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调研行丨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发挥创新“国家队”优势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稿源:津滨网   编辑:严玉霞   2024-07-03 07:58

编者按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提出的“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中指出,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要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这为天津在新发展阶段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能、构筑发展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指引。2024年是扎实实施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的奋进之年,滨海新区紧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核心,积极开展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焕新齐头共进、善作善成。即日起,滨海新区融媒体中心开设《“新”潮澎湃 滨城新质生产力调研行》专栏,推出系列报道,全方位、多维度地挖掘滨海新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凝练出的生动成果与经验举措,记录下“滨城”璀璨的新作为与新发展。

1719907917757055692.png

天科院国内唯一的大比尺波浪水槽试验场景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

发挥创新“国家队”优势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依河傍海的津沽大地因水运而生,因水运而荣。数百年来,从纵横交错的三岔河口,到海上枢纽天津港,百舸争流千帆竞的忙碌场景在这里从未间断。时至今日,伴随着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日新月异,古老的水运工程领域正散发出蓬勃朝气快步前行。

坐落在滨海新区的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天科院”),作为交通运输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在今年刚好成立50年。半个世纪以来,天科院积极围绕交通运输科技事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等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发力,持续为我国乃至全球的港口海岸工程、内河港航工程、深远海工程等多个领域带来颠覆性的技术革新。

创新不怠 瞄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在距离海河入海口不远处的新港二号路上,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安静地坐落于此。人们在经过院门口车水马龙的街道时,很难联想到在这几座外表朴实低调的楼宇中,却装配着大型海港内河综合试验厅、大比尺波浪水槽等世界顶尖的试验设备,一批又一批水运工程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在这里实现了从“0到1”“从1到N”的华丽变身。

今年1月,一场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沿海大型港口群航道设施智能化关键技术”的启动会在滨海新区召开,天科院牵头、9家科研单位参加的“智囊团”将以3年为期限,朝着提升港口群航道设施智能化技术这一目标发起攻关,为保障港口群航道安全高效运行夯实技术底座。

在通航安全与航海保障中心主任马殿光研究员看来,天科院作为水运科技创新“国家队”,开展“沿海大型港口群航道设施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势在必行。

他说:“在我国沿海地区分布着很多大型港口群,具有多航道交叉、交通流复杂、指挥调度难等特点。过去,由于设备和技术的局限,航道设施无法实时精确地监测、识别和分析水域中风、流、浪、沙及目标物的变化,在特殊情况下一旦发生事故危险,很容易出现‘看不到、听不到、喊不着、监控不到’等险情隐患。因此,攻克解决通航要素长效实时监测、通航环境高精度数值预报、港口群航道动态实时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难题,将成为处理好‘港口群—航道—船舶’之间关系、提升通航效能的关键所在。”

天科院瞄准实际应用领域,以落地为目标发起攻关。该项目形成的平台和相关成套的理论、技术、设备等创新成果,可以推广应用到我国其他沿海港口航道水域。

据马殿光介绍:“我们集合了全国顶尖行业专家的研究团队在天津港等典型港口群开展应用验证,积极构建复杂环境下沿海大型港口群通航资源高效协同决策平台和航道设施智能化技术体系。项目完成后,将为港口群航道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对助力交通强国建设、推动港口航道智能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解开“细绳子” 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多年来,天科院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积极破除阻碍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篱笆墙”,让创新链与产业链实现精准对接。去年,天科院首次采用作价入股方式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尝试格外引人瞩目。

2023年2月,天科院与河北盛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协议,共同推进“船舶催化剂技术”产业化,推动高新技术转化与成果示范应用。同年5月,由天科院以技术作价入股方式参股的天科盛景环境科技发展(天津)有限公司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注册成立。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焕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催化材料和环保装备从这里诞生,为分布式能源、船舶、柴油汽车、非道路机械等应用领域,带来了包括催化材料、减排装备、电控系统等产品在内的综合环保减排解决方案。 

“以技术作价入股对于天科院是一种全新尝试,我们提供技术、团队和生产经营管理,可以持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项目的全程参与者、天科院海洋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赵英杰这样说道。

在赵英杰的回忆中,项目从小试到中试,再到实际产线的生产,过程的艰辛可以用“打碎牙往肚子里咽”来形容。他说,“仅仅是完全按照生产模式补齐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空缺环节,团队就磨合了近2年。各种参数、原料组分及配比、生产温度等关键环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最终在不懈坚持中,天科盛景公司在今年已经完成了催化剂生产线及相关设备的调试,正式进入到试运营阶段,船舶催化剂技术也随之实现了量产,试生产的产品也广泛应用到了几十个行业领域当中。” 

