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新闻发布会|2024中国航海日活动将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

稿源:国新网   编辑:马润荞   2024-06-27 00:07

image.png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6月26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杨华雄、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宝晨、天津市滨海新区副区长陈波介绍水运智慧化转型升级及今年中国航海日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有关中国航海日的内容如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今年我国将迎来第20个中国航海日,我们注意到,今年的活动主题定为“智慧航海 畅行未来”,想问这一主题有什么考虑呢?多年来我们的航海日活动对交通文化传承及行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谢谢。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 杨华雄:

谢谢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朋友,你的这个问题确实提得非常好。中国航海日是我国涉海领域唯一由国务院批准的节日。今年航海日的活动主题是“智慧航海 畅行未来”。确实,设计这个主题还是深入考虑的,主要有两点:

一方面是适应新时代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展开,各类新兴技术正日益融入到航海的各个领域,我国的智慧航海、智慧港口、智能制造等实践探索正在全面展开,“智慧”同样成为了航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

另一方面是契合今年世界海事日的主题。7月11日既是中国航海日,也是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今年世界海事日的主题是“领航未来:安全至上!”领航未来,需要我们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运行业的融合创新,为未来航海事业转型升级持续赋能,为世界航海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自设立以来,在多个涉海行业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航海日已经成为我国涉海领域级别最高、范围最广、综合性最强的一个节庆活动,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促进了文化传承。7月11日是明朝郑和首下西洋的日子。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国务院批准将每年7月11日确定为“中国航海日”,目的是引领人民群众关心海洋、认识海洋,增强经略海洋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每年航海日,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普及航海和海洋知识,传承航海文化、弘扬航海精神、宣传航海事业成就和先进人物事迹,培育和提高了国民海洋意识和航海素质,特别是激发了青少年热爱海洋、热爱海洋事业的兴趣,为海洋强国、交通强国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

其次是推动了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航海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进入新时代,我们为航海日活动注入了现代科技内涵。每年航海日,我们都大力开展航海科学技术交流活动,发布航海研究最新成果,颁发航海科技奖项,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办航海科技与教育博览会,有力推动我国航海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再有就是推动了高质量发展。大家知道,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我们大力推动向海图强、向海而兴,每年航海日举办高端论坛,共享发展知识,共谋发展良策,推动航海事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实现大幅跃升,港口吞吐量继续稳居世界首位,世界级港口群加速形成,我国航海事业呈现出蓬勃生机。

今天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光明日报记者:

目前距离7月11日中国航海日活动还有两周的时间,作为第20个中国航海日活动周的主办地,请问滨海新区目前的准备情况如何?谢谢。

天津市滨海新区副区长 陈波:

感谢光明日报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滨海新区应该说非常幸运也非常荣耀,成为了2024中国航海日(第20个中国航海日)的主办地,特别感谢交通运输部和中国航海学会的充分信任。还有两周时间活动周就要开幕,各项筹备工作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今年航海日活动周筹备工作开展以来,在交通运输部的鼎力支持下、在中国航海学会专业的指导之下、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这项筹备工作,我们专门成立了筹备的协调工作专班,设立了10个工作小组集中办公,全力推动筹备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突出贴心暖心,高标准做好各项保障工作。比如,在场地保障方面,实现了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加强整个场地保障的调度落实,明确接待酒店的接待标准、餐饮品类,确保整个活动安全、优质、高效。在志愿者服务方面,招募了400名志愿服务者,开展展会礼仪、会场引导等工作,加强志愿者的航运知识包括市情区情的培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质量。在后勤服务方面,也加强了相关电力、通讯、医疗等一些保障措施,建立了应急工作机制,开展绿色服务通道,全面做好参会嘉宾的服务保障。

第二,我们突出群众可感可及、高水平做好文化活动策划。这次活动周期间,将开展群众文艺汇演、航海主题展、中国海图展、少儿美术创意展等10多项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文化活动,让广大市民朋友积极参与、积极体验,提升大家的海洋意识和航海素质,激发大家热爱海洋、热爱航海事业的浓厚兴趣。此外,市级有关部门也将在全市范围积极开展群众性航海文化活动,进一步扩大航海日的社会影响力和群众参与度。

第三,我们突出航海主题主线,高品质做好氛围营造工作。围绕弘扬新时代的航海精神以及本次活动的主题“智慧航海 畅行未来”,市、区两级媒体将在活动周期间设立航海文化、航海科技专栏,国家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也将大幅增加航海科普教育内容。此外,天津在7月10日还要开幕天津2024国际航运展。在活动的主会场周边主要道路、交通场站、热门景点开展氛围的营造,利用航海日活动周这个全国性载体和中国航海日论坛这个国际交流平台,进一步宣传推介滨海新区的发展成果,让更多国内外朋友认识滨海、了解滨海、喜爱滨海。

我们将在已有的基础上再细化、再提升各项筹备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为全国人民献上一届欢乐热情、精彩无限的航海盛会。借此机会,也诚挚邀请社会各界朋友包括媒体朋友莅临滨海新区,亲身感受城市的朝气和活力。谢谢!

