协同发力,外籍人员在华生活的便利措施提质升级。有温度的旅客服务,让中国作为入境旅游目的地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中外网友共鸣“热烈”
互联网上,全球网络社交媒体平台正掀起一股“China Travel(中国游)”热潮。谈及来华前做的准备和来华后的第一个感受,许多游客告诉记者,“城市干净、整洁、安全,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交融,人们友好、耐心,食物丰富又美味……”千言万语终汇成一句“百闻不如一见”。
7月6日,导游吴荣俊(右二)持证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内向入境青年游客提供讲解服务。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上海城市中有这么丰富的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元素,这是我完全没想到的。”危地马拉青年马蒂亚斯说起自己对上海的第一印象。
和马蒂亚斯同行的10余名外国年轻人还分别来自美国、北马其顿等国家,一行人参观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等。这群年轻人来华前已从海外社交媒体、电视节目及好友处了解了许多信息,有的想一睹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镇馆之宝”——巨型动态版《清明上河图》真容;有的对国内风靡的巨鹿路、武康路Citywalk很感兴趣;有的期待领略黄浦江夜游之美。
在专家看来,走红网络的“City不City”等“热梗”,不仅因为外国博主的表达方式新颖,更源于中外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共鸣——越来越多中国游客也在文旅融合的旅游休闲活动中,加深对自己国家、所在城市的了解,建立起更强的文化自信,也更愿意与各国人民一道分享对旅游、对生活的热爱。
“来华体验的外国人,对中国产生新的美好印象,又在各自本地讲述好中国故事,这与入境旅游的繁荣发展将产生互相促进的作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今年下半年外国游客人数有望超过1500万人次,全年入境旅游数据有望恢复到2019年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