“先出产品,再出论文!我们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实现产业化!”赵英杰掷地有声地告诉记者,早在2016年天科院开始布局船舶催化剂技术产业化的同期,还陆续储备了水污染物深度处理、高纯金属材料、船舶压载水外来生物物种入侵基因测序等具备产业化潜力的优质创新项目,未来将持续为科技创新和产业焕新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血液”。

创新有价 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今年4月,区科技局把首场“科技成果俏津门·创新政策进企业”活动带进了天科院的大门,旨在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同时,记者也了解到,在滨海新区一份关于2023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在2亿元以上企业的统计当中,天科院以320份技术合同和2.34亿元成交额的成绩“金榜题名”。今年,天科院瞄准技术合同交易持续发力,力争促进交易数量和成交额分别提升10%,实现“质”与“量”的双提升。

1719907949703076483.png

天科院牵头承担的世界前沿课题悬浮隧道概念图

“在多年的创新研发中,我们在沿海及内河港航建设、跨海通道及海上开发、绿色平安智慧交通、智库建设、海外工程及国际合作等领域形成了众多技术壁垒高、应用效果好的创新成果。通过技术合同交易的方式,一批新质生产力成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赢利点’,甚至还为不少中资企业‘出海’开展业务贡献了‘天科智慧’。”天科院开发处副处长兼海外市场部主任姜云鹏说。

去年,天科院与印尼万隆理工大学合作共建“中国—印尼港口建设与灾害防治联合研究中心”,成功入选“一带一路”交通运输十大典型案例。通过不断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深度与广度,天科院先后建成中国—印尼、中国—孟加拉、中国—阿联酋等3个双边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并策划推动“1+10”港口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网络,承担中美、中德、中日、中荷印尼、中缅泰等14项国际科技合作重大专项,开展境内外30多场1000余人次技术培训,有效实现了港航工程技术、标准“走出去”,持续擦亮天科院在水运科研领域的国际品牌。

与此同时,依托“属地化经营+本地化科研”等多种创新模式,天科院参与的项目已遍布阿尔及利亚、加纳、刚果(金)、印尼、塞拉利昂、马来西亚、缅甸等国24个海外工程科研项目,并积极开拓了马尔代夫、斯里兰卡等新兴市场,海外科研产值同比增长15%,有力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港口、运河、滨海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悬挂“作战图” 多管齐下勇立创新潮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想要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认真做好“人才支撑”“科技创新”“产业焕新”“科技体制改革”这一系列必答题。

对此,天科院院长戴明新表示:“我们要建设世界一流的水运工程研究院,首先要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使命导向,积极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跑出‘加速度’。其次,天科院作为全国14家使命导向管理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围绕交通强国试点任务,需刀刃向内,以改革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体制改革成果。同时,还要打造好高水平人才队伍,为创新提供人才支撑。此外,天科院还积极提升自身国际化水平,全力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开创新篇章。”

戴明新认为,高水平人才可以驱动技术的突破,而技术的突破也可以带动产业前行。因此,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与开展科技创新、产业焕新是“深度绑定”的关系,目标一致且路径清晰。现如今,在天科院1100余名职工当中,拥有博士约190人,硕士约400人。不难看出,这里已当之无愧地成为引育优质创新人才的沃土。

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天科院定制化打造的一支“博士基金”,为很多新入职的博士吃下了“定心丸”,成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抓手。这支“博士基金”可以为每名博士连续三年提供总额达25万元的支持,真金白银地为创新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而为了提升创新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天科院依托顶尖平台设施联动全球创新资源,积极组织建立长期访问学者机制,进一步提高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中国技术”走向世界。截至目前,天科院已在30多个国家开展了400余项海外工程研究,为促进全球水运可持续发展贡献了磅礴的中国力量。

戴明新表示,下一步,天科院将发挥驻津单位优势专长,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学笃行“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发挥自身在交通水运科技创新领域的独特优势,积极承担自然灾害水路承载体普查、安全监管和应急能力提升、津冀港口协同发展对策等交通航运类重大课题研究;同时,当好天津港高质量发展的护航者,搭建天津港智慧航道基础支撑平台,以应用为导向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为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科技支撑,也为港产城人协同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记者 牛婧文 天科院供图)

记者手记:

承袭与创新,厚积薄发与锐意进取,深藏若虚与声名远扬……在采访天科院的过程中,这些词汇反复在记者脑海里涌现。从1974年成立至今,这个以“建设世界一流的水运工程研究院”为己任的科研单位即使历经了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但却依然激昂且鲜活地在行业中不断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对于滨海新区而言,天科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焕新的智库、高地和富矿,通过扎实做好服务、对接、合作、延伸,我们必将绘制出更加精彩的高质量发展画卷。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