海报新闻记者:

请问相比往届航海日活动,今年的航海日活动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亮点?谢谢。

张宝晨:

谢谢付部长,谢谢记者朋友。我想您提到的问题也是关注航海日活动的广大朋友们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刚才付部长也谈到了,今年是第20个航海日。20年来,我国一直都在航海日举办各类活动,包括全国性活动,也包括每年都选择一个主办城市举办主场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当中,如何打造亮点,让这个活动可持续发展,也是作为主办单位孜孜以求的一个方向。在交通运输部领导下,在航海日活动组委会的指导下,中国航海学会和主办单位一起,也在各承办单位的支持之下全力开展。一方面,要持续守正,让活动不断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航海日活动从航海日发展成为航海日活动周,活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受广大社会面的欢迎。另一方面,确实设计如何创新,要不断有新的亮点,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从守正的角度,今年我们面上布置了航海日当天所有的中国籍船都将挂满旗,航海类机构挂彩旗,11日上午9点,所有中国籍船舶都会鸣笛,全国航海类、涉海的学校、展览馆、博物馆、科普基地,也都将向社会全面开放。7月11日当天,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将向社会发出航海日公告,全国各地都会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时间关系我不具体讲了,总之是要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广大的航海爱好者愿意参加。

从主场活动的角度,努力打造亮点方面,我们今年从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突出国际性、主题性、专业性和前沿性,打造航海领域高端的国内国际交流平台,核心板块主场活动是中国航海日论坛,有主论坛,还有十几个专题论坛,都将聚焦当前航海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新技术、新业态,涵盖了船舶安全技术、海员服务、智慧港航、航运绿色转型、航海安全教育、航海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第二个板块,中国航海学术年会将邀请工程院院士、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航海科技奖特等奖项目的代表作学术报告,也将对全国遴选的优秀论文在会上进行交流,并且围绕着航运绿色发展举行专题研讨会。

二是突出航海日主论坛和活动周启动仪式发布环节的权威性、典型性和丰富性,届时将发布中国航运发展报告、智慧港口建设成果、安全诚信航运公司以及船舶的名单,也将利用这个机会公布航海领域的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名单,以及中国航海学会科技奖获奖名单。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招商局“海辽轮”起义75周年,今年我们将邀请“海辽轮”船长在发布环节发出“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水运篇建新功”的倡议。

三是突出公众的参与性。今年主场多项活动都将采用直播形式,以便大家实时收看。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将举行航海文化论坛、航海科普季启动式、航海科普夏令营开营式、中小学生航海书画比赛优秀作品展,同时还有“匠说航海”科普讲座、中国海图专题展等活动,为公众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航海科普文化体验平台,让公众在获得丰富的航海历史与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亲身感受到航海文化的魅力。

明年是中国航海日20周年,我们也将围绕明年如何进一步打造亮点,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今年航海日活动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请问天津有哪些特色航海文化,在推进航运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谢谢。

 付绪银: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大家都知道,天津市航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航海相关产业也很发达,在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经济、完善集疏运体系、增强航运中心功能等方面,这些年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所以说我们今年航海日活动的主场放在天津滨海新区,也是考虑到了上述的因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请滨海新区陈波副区长再给大家介绍一下。

 陈波:

感谢绪银副部长,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刚才绪银副部长也把新区的一些情况作了介绍。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拥有153公里的海岸线,海域面积达到2146平方公里,因此向海而兴的禀赋是与生俱来的。有几个方面的优势:

首先是港口优势得天独厚。天津港是京津冀及“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枢纽,经多年发展,已成为兼具集装箱、干散货、滚装汽车等多种运输功能的复合型大港,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2023年,天津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18万标箱,创历史新高,连续多年稳居全球十大港口之列。同时,天津邮轮母港是我国北方第一个邮轮母港,预计今年接待邮轮艘次达到100艘,国内外游客达到30万人次。

二是海洋产业独具特色。包括中石化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等一些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海水淡化装机规模全国领先,船舶及海工装备租赁业务占全国80%,形成了以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海洋文旅、航运服务等为代表的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经济规模达到了3300多亿元,成为国家首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示范城市。

三是海洋文化源远流长。滨海新区是我国海盐生产的发祥地之一,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早期的渔盐之业。这里还有被史学家评为“一个北塘镇、半部晚清史”的北塘古镇,被誉为海上故宫的国家海洋博物馆,又有滨海图书馆等网红新地标,形成传统文化和时尚交流的交相辉映、历史积淀与现代文明和谐共存的生动局面。

在下一步发展当中,我们将始终服务重大国家战略为己任,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和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功能定位,深入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加快发展航运经济、航运金融、海事服务等航运服务业,做大做强海铁联运、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等枢纽经济,积极培育新兴业态,推动港口、产业、城市深度融合、整体发展,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作出滨海的贡献。谢谢!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