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传千里 桃李一脉香——记滨海新区大港海滨学校党总支书记李善玉

稿源:津滨网   编辑:马润荞   2024-06-20 08:34

李善玉:男,51岁,中共党员,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海滨学校党总支书记,现任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第一民族中学校长。

滨海到青海,跨越三千里;海河到黄河,桃李一脉香。2022年9月,按照中组部关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的部署,一批天津滨海新区的教师们来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作为其中的一员,从此,李善玉担任起尖扎县第一民族中学的校长。两年来,他的脚步从尖扎滩到坎布拉,工作从家访宣教到联点帮扶,援青日子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了他生命中永恒的记忆。

桃李无言 下自成蹊

2023年初,尖扎县提前开学,1月26日(正月初六)李善玉便返回到尖扎县的工作岗位。冬季来到高原地区,相比夏季,高原反应更加强烈,失眠、头痛、胸痛,流鼻血等症状常常伴随左右。而长年做教师工作的人往往都会有职业病,李善玉自然也不例外,腰椎病、颈椎病、慢性咽炎早就成了常态。每天的晚自习开始之后,不停地游走于高三楼层各个班级的李善玉,总是感觉腿脚酸软、腰背僵直,全身上下都不舒服,他只好一边走一边活动颈椎,一边自己“咚”“咚”地捶打腰背。于是,三个多月的时间,走廊里回响的“咚”“咚”声,成了陪伴高三学生们学习的日常背景声,李善玉边走路边“治疗”的身影也成为学校里一道习以为常的风景。

让李善玉没想到的是,这道风景竟然成了学生们高考之后的牵挂。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他们突然将一份感动送到了李善玉的面前——高考之后,两名他并不十分熟络的藏族学生在返校的时候,特意送来一袋舒筋止痛膏。“后来我把这件事写成一篇教育叙事《一袋膏药带来的感动》,我想这也是作为教师言传身教的意义所在吧。”李善玉说。

创新方案 “零”的突破

尖扎县第一民族中学拥有40多年的办学历史,算是尖扎县的老学校,但也存在观念方法不够先进的问题。李善玉说:“教育帮扶团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积累办学经验,锻炼教师队伍,培养群体骨干,打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区域名师,提升教学质量。”他因地制宜起草了工作方案,策划成立高中教研联合体,与州里的其他高中加强校际联合教研活动。同时以联考联阅活动为依托,开展学科教研,实现资源共享……两年来,随着工作方案的落实,学校的很多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不仅如此,李善玉深知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而课题研究正是尖扎一民中的短板——建校以来一直没有开展过高级别课题的研究。为此,他积极组织援派教师带领本土教师一起申报青海省级课题。2023年底,李善玉主持完成了科研课题《高中新课标背景下教研联合体项目研究》并顺利结题,帮助尖扎一民中在省级课题研究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更可贵的是,一名已经结束援派任务的老师带领尖扎一民中的老师们继续申报青海省科研课题,已经获准立项,并在2024年4月3日举行了开题仪式,实现了教育科研方面的延伸帮扶。

更新理念 “黑铁”逆袭

黄南州尖扎县作为全部人口不到六万的重点帮扶县,却存在两所水平相当的高中,这不但限制了办学规模,更影响了生源质量。从每年高中招生的录取分数来看,尖扎的生源质量实实在在地处在全州垫底的水平,尤其是尖扎一民中,不夸张地说,是比“青铜”段位还要低的“黑铁”位级。

面对这个问题,李善玉通过落实帮扶方案、提高教学效率等十项措施,重点加强理念融合,来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他组织援派教师与本地教师20余人结成师徒对子,通过“一师带多人,多师带一人”的方式,促进当地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升。同时,通过开展校内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等活动加强专业引领。鼓励援派教师积极参加省、州、县三级教研活动,促进东西部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的融合共进。他还先后派出10余批次的干部教师赴省内高校和天津、江苏、浙江、重庆等地参加课改培训和跟岗研修,大力开展普通话培训,提升本地人才的教育和管理水平。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帮扶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在黄南州教育局组织的全州高二学生学业质量检测中,尖扎一民中成功“逆袭”,实现了由“黑铁”到“王者”的华丽转身——无论是语数外三科成绩,还是总平均分,尖扎一民中均名列全州6所民族中学的第一名。李善玉策划了尖扎县第一民族中学首届高考“百日誓师”和高三学生“成人仪式”活动。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2023年的高考,学校取得了优异成绩,参加高考人数128人,上线人数68人,本科上线率达到53%。

两年来,李善玉不断克服高原、疫情、独处异地等处境带来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主动融入工作,承担教学任务,积极推行先进管理模式,他说:“两年前,我西上高原;两年后,我即将东归滨海。来的时候是四十多岁,回去的时候已年过半百。但这一切不会就此停止,希望青海和天津的友谊就像美丽的格桑花一样,永远绽放!”(记者 李棽棽 报道 受访者供图)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