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庄镇:传承“挑河工”精神 引水抗旱勇担当

稿源:津滨网   编辑:白璐   2024-06-28 13:08

津滨网讯(记者 朱春蕊)今年麦收之后,小王庄镇降水稀少,高温天气持续不断,农作物面临干旱缺水问题。为解决该镇农业灌溉问题,降低旱情对农业种植的影响,小王庄镇政府积极发扬“挑河工”精神,迅速启动引水抗旱应急响应,积极协调各方力量,保障秋种正常灌溉用水。

传承“挑河工”精神 解决水源短缺难题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挑河工”是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词汇。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北方地区采用人工挖河,修建水利工程。我们的爷爷和父辈在那个年代用肩膀扛起了“敢于斗争”的重任,用扁担担起了“责任担当”的使命,用脚步丈量了“艰苦奋斗”的历程。

1719475213885093697.jpg

位于小王庄镇的北排干(又名:陈永昌河)就是一条挑河工们一铁锨一铁锨挖出来的人工河,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横贯小王庄镇南十二村中心腹地,西起南抛庄村南头,北至刘岗庄东洼大泵站,绵延16公里,途径南抛庄村、东抛庄村、张庄子村、小辛庄村、刘岗庄村地域,是小王庄镇南十二村最重要的排涝灌溉河道。

1719475227749002332.jpg

回忆起当时挖河道的情景,今年80多岁高龄、小辛庄村老书记商锡柱激动地说:“在修建北排干时,挑河场面蔚为壮观,成百上千的民工,挖的挖,挑的挑;人头攒动,挑担如潮;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高温酷暑浑不惧,头顶烈日挖土忙,全面激发出那个年代轰轰烈烈、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

当记者问起这条干渠为什么又叫做陈永昌河时,商锡柱说:“当时陈永昌是徐庄子人民公社社长,他心系百姓,每次刮风下雨,村干部还没到,他就到了田间地头查看庄稼情况,看看是否需要排涝。他对小辛庄每家每户的地都如数家珍。在挖河的过程中,陈永昌亲自指挥,跟着大伙儿一起干,人们发自内心的拥护他、感激他,人们自然而然地就将这条渠称作陈永昌河了。”

连日奋战寻水源 抗旱引水保农耕

在七八十年代,有无数像陈永昌一样的“挑河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劳作,努力改变着水资源利用情况,而如今面对严峻的抗旱形势,小王庄镇传承和发扬老一辈的艰苦奋斗精神,成为新时代的“挑河工”。

1719475239755094814.jpg

小王庄镇西树深村“两委”班子经实地勘探调研,在小王庄镇政府的指挥下,因地制宜,协调多方力量,向区水务局申请从钱圈水库调水,并实施了新的引水抗旱方案。

“目前,我们已从钱圈水库引用水源,双管齐下,配备了两台挖掘机和三台水泵抽调水源,并对沟渠中的杂草进行清理、疏通,方便老百姓及时灌溉田地。”西树深村负责人介绍说。

小辛庄村“两委”班子连日奋战,利用多台抽水设备和大型机械引水灌溉,最大程度上缓解旱情影响,全力做好抗旱保苗工作。

积极协调多方力量 保障秋种正常灌溉

6月26日,小王庄镇主要负责人来到北抛庄的田间地头,仔细查看土壤墒情,并实地勘探了北抛庄二支渠的水情,向合兴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详细了解耕地干旱情况。为解决水源短缺问题,小王庄镇主要负责人还来到太平镇、静海区与小王庄镇交界处,实地勘探引水线路,协调多方规划引水水源。

1719475245947089599.jpg

“当务之急是协调多方力量,解决镇里水源短缺问题。目前我们已经积极协调,从钱圈水库临时调水解决北八村灌溉问题。下一步,我们还将与太平镇、静海区有关部门协调帮助解决南十二村引水灌溉问题。”小王庄镇负责人表示,“那个年代,挑河工两个肩膀上的补丁被扁担磨得发白,但他们心中却始终不忘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依旧挑满泥担子,任由汗水湿透衣背,也从未退缩。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干部,我们要时刻珍惜老一辈的辛勤成果,传承他们的‘挑河工’精神,坚守初心使命,敢于担当作为,努力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小王庄镇供图